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帆 《教学月刊》2014,(11):42-44
一、"语用型"教学实施的难点 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中更是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2.
穆健 《小学语文》2013,(6):12-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进行了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首次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涉及语文教育核心与本质的概念直接指向语文课程和内容。这对于我们探索语文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那么,在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怎样做到“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呢?  相似文献   

3.
2003年教育部在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选修课程设计以下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4.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但许多教师把词语教学的目标只定位在“理解”层面,对于“运用”,在课堂上却并不见着力。《语文课程标准》(20l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内容涵盖“理解”和“运用”两个方面,而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就是在实践中历练。笔者在欣赏名师课例时,发现名师们一直以来正是能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角度来思考教学,  相似文献   

5.
连庆平 《师道》2024,(3):16-18+44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语言文字”,《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学科的生活化素材是将生活素材转化为语文课程,用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语文自主性学习由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正式成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意义时,  相似文献   

8.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那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呢?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2页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自此,“语用”一词走入一线教师的认知.而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学生主体是分不开的.所要,要想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之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激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要把握好文字内涵,关注到课堂教学,理清文本脉络,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定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么,语文课堂上如何做才能落实“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根本大计”呢?本文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为例,谈一谈我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罗德新 《小学语文》2013,(10):48-49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轮课程改革我们走过了11年。我在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基础上,针对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坚持”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反思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和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改理念:语文课程需要与其他课程沟通和整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可以构建支持自主实践的语文课堂,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课堂学习形式的选择、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这三个维度,带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历经“享受·分享·享用”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5.
水长流不息,滋养生物;水荡涤万物,纯净通透。水的特性正如语文课程一样,与人息息相关,滋润心灵伴人成长。正如《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升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若水语文,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何秀曼 《现代语文》2014,(1):110-1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7.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习作教学研究在局部有进展、有突破。例如,童化作文、快乐作文、生活作文、开放作文、个性化作文以及作文教育等等。但从全国范同看,习作教学研究尚未形成气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讲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且习作教学问题多、效果差,  相似文献   

18.
重视"过程与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说:“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重申了这一提法:“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应循着言语实践的路径,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内涵、积累“语用”经验,才能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