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氧化碳的燃烧实验中 ,为了验证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通常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由于能附着在烧杯内壁上的澄清石灰水量很少 ,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不是很明显。但如果在操作中稍作改动 ,其结果却大不一样。这就是在一个烧杯中装有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将烧杯倾斜 ,把CO火焰移到烧杯口内 (见附图 ) ,轻轻摇晃烧杯。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所以澄清的石灰水很快变浑浊 ,现象很明显。附图 一氧化碳可燃性实验装置一氧化碳可燃性实验的改进$安徽省合肥市润安公学@汪永胜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第四册“空气”单元教学中,要求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要做好这个实验,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用澄清石灰水配制后要密封保存,或者实验时用新制的石灰水。石灰水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其中的氢氧化钙会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反应而失效。  相似文献   

3.
敢于言败     
高乃定 《师道》2004,(5):26-26
教学人教版自然第十册第七课《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它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认识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时候,学生把澄清的石灰水倒人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振荡过后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是小学自然第十册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了3个实验: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图1)。②将二氧化碳倒入燃有2支蜡烛的烧杯(图2),以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③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烧杯中(图3),以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有不妥之处:在第1个实验里,二氧化碳的收集采用的是向上排气收集法。我们应该知道,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同样的,学生完成这个收集过程,也可能产生“二氧化碳比碳比空气重”这样一种认识。如此一来,第二个实验既显得多…  相似文献   

5.
以往我在做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实验时,澄清石灰水的制取是采用将氢氧化钙粉末溶解在水中,然后用滤纸过滤而得到澄清的氢氧化钙溶液的方法,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是石灰水变混浊的现象并不明显。我分析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二氧化碳量不够;二、溶液中氢氧化钙量不够。后来通过实验证明不是第一个原因造成的。那么就是第二个原因,溶液中氢氧化钙量不够。我又通过查找资料发现,在常温下,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溶解速度也比较慢,而用滤纸过滤还会造成氢氧化钙粒子被纸滤出来,进一步使水中氢氧化钙含量降低,因此造成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实验效果不明…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自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实验是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含的二氧化碳气体多。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让二位同学按书上图示提示上台演示,一个用打气筒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打气;另一个用嘴衔着小管子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一会儿用嘴吹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用打气筒打的没有变浑浊。教师让部分学生上前轮流观察后问:师:看到了什么现象?生:一个变浑浊了,另一个没有变浑浊。师:想…  相似文献   

7.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如果按教材的设计做只能得到:呼出的气体中遇到澄清的石灰水能较快地使之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但不能说明它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笔者认为这样设计是不妥  相似文献   

8.
检验二氧化碳常用以下两种布法:一是用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检验;二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究竟用哪种方法,要看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例1有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氮气和二氧化碳,试加以区别。分析若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集气瓶D进行试验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这两种气体都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用这种方法无法区别它ftJ。解答把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里,出现白色浑浊的集气瓶里盛的是二氧化碳,另一瓶气体是氮气。例2有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和二氧化碳.试加以鉴别。分析空气支持木条的燃烧,而二氧化…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躬行实践,增强探究体验。实验是学生获取自然知识的最基本渠道。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的特有功效,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操作和感知体验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如教学《二氧化碳》一课,为了解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反应,有什么反应这一教学要点,老师可组织学生把一瓶制好的二氧化碳气体送入一瓶石灰水里,然后摇晃,过一会看有何反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并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再如:要了解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的比重大  相似文献   

10.
问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答在初中化学里.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方法是使之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但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并不一定是CO2.因为把无色的SO2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里也会生成白色的亚硫酸钙沉淀而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SO2+Ca(OH)2=CaSO3+H2O。可是CO2和SO2的物理性质并不完全相同,如CO2没有气味而SO2却有刺激性气味。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问二氧化碳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吗?答初中化学课本中说:二…  相似文献   

11.
《人的呼吸》一课(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的第一部分,说的是人为什么要进行呼吸?人利用吸进身体里的空气干些什么?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课本上列出了一张吸进的空气与呼出的空气成分对照表,由于没有安排实验验证,学生不易掌握。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我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1.准备好两杯澄清的石灰水,请一个学生用嘴通过导管对石灰水吹气,另一个学生用小打气筒向另一杯石灰水打入空气,要求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两杯水出现的不同情况。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它含的二氧化碳气比空气要多得多。 2.用嘴对一块干玻璃呵气,再用打气简向另一块  相似文献   

