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中国近代史 ,阐明史料学与史学的关系 ,进而肯定史料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前80年(1840-1919年),虽然年代不长,但史料却十分丰富,可谓“浩如烟海”。而史料的考证、整理工作,则又是极其艰辛的基础性工作,和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相比照,这方面的工作还是有些尚缺的。可喜的是,郑剑顺老师的《中国近代史料学概论与史料书籍汇录》最近与读者见面了,它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史料概览,是初学历史考入门的工具书,也可供大专院校历史学专业用作教材。和以往的史料书籍相比较,《中国近代史料学概论与史料书籍汇录》有如下特色:一、内容广博。本书将近代史料学概论,史料目录学介绍…  相似文献   

3.
罗家伦是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政学两栖型人物。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他不仅在理论上率先论证近代史研究的意义、必要性,立志写一部科学的近百年中国历史,而且身体力行,积极收集、整理、编纂近代史史料,留下了大量的近代史研究著述。客观地说,和蒋延黻一样,罗家伦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倡导者与实践者,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开山者。  相似文献   

4.
梁景和先生新著《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一书,史料丰富,结构严谨,叙述清晰,第一次廓清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论辩的体系与脉络。书中的整体分析与个案点评以及研究思路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与创新性,也显示出作者治史的公正立场、敏锐眼光与卓越见识。虽在近代史基本线索的“现代化”论等问题上似着力不足,但瑕不掩瑜,该书仍是继续探讨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及其论辩不可回避的重要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四部典籍,特别以正史为中心.清末民初以来,文书档案的出土和运用使中国前近代史研究有了原始资料,促进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形成.一直以来,在中国史史料学中,没有形成专门研究文书档案的学问,这是中国前近代史研究的缺点之一.通过对古文书学由来的考察,可以看出古文书学的重要性,有必要借鉴外国的古文书学,建立中国古文书学并使之体系化,成为中国史史料学的一个分支,这将促进中国前近代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四部典籍,特别以正史为中心.清末民初以来,文书档案的出土和运用使中国前近代史研究有了原始资料,促进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形成.一直以来,在中国史史料学中,没有形成专门研究文书档案的学问,这是中国前近代史研究的缺点之一.通过对古文书学由来的考察,可以看出古文书学的重要性,有必要借鉴外国的古文书学,建立中国古文书学并使之体系化,成为中国史史料学的一个分支,这将促进中国前近代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由张革非,杨益茂、黄名长等三人共同编写的《中国近代史料学稿》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近40万字,分五章。第一章导言,主要从理论上对史料学、史料、史料和史学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手口说明。第二、三、四章分别按类别史料、通史史料和专史史料三条线索搜集、研究和评介史料。类别史料按照诸如档案、文集、全集、类书、方志、报刊等类别介绍、评介史料。通史史料则按照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等展开史料的评介和讨论。而专史史料则按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中外关系等专题展开。三条线索纵横交错,对中国近代史料作了较全面  相似文献   

8.
宋人王灼的《碧鸡漫志》是一部系统讨论词学理论问题的专著,也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戏曲、词学、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王灼在撰写《碧鸡漫志》时还充分征引了许多历代的各家著作,不仅极大的丰富了该书的实证性和可信性,而且为后来的史料考证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基础。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生前十分重视中国近代史研究。在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脉络中,顾颉刚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足迹。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顾颉刚基于“学术救国”的考量,大力倡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积极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并广泛搜集了中国近代史史料。顾颉刚的研究理念和实践,为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科学化、专业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祁龙威先生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长于考证.他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具有个性特色的史料考证准则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取得了斐然成绩,在太平天国文献考证方面建树甚多,并且在中国史学界较早提出了"考证学必须与唯物史观相结合"的观点,这对于纠正当前"历史学社会科学化"、"轻史料重理论"的研究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灾荒史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提到灾荒研究,就不能不说到邓拓的《中国救荒史》。《中国救荒史》是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科学地研究中国历代灾荒和救荒的学术著作。书中引述的史料丰富厚实,论述条理清晰,系统完整地展示了我国历代灾荒发生的实际情况和救治举措。这是一部具有相当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在学术上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其进行文字说解的科学性和广博性使其成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而凝塑和反映上古时期丰富音乐文化的音乐文字也同样充盈于其中。从《说文解字》的研究历程入手,总结、分析《说文解字》文字研究目下所呈现出的特点,介入音乐学视域对《说文解字》中音乐文字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以期翼引起读者对《说文解字》音乐学文献研究价值的准确认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汉字学史上一部伟大的奠基性著作。书中收集的玉部字量大、排位靠前,反映了当时玉文化的繁荣。本文提出研究《说文·玉部》字,不仅要从传世文献入手,更要注重结合出土文献,主要是出土玉器和出土古文字进行综合研究,以达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补充印证的作用,从而达到弥补和修正《说文·玉部》字未收、错收的字形、字义及其他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詹颖 《考试研究》2012,(3):88-94
关于英语考试与中国学生的论述只是零散见诸学术期刊,从未被集中讨论。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 and the Chinese Learner(《英语测试与中国学生》)一书弥补了这一缺憾。该书借用语言测试专家Bachman的评估,使用论证理论框架对考试效度和考试使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讨论。为英语测试与中国学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出版的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一书,从"现代性"的角度,重述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为文学史的重构提供了新的写作范式。谨从学习此书时的一些疑惑出发,认为在现代性审视中涌现出一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现代性视野下的西方参照忽视了传统的优势;现代性视野下的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呈现的线性关系遮蔽了文学思潮的多样性存在;现代性视野下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家作品阐释的多种视角。  相似文献   

16.
卢前的《中国戏剧概论》是我国戏曲研究史上一部较早的著作,在戏曲研究史上具有多方面的贡献:清晰地勾勒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以文化进化的眼光,从观众的心理来看待中国戏剧的发展;摒弃文人偏见,以宽容的心态将地方戏"花部"纳入了学术视野;关注到了中外戏剧的交流;对一些有关戏曲的学术概念作了辨析,推进了人们对戏曲的认识。当然,作为一部初创时期的著作,它也有一些不足:述多论少,有罗列名单、堆砌资料之嫌,一些章节缺乏新见;作为一部戏剧通史,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书中有少数错厄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魏野畴的《中国近世史》于20世纪20年代初脱稿,1930年出版,该书导言部分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唯物史观,是中国第一部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著,它奠定了魏野畴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东汉许慎所的《说解字》,这部书不仅对所收字各作解说,而且有了一套相应的体例,分类归部,使秦汉以来通行的小学条理化、规范化,是一部形、音、义相结合的专,开创了中国字书的先河,为后代字典、词典编写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撰过程中的四大创造,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许慎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文化语境中的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一书进一步推进了近年来学界对“文艺美学”的研究。该书导论从宏观角度确立了全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编从整体上对中西文艺美学进行了理论概述,第二编从文学、绘画、音乐三大艺术门类中进行了中西文艺美学的比较研究。该书通过比较研究显示了中西文艺美学在文本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相通性、相异性以及彼此对话的可能性。面对中国古代诗性的文化艺术与西方系统化逻辑性的哲思,此书以开阔的比较视野诠释着文艺美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轻声有其特定的范围,这在普通话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及高校各《现代汉语》教材中都有基本一致的观点,这些观点也与普通话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相一致。然而作为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却在轻声处理方面与上述工具书和教材有较大不同,尤其是违背了普通话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造成了表达混乱,影响了测试信度,背离了测试初衷。本文主要指出并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