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就《西洋记》中回回人物及回回风土人情加以研究,探讨《西洋记》中回回元素的价值,认为《西洋记》反映了明代回回与中国社会的融合情况与民间社会对待回回的接纳态度,并反映了"以儒诠经"这一活动的民间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洋杂志》以游记散文的方式记录了黎庶昌作为中国早期外交官在欧洲的见闻,由于这样的经历于当时具有初探性,故而其散文也就自然有新的特色来承担起这份初探性;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是黎庶昌及其同时代人的一大特征,故而,在《西洋杂志》中必然会出现新旧文风的交叠,这种交叠体现为他对桐城派散文创作的继承和革新。  相似文献   

3.
《西洋记》“把”字句意义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罗懋登著的白话小说《西洋记》中"把"字句有1355例,其句法结构已经相当丰富,那么,这么丰富的"把"字句式能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呢?本文将《西洋记》中的"把"字句划分了五个意义类型,并逐一进行了分析,发现《西洋记》成书时代是"把"字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4.
明代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被称之为"西洋三书",是作者跟随郑和下西洋亲身经历的记述。《镜花缘》作为一部涉海小说其部分内容与"西洋三书"有些相似。通过对"西洋三书"中暹罗妇女执事与《镜花缘》中女儿国"女尊男卑";"西洋三书"中天方等国"风俗好善"与《镜花缘》中君子国"惟善为宝";以及两者海盗现象,商品贸易的对比印证,可见"西洋三书"虽然记载了异国一些良好社会风俗,但仍将之归为"夫圣化所及,非前代之可比"是天朝教化所及而然,而《镜花缘》作者则将自己对天朝现实的失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投射到海外超现实的殊方异域中。《镜花缘》对社会风俗的思考显然比"西洋三书"更为深刻和厚重。  相似文献   

5.
笔者拟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分析清朝外交家黎庶昌《西洋杂志》中所描述的西方形象,阐明黎庶昌笔下的西方形象与其时社会集体想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 《快乐阅读》2012,(35):76-77
提起"教育"二字,往往心中发生二种疑问:第一是吾人何以必须教育?第二是教育何以必须取法西洋?第一种疑问,就是西洋也有一派学者,主张人之善恶智愚,乃天性生成,教育无效的。但是此种偏见,多数学者均不承认,以为人之善恶智愚,生来本性的力量诚然不小,后来教育的力量又何尝全然无效?  相似文献   

7.
2014年6月中旬,北京商务印书馆编辑李悦先生来函说,该馆欲重新出版浦薛凤《西洋近代政治思潮》一书,并列入"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唯该书"导读"部分尚未落实,因浦薛凤之女浦丽琳之推荐,乃约我来写这篇导读。我因为时间紧迫和个人精力不济,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自知学识浅薄,没有能力和资格来为浦先生的大著撰写导读,希望另请高明。不料丽琳老随后不久即发来电邮,称"万分希望"我能答应此项请求。遂回想起数年前拙著  相似文献   

8.
考证《西洋记》的作者、成书时代,归纳该小说的主要特点。梳理小说中有关海神天妃的描写内容,分析天妃被塑造为航海庇护神形象的一些特点。通过与明初郑和下西洋活动中天妃信仰形象比较,认为小说中所表现的是儒道释三教圆融秩序中的天妃形象。  相似文献   

9.
明代罗懋登著的白话小说《西洋记》中"把"字句有1355例,其句法结构已经相当丰富,那么,这么丰富的"把"字句式能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呢?本文将《西洋记》中的"把"字句划分了五个意义类型,并逐一进行了分析,发现《西洋记》成书时代是"把"字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0.
语用平面是语法研究的又一重要层面,和语义分析一样,对《西洋记》"被"字句的语用,本文从前段、中段、后段三方面出发,来探究其"被"字句在语用方面的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劝学篇》是集中体现其“中体西用”思想的一部著作。本文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西洋观的嬗变为《劝学篇》成书的时代背景,从《劝学篇》所反映的张之洞对西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的认识来剖析其西洋观,从而揭示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缘由,并对其西洋观略作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傅运森主编的《共和国教科书西洋史》,是民国初期①我国自编的第一套中学欧美史教科书,作为商务印书馆"共和国教科书"系列品种之一,在普及世界史知识、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作用。成为民国初期出版的较有影响的一本外国史教科书。一傅运森(1872—1946),字纬平,湖南宁乡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1909年8月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国文部任编辑。到  相似文献   

13.
晚清颇负盛名的外交家与散文家黎庶昌所撰《西洋杂志》一书,以经世致用的思想和带有鲜明东方特色的书写展示近代西方映像,体现出文化思想儒学化与散文写作近代化的特点,是近人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文本之一,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黎庶昌(1837—1896),贵州遵义人,我国晚清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遵义“沙滩文化”代表人物之一。《西洋杂志》是其先后出使并留心考察德、法、美、西、意、比等国内政、外交、社会及经济见闻而撰著的书籍。文章以《西洋杂志》为线索,对走出黔北山门、睁眼看世界的黎庶昌给予了有见地的评价,认为黎庶昌敢于走出国门是“只缘心中有正气”,因而始终抱定“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学习西方的文化与思想,并从器物层面扩及到制度、精神层面,肯定了黎庶昌为中国近代社会传播西方文化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分析 课前我了解到,现在绝大多数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西洋的音乐文化接 触较少,大多数都不甚了解,一部分学生甚至存在“西洋交响乐,高深莫测,听 不懂”的偏见,因此,我确定了紧紧围绕单元“管弦和鸣”予以展开,每一课时选 择一个不同的主题,并围绕此主题进行教学的设计思路。《管弦和鸣》选自义 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西洋记》中出现的主要被动句进行详尽统计的基础上,对该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被”字句参照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和描写,并总结出“被”字句在应用上的一些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洋记》中的“被”字句基本符合“被”字句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电台、报刊等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笔者有一学生在2005年7月10日《光明日报》上看到一则对“西洋”的介绍:元末明初的东西洋以苏门答腊岛西北的亚齐为界,亚齐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明万历以后的东西洋以文莱为界,文莱以东称“东洋”,以西称为“西洋”。  相似文献   

18.
明代长篇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书中有不少具有特色的词语,本文讨论了其中的数条词语,以期对汉语词汇史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9.
《四川教育》2010,(2):35-39
最近,一段视频《妈妈之歌》走红网络。创作这首《妈妈之歌》的是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她已经是三位孩子的母亲。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妮塔灵光闪现,“为何不把平日里对孩子的唠叨谱成一首歌昵?”于是她将自己每天常絮叨的话写成简短的歌词。配着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的《威廉泰尔序曲》唱了出来……当这首西洋版唠叨老妈的杰作被放到网上之后,立刻引起了网友的共鸣,很多网友表示,这首歌很真实,很有趣!  相似文献   

20.
明代罗懋登《西洋记》一书中出现的方俗语词较多,值得深入探讨.文章解释了书中数条意义难明或易生误解的词语,并补正了辞书的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