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农民作为乡村文化振兴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其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和提升不仅对于加速农民现代化进程、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践行。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思想道德提升、传统文化发展、公共文化建设和乡风治理等多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发展条件滞后、传统小农意识残余、城乡文化供给失衡、乡村群体分化加剧和部分基层政府执行偏差等。当前应通过筑牢农民文化参与的经济基础、构建面向农民文化需求的供给模式、提升农民文化主体性认知、优化农民文化实践的组织支撑、完善农民文化自主创新的保障机制等多项举措,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为振兴乡村文化提供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学生主体性文化是学生所具有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建设学生主体性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针对其特点和作用才能从多方面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4.
学校主体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主体性文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学校组织内容的角度可分解为主体性德育文化、主体性教学文化、主体性学习文化、主体性管理文化和主体性发展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实施一体化建设策略,“以人为本,一以贯之,分项实施,转化生成,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纳入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不仅彰显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了文化强国建设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践逻辑的一脉相承。当前,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要关头,更应发挥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凝心聚力的作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紧迫性和使命感,人民是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享受者。因此,从多维层次去关注文化强国建设的人民主体性,能充分体现人民强、国家强、文化强的文化发展逻辑,反映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6.
当下探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民应该具有怎样的主体性,如何来建构这些主体性将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样也要有机融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首先,文化宣传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凝聚人心;其次文化教育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再次,文化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打造优美环境;最后,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可以带动农村旅游经济发展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悠久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但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中国农村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选择性、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创新,以构建和谐、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9.
1.基于主体性教育的新校区大学文化的内涵基于主体性教育的大学新校区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处于表层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校园建筑、校园绿化、图书资料、科研设备、文化设施等;二是处于中层的校园生活(方式)文化,主要是校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0.
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正确认识传统民间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充分挖掘、整理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文化建设造就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型农民主体性的发挥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造就新型农民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新型农民养成的文化因素,提出新农村文化建设造就新型农民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我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农村社会环境中。实施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传统孝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农村现实情况,发现在历史上曾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我国传统孝文化在现今新农村建设中仍具有值得挖掘与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13.
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主体单一且固定、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足等两个方面。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内在原因是受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守观念的影响和教师对学生不切实际的想法视而不见。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个层面的建设中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主体性回归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文化权利的维护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权利的平等在我国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而城乡居民的文化权利不平等现象尤为突出.维护和实现农民文化权利的基本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大农村文化服务的资金投入;开辟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新途径;强化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完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社会转型的文化困境等现实挑战,陷入文化主体性迷失、文化自觉意识缺失的发展困境。为了化解文化主体性缺失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应当通过促进文化认同、培育文化自觉、促进文化自强等方式,培育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文化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尤其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仍较低下。要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必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主体是与客体相对而言的.一般地说,主体是人,客体是人之对象.主体性应是在主体实践、认识活动中最根本、最深刻的性质,是主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本质属性.在国家政治生活视野中,政治主体即政治行为主体,也即政治权力的占有者和行使者以及政治活动的参与者.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在我国政治、经济运行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而且在文...  相似文献   

18.
人作为认识实践的主体,在认识和改造最初且最具对立性质的对象——自然客体的同时,也将文化纳入对象的延伸领域。文化作为惟一显然的人类现象是人所创造的成果。文章立足于人与文化这一特定关系,分别从人的自为性是文化产生的根本源泉,人的能动性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人的创造性是文化超越的重要条件三个方面论述了人在文化进程中的主体性功能,这对于发挥当前文化发展中的主体能量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传统与人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传统所包含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基本成分,曾长时间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在意识观念层面对推行主体性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阻碍。消除这些消极化因素的影响,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培养充满活力的新人类、新化,是主体性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唐羽 《教书育人》2020,(3):65-66
班级文化折射出班级管理的内涵,通过班级文化可以透视班级建设目标、价值观、班级规制等,可以窥见班级集体意识和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一个班级的发展意义深远。目前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学生的自主权、参与权常常游离于现实的班级文化建设之外,桎梏了学生主动性、创意性的发挥。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下,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主体性诉求增强,只有依据学生的主体性诉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才真正集中体现出班级全体学生的意志力,才能发挥班级文化影响力,让全体学生凝聚成一个整体,培育出一个健康、向上的优秀班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