12.
〔习作初稿〕上课铃声骤响,同学们一窝蜂似地涌进课堂,今天这一节课,又是我感兴趣的自然课,要学习“认识二氧化碳”。上课了,老师给我们做了个实验。她先问我们谁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它是怎样的一种气体?我给蒙住了:既然是气体,就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去认识呢? 老师做实验了,她要一个同学往清石灰水里吹气。一会儿,清石灰水一下子变得十分浑浊,我觉得挺奇怪,这是怎样回事?原来吹在清石灰水里的气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化学碳酸盐与碳酸氢盐溶解度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初中学过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首先变浑浊,然后变澄清,这一观念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讲解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时,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进行反思与重构,结合实验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1原有的思维定势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在一个试管中注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发生什么现象?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如果试管里的液体变得澄清,用试管夹夹住试管进行加热,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解释这一系列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教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欣赏老师新作的一首《致二氧化碳》的配乐散文诗。散文诗如下:(放录音)“你能溶于水,比空气重,身为无色的气体,却能像液体一样流动。在浩渺无穷的气层国度,你位尊第四,却老态龙钟。没有你,光合作用就要停止;作灭火剂,你屡建战功。但你也爱搞恶作剧,搅得澄清的石灰水一片浑浊,吹得紫色的石蕊试液呈现红色……。”播两遍录音后,让学生回答诗中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气体,接下来利用化学实验教学。最后,让学生朗诵《致二氧化碳》进行课堂小结。用散文诗结合化学实验进行课堂教学,创造了轻松…  相似文献   

15.
按教材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部分 ,常出现异常现象 :有时生成沉淀还不多 ,溶液还未全部变浑浊 ,沉淀就溶解消失了 ,分析原因是因为甲酸是一种挥发性有机酸 ,如果加热温度过高 ,会造成甲酸大量挥发 .对甲酸能否溶解碳酸钙 ,我们也做了实验 ,用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制备浊液 ,向浊液中滴加甲酸 ,看到沉淀很快溶解消失 .甲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强 ,能迅速溶解碳酸钙 :2HCOOH CaCO3 (HCOO) 2 Ca H2 O CO2 ↑为此 ,我们对实验装置做了改进 ,在还原氧化铜装置前加一个装有澄清…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室常需连续多次取用澄清石灰水,要求石灰水中不含碳酸钙碎片和石灰浆。我们自制的贮取两用石灰水瓶,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用这种容器装石灰水,任你多次连续取用,石灰水都能像山泉一样澄清。现将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植物也呼吸     
材料准备:带有瓶盖的瓶子一个,清澈的石灰水一小杯。图11、在院子里随便拔一些草,把它们放进瓶子里,盖紧瓶盖,然后放到一个潮湿阴暗的地方。图2实验过程:这是因为植物在夜晚不停地呼吸,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石灰水的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它一遇到二氧化碳,就会变成白色的沉淀——碳酸钙。实验原理:我想当一名教师。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小学二(1)班孙朝蕊责编★孙光宇2、第二天,你取出瓶子中的草,并向瓶子里倒进一些澄清的石灰水,结果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图3、图4植物也呼吸@楚楚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的演示实验过程中,用水通过导管把CO2排挤到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以检验CO2的产生。众所周知,CO2能溶于水,而且是按照1:1的比例溶解的。如果广口瓶中萌发的种子偏少,实验效果就不明显。如果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在盛有萌发种子的广口瓶口盖上瓶盖,大约经过四五个小时(指北方冬天有暖气的室内)后,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以将广口瓶内产生的CO2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振荡一会儿,便能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见图1)。  相似文献   

19.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一节中,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这个实验:其一,若按照课本使用广口瓶,恐怕没有几个学校能真正开展实验,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层面上;其二,若最后向瓶内滴入澄清石灰水,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二氧化碳》这一课有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是否进入了集气瓶中?用什么现象可以证明?这是这课教学的关键。 空气是一种透明五色、无味、无臭、看不见的气体。必须借助于水才能看到。因此在制取二氧化碳时,首先要让学生通过现象,确认二氧化碳进入了集气瓶中。后面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等性质的研究才能进行。下面谈谈我在讲二氧化碳一课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