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其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环境系统。一方面,学校教育影响并制约着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以它的力度和成效制约学校教育的成果。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性,如何创新家校合作机制,让两者紧密结合,携手育人,发挥最大的效力,这是当前提高家校合作成效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基于"人文立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着力于构建"适合初中生主动发展"的家校合作模式,要求家长成为学校教  相似文献   

2.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下进行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星城中学主要采取家校联动的方式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向善的社会大环境,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的肯定。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应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才能很好地消除家校间的矛盾,建立起理解包容、互信互爱、互联互通的伙伴关  相似文献   

3.
黄波 《小学生》2010,(7):6-7
抚育子女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每个学校的使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迫切需要家长与学校形成同步的合作关系。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尽快改变家庭和学校之间出现的教育配合失调,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通过学习吸收,内化为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在现实中践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在校服务好学生、教育好学生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即为学生家长服务。作为学校的总指挥,对于这一点,应该是紧抓不放。因为两代人之间毕竟有许多分歧,有些家长面对子女的许多问题.也确实无能为力。家庭教育中积累的问题,需要有人能够疏通。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校教育的眼神,是青少年成长不可缺少的关键港湾。它与学校教育联姻,构建家校合作体系,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阶梯,是广大家长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发展,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及协助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窗口。近年来,学校的教育对象与其家庭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富贵子女、独生子女比例逐年上升。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现与同行交流。一、科学管理,重视建设家校合作的高效运转机制(一)理念引领,合作关系再更新家校合作工作的管理思想和工作思路,直接影响着家长学校的目标达成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要落  相似文献   

6.
周庆 《辅导员》2013,(12):27+25
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校教育的眼神,是青少年成长不可缺少的关键港湾。它与学校教育联姻,构建家校合作体系,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阶梯,是广大家长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发展,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及协助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窗口。近年来,学校的教育对象与其家庭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富贵子女、独生子女比例逐年上升。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现与同行交流。一、科学管理,重视建设家校合作的高效运转机制(一)理念引领,合作关系再更新家校合作工作的管理思想和工作思路,直接影响着家长学校的目标达成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要落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校的共同愿景,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需要家校携手,才能共建学生健康成长的幸福校园。闵行区中心小学作为上海市女童青春期教育先进学校、区家庭教育优秀校、区性别教育试点校等,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上,一直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记录,和基于记录过程中需要的有效指导,使家庭成为孩子成长中第一课堂,搭设各种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花蕾绽放,家校共建促进健康成长随着学生成长发育的不断提前,小学女孩子受到青春期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广义上说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在内的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的影响。狭义的教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即学校教育(但也不只限于学校教育)。陶行知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单靠学校不足以教育学生,家庭教育也相当重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世纪的班主任,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的到来,除应具有必备的素质外,还应该懂得合理地利用网络平台,辅助教育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家校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君  孙建芳 《家教世界》2013,(4):207-208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家长对子女产生的影响。家庭教育即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人适应社会需要、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学生的管理,并不是时时、事事都要动用家长的配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但不能有依赖思想,更不能将本职内的工作推给家长。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家长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工作思路,抛弃生硬、呆板的工作作风,找好教育的切入点,把握良好的教育契机,把学校日常工作和家长学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最好的教育管理效果。这样,我们在创建家校联系方面开辟了新途径,就为学生在合作实践中成才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2.
正"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在经济腾飞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更加重视。尤其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教育方面的关注更不在话下。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重视家校的联合,就会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走入歧途。例如,某些家长只注重成绩,忽视人格教育,只知溺爱学生,忽略学生道德教育等等。另外一方面,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家长因素,就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事半功倍。可见,在新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家校合作就是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为此,我校以"开放、民主、融合"为宗旨,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工作。敞开校园大门,架起家校桥梁家委会委员轮值是让家长们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近孩子,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加强家校之间合作与交流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活动。每周三上午,海  相似文献   

14.
现在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素质教育中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我认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超脱现状,摆脱束缚,展示教学的自主权,充分实现教学的飞跃。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中高考带来的变化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八一学校以"课程建设和学生发展"为核心工作,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与探索,力求在未来发展中,形成学校特色,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选择题——寻找学校变革的突破口中高考改革带来一系列变化,评价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课程从固定走向选择与开放,增加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而学校原有的课程框架、评价方式、教育资源均不能满  相似文献   

16.
正课内课外管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课改教研,往往侧重于对教材与学生的研究而忽视班级内的课内课外教研。在学生原有习惯下,诸多学科成绩相对饱和后,如果不从课内课外管理上寻找转变学习方式的突破口,那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就很难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找到一个大幅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突破口,抓住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规范课内课外  相似文献   

17.
枝江市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心由重硬件建设向重内涵发展转变,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谋求教育跨越发展。突出责任担当,优化管理水平抓制度建设。围绕教育管理提质增效,构建了镇(街道)教育目标考评、机关效能考核、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等系列制度,提升了管理水平。围绕学校依法治校,完善了学校章程、校务公开、教代会、家长委员会、校长年度述职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教育价值追求、学生生命成长的充分关注,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由建校初期的低迷状态步步走高,赢得了一流的教育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但学校并不满足于显性业绩的取得,而是致力于开启学生素质发展的路径和力量。“出于对孩子命运改变和家庭幸福的期待,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对孩子成人成才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具体要求,“通过制度创新,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多样化的人才,我们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改革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并努力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