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2004年11月27日,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京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中国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来自内地与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的共7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关系以及新时期如何传承传统伦理精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的现代诠释与价值提升问题 与会者认为,在当代中国,传统伦理和家庭道德仍有其现…  相似文献   

2.
汉调二黄《五女拜寿》是一部劝孝诫逆的家庭伦理剧。以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规范为参照,可以发现该剧折射出传统家庭在亲子伦理关系、夫妻伦理关系方面存在的部分疾症。梳理并揭示出这些疾症,对促成传统戏曲《五女拜寿》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意义再生,对探索传统家庭伦理完成现代转型的路径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冲突与融合——现代家庭伦理教育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家庭伦理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倾向、代际关系错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与中国正处于家庭伦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特殊时期相关;也是代际伦理日益显露的结果;并且更与家长自身的素养息息相关。作为家长,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有助于使家庭伦理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是一个欲望复苏的时代。欲望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撕裂了重义轻利的传统伦理樊篱.变异为一种肆虐的“美丽的时代病毒”。面对“关丽的时代病毒”及其导致的伦理乱象,周习小说《土窑》为我们提供了两种道德消毒剂:一种是中国传统“仁义”文化;另一种是在新时期语境下新的现代女性伦理。《土窑》展现了新时期先富起来的一代农民的伦理、情感的裂变与新的生活伦理的萌生,具有突破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以现代家庭伦理成因的“源原之辨”立论,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应立足于家庭关系变革的现实(“原”),扬弃历史地形成的家庭伦理传统(“源”),根据“原”的要求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从而实现“原”“源”的现代整合。并就“代际”关系危机和婚姻关系情、理失调的现状,具体阐释了传统亲子伦理和传统夫妻伦理在建设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最重要的生产和消费的运作单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家庭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家庭伦理对于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组织的维持、个体的工作生活状态、精神风貌、道德素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中国传统道德包括家庭伦理的建设,在担任党总书记后更是多次强调要弘扬优秀的家教、家风、家训,要注重家庭建设,通过家庭美德建设促进全社会伦理道德的进步。本文通过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思想,结合我国当代家庭伦理存在的问题,从中窥探建设中国新型家庭伦理的建设途径,从而进一步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碰撞与交融:关汉卿杂剧的家庭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现存杂剧内容丰富,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直接或间接涉及了家庭关系及伦理道德,反映了家庭伦理与亲情、法律两方面的关系。家庭伦理是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既出于人的自然感情,也出于社会对人的道德约束。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关剧中家庭伦理和亲情、法律产生了碰撞和交融,理性的超越和感性的升华在矛盾中达到了和谐。此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广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伦理文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充分汲取儒家传统伦理精华,发扬家庭孝道伦理;确立新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中国农村人际关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问题.在转型期中国农村的家庭、邻里、村庄成员之间和村际间四个方面的人际关系发生裂变,出现了多向度、多层面的变化态势.经济因素、心理因素、政治导向与示范是导致这种裂变的主要原因.文化道德、法律规范、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机制的共同作用是重建中国农村良性人际关系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是巴金早期从事家庭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巴金在其早期家庭小说题材中,以早期接受的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对不符合人道主义合理内核的封建家庭旧伦理关系进行了强烈地谴责和批判,同时也对符合人道主义理念的家庭新伦理关系进行了发自内心的讴歌和礼赞。还对实现人道主义家庭新伦理关系进行了探索。这种思考和探索,对于批判地继承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构建和谐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家庭伦理在其演变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合理的道德规范及所体现出的某些特点,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伦理规范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传统家庭伦理的演变,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认清家庭伦理的发展方向,加快新时期家庭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一方面给家庭伦理注入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客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现代家庭矛盾甚至危机的产生。家庭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市场观念对家庭道德价值标准的冲击、性道德观念的变化、非道德观念对婚姻的冲击以及现代夫妻之间感情交往的弱化 ,都影响到现代家庭的裂变。道德调适是调节现代婚姻家庭关系以及家庭裂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要求现代家庭要以爱情作为婚姻家庭的基础 ,增强婚姻家庭道德观念 ,提高夫妻平等相处的艺术和发挥法律保障婚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秘桂领  郑昱霞 《华章》2007,(3):135-135
家庭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场所,家庭伦理是人们遵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规范之一.中西文学中有许多以家庭伦理为题材的作品,表现了不同民族各异的家庭文化.在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下,西方人把对上帝的义务放在第一位,家庭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了;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关心的是现世生活,更加重视家庭关系.宗法制度使得中国传统家庭等级制度森严,失去了西方家庭的平等.西方人提倡自由婚姻,但依旧摆脱不了阶级观念的束缚;中国传统家庭包办婚姻占主导地位,成婚是整个家族的事.  相似文献   

14.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系统的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他通过创作英文小说,重点塑造了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的中国形象所具有的家庭伦理,集中表现出三大伦理特质:家园之恋、长爱幼尊、温文贤淑.这三个方面伦理特质对陷入危机的西方文化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穆秀丽 《文教资料》2007,(27):58-60
近年来,韩剧充斥着中国家庭的电视荧屏,其中的家庭剧更是让人在冗长中体味着家庭和谐和亲情可贵。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有着相似的文化接受心理机制。其中韩剧中展现的儒文化中的家庭伦理更是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共鸣,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观众的心理渴求。其中重视对家庭婚姻的守护、孝悌和睦家庭的亲情伦理,仍然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下部分作家对婚变题材进行了大胆挖掘,从自由人性的观念出发,书写了婚恋中复杂的情感变异,对家庭伦理规范裂变进行了多层面阐释,凸显出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红莉 《成人教育》2014,(11):34-37
"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且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仁义礼智、修齐治平、中庸之道等美德和思想。这些内容和思想对当代人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对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以及个人的人生修养和人生实践,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伦理文化或称伦理道德,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伦理文化以人为本,以孝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以家庭为单位,强调家庭内部关系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故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伦理文化,以期稳定、巩固其统治。对老百姓来说,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也可以享受到某种天伦之乐。但伦理文化也有糟粕,只有剔除“重人治轻法治”、“愚忠愚孝”、“歧视妇女”、“重义轻利”等糟粕,才能使伦理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特有的作用,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文化传统的内核是以土地为基础的人生本位、以家庭为基础的群体本位、以伦理为基础的道德本位,它们对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显示出文化传统的顽强阻力,是造成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法律文化系统中,法与伦理是关系到法的制度、秩序与意义的基本问题。分析法与伦理的关系,可以对中国法律文化的类型有更好的认识。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社会基础是小农经济和宗法团体,反映到法律与伦理制度上,体现出注重道德教化,以社会伦理道德作为强制机制。因此,在传统儒家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中,法律必然像韦伯所说的是“编纂的伦理规范,而不是法律规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