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五省区高校内外部条件较差,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国内高等教育竞争态势下,高校发展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却趋同趋高,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及标准方面要求我国西北五省区的高校的发展取向——定位与分层要明确,避免错位发展,并充分发挥学科与专业特色,注重人才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挑战、科学定位与创新发展问题,认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专业化、一体化、科学化发展的挑战。应对挑战,首先要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即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创业教育,要着重建立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国家框架、构建中国特色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实现多元化、特色化的有机结合。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同质化现象明显、办学特色不突出、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等问题。常州大学在明确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突出办学特色,确立应用型、专业型、复合型的多元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拓宽专业口径、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措施和途径,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上,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借鉴国外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成功的经验,突破现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构筑中国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构筑多元化办学模式: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规划各地区高校的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高等学校应明确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合理格局。研究型大学仍应坚持精英化教育,培养一批拔尖的人才,巩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重庆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其发展关键在于加快培养和引进多层次、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从重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上看,还远不能满足其需求,进而从重庆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高校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四个方面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校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强化办学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等措施,力图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为重庆高校发展找到新的空间,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才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要围绕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自己的服务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提出在更新服务理念、丰富馆藏结构、加强特色服务、完善服务设施和环境、提供实践平台等方面,更好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引发行业特色型高校转型发展,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势在必行。文章论述了制度变迁与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关系,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案例研究,指出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创新教育理念,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建特色人才培养方式,并在宏观上构建创新教育制度整体谋划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是地方高校办出特色的基本着眼点,地方高校只有着重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才能办出特色来。地方高校要办出特色理应考虑办学理念的创新;办学定位的区域经济结构;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层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的针对性以及办学体制的创新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9.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逐渐好转,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更为农科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模式的改变又对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必须坚持科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发挥优势和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类型、结构等方面更贴近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使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成为发展前沿,成为与周边国家对接与交流的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陆海相邻,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窗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担负着国家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的历史使命。要推动广西"三大定位"历史使命的实现,培养大批中国-东盟跨文化人才是关键,这也成为广西高校的时代新使命。本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时代背景,考察和分析广西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现状,发现高校在中国-东盟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地域失衡和东盟留学生生源不均衡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而提出广西高校跨文化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与路径:(1)立足边疆区位优势和学校特色,科学规划跨文化人才培养;(2)跨越各种固有界限与疆界,构建灵活开放的跨文化人才培养体系;(3)打好东盟牌,改善和优化东盟留学生生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1.
区域特色经济是地方高校特色构建的基础,地方高校只有着重培养面向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才能办出特色来。武陵地区高校要实现特色办学,必须立足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办学体制等方面构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区域特色经济是地方高校特色构建的基础,地方高校只有着重培养面向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才能办出特色来.武陵地区高校要实现特色办学,必须立足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办学体制等方面构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反映了高校综合实力的优势及个性特征.办学特色涉及到发展思路与定位、学校与地方学科建设与人才、学校品牌与教育教学体系等关系.办学特色可体现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等方面.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坚持和创新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反映了高校综合实力的优势及个性特征。办学特色涉及到发展思路与定位、学校与地方学科建设与人才、学校品牌与教育教学体系等关系。办学特色可体现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等方面。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坚持和创新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举办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是满足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地方高校应根据自己的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科学定位,尤其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模式等方面,实施特色办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培养具有特色的各类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高校担负着大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应该集中有限资源和师资力量在人才培养中形成品牌和特色,特别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成为地方性高校竞争力的基本立足点。人才培养定位中应坚持四个原则,合理优化教师人才培养能力结构,创造性地推进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设置灵活性与目标性有机统一,学生素质评价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加强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经济信息人才培养是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的加快,对经济信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广西高校经济信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缺乏区域和国际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师资队伍匮乏等问题,提出建设广西经济信息人才培养高地、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国内外互动与校企联合的新型办学方式、设置体现中国—东盟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打造实战经验与理论水平相得益彰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等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建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我国新建本科高校是指1999年之后为应对高等教育扩招而建立的高校。新建本科高校在服务层面上,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着重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产、学、研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法上,突出实践教学,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做学习"。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建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新建本科高校是应用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9.
李红梅  李阳 《科教导刊》2019,(10):56-58
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使学校办出特色的途径,也是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找准生态位的过程。地方高校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就业竞争力,落实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多措并举,通过拓宽培养路径,全面促进教师终身学习;搭建实训平台,发展教师实践能力;依托地域优势、打造教师人才团队;分类评价,激励教师术有专攻;创新机制,保障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是地方高校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为新农村发展培养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一个主要的使命。然而,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与目标定位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地方院校人才供给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不适应。为破解这些矛盾,地方高校应从就业指导、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调整或完善。这既是新农村发展的需要,又是地方高校提炼办学特色,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