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你是否感觉现在养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弄得你焦头烂额?你是否曾经面对一大堆问题束手无策,“投诉”无门?你是否为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的孩子忧心忡忡?从吃喝拉撒到选什么特长班、上什么幼儿园,父母没有不操心的。成天要面对这些烦恼,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而辛苦忙碌。父母对孩子如此的高关注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压力引发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育儿焦虑”。其实,育儿焦虑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关键是积极地化解它。本期,我们一起来讨论育儿焦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爸爸,你不理解我”“不,我偏不那样”,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这样的反抗声。父亲多半会生气,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一点都不听话。”然而转念一想,是否在命令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时候,无意识的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了孩子?  相似文献   

3.
唐田 《家教指南》2006,(1):25-26
您是否想给孩子设计一个全面发展计划?现在如果请您回答一个小问题:“什么是全面发展?”很多人一定熟练地脱口而出:“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是啊,七八十年代的人就是在这个教育方针指引下全面发展的,难道有什么错儿吗?的确没错。但是,随着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五大领域”。  相似文献   

4.
谁的影子     
在城市的中间有一个广场。有一个影子停在那个广场的中间,两个孩子恰巧路过那里。有一个孩子说:“这个是什么的影子呢?”另一个孩子歪着头说:“呀,什么的影子呢?”随后.两个人走了。  相似文献   

5.
孩子不肯吃东西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受欺负怎么办?别家的孩子都会认字了,我家孩子就会成天瞎玩怎么办?你是否感觉现在养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弄得你焦头烂额?你是否曾经面对一大堆问题束手无策,“投诉”无门?你是否为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的孩子忧心忡忡?从吃喝拉撒到选什么特长班、上什么幼儿园,父母没有不操心的,成天要面对这些烦恼,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而辛苦忙碌。父母对孩子如此的高关注以及由此带来的高压力引发了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育儿焦虑”。其实,育儿焦虑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关键是积极地化解它。本期,我们一起来讨…  相似文献   

6.
做幼教工作八年多了,经常听到还没成为家长的朋友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什么学什么”,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也经常听到幼教机构这样宣传“我们这儿出去的孩子一定会怎样怎样”,却很少听到“我的孩子特别想做……”或“这个孩子特别适合做……”。  相似文献   

7.
墨黑 《家教指南》2009,(7):9-12
现在,不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于老实,因为过于老实的孩子在社会中很容易吃亏。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该把孩子培养成“狼”,而不是“羊”呢?其实未必。因为“狼”的凶残和暴虐,毕竟不是什么高尚的优点;而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和温柔的“羊”待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冉敬芳的行动引发我们再次思考:“父母该给孩子留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又会把它轻松地遗忘。为了深入认识冉敬芳教育行为的意义,我们在这里请了两位专家为大家揭示冉敬芳与孩子签订协议这一特殊行动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舒静 《家长》2001,(Z2)
若想知道自己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请回答下列30个问题,这个测验不仅为您提供一个针对“是否了解自己的孩子”给自己打分的机会,还可以使您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1.谁是您孩子最好的朋友? 2.他(她)最喜欢什么颜色? 3.谁是您孩子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 4.什么最使他(她)感到窘迫? 5.他(她)最怕什么? 6.上体育课时,您的孩子喜欢打篮球、做体操还是参加接力赛?  相似文献   

10.
冉敬芳的行动引发我们再次思考:“父母该给孩子留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又会把它轻松地遗忘。为了深入认识冉敬芳教育行为的意义,我们在这里请了两位专家为大家揭示冉敬芳与孩子签订协议这一特殊行动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张静 《中学生博览》2022,(24):62-63
<正>一个深秋的夜晚,大概11点钟,我收到了小梦的信息:“老师,我不想回家。”“怎么了,孩子?”我焦急地询问,没有回复。“怎么了,孩子?”我又问,过了几分钟还是没有回复。打家长电话,没人接。我急得冒出了冷汗。因为这个孩子在班里表现特别好,没有什么事情能使我想到她不想回家的原因。这个时间我无法打扰其他同学,我该怎么办?我在客厅里踱步,迫使自己先冷静下来。我想我的学生这个时间给我发信息,她的内心一定是需要我的帮助的。我反思我刚才的做法中有什么不妥,学生为什么没有回应。  相似文献   

12.
丹红 《家教指南》2004,(12):62-63
邻居有个上中学的孩子,两口子为这个孩子好像总有操不完的心。母亲—脸无奈地说,她对孩子讲:“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快乐、高兴就好。”孩子却不耐烦地说:“你整天要我这样,又要我那样;不准我这样,也不准我那样,叫人怎么能快乐呢?”老爸则抱怨说:“轻声对他说话,他当耳边风,无视于你的存在;要是对他严厉斥责,他又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真叫人上火。”这些场景,你是否觉得和自己的生活很类似?也许在当时,听到孩子用这种不耐烦的语气回答,会让你的情绪一下子冲起来,想要大发雷霆,并认为这都是孩子惹起来的,他应该为你生气而负责。但冷静下来之…  相似文献   

13.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今天这个高度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除了课堂内的读书学习,课外他们仍在读书吗?他们都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他们应该读些什么书?家长,你是否明白,你给孩子买回的书他喜欢吗?老师,你是否想过,你给孩子们布置的大量“课外读物”,他们感兴趣吗?  相似文献   

14.
写罢这个标题,心里便有些忐忑:废话一句,孩子不是孩子,还会是什么?其实不然,因为在中国,孩子常常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的提线木偶、传声筒、应声虫。童言无忌,活泼顽皮,甚或至于恶作剧乃是儿童之天性。古今中外皆然。但这有悖于中国人“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的“儿童观”。如今,在大中城市里,独生子女都被誉为“小皇帝”了;在课堂,据说,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人”了。照理说,是“皇帝”便该有皇帝的放肆与狂妄;是“主人”便该有主人的任性与顽皮。或许这“皇帝”资格只是专指物质…  相似文献   

15.
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成千上万的推销员,他们总是只想到自己的愿望,而没有想到别人需要的是什么,否则,他们不叫我们买,我们也会主动买的。这个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也照样适用。有个小孩子不肯吃饭,长得很瘦弱。孩子的父母总是嘀咕:“为妈妈吃一点呀!为爸爸吃下这个,赶快长成大人。”这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反而吃得更少了。最后,这个父亲终于明白了,他对自己说:“这孩子要什么?我怎么把他所要的和我所要的结合起来?”他的孩子有一辆小童车,他很爱在门前骑车。离他家不远…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有句谚语这样说道:“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在我们教学工作中,“漂亮的孩子”就是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难看的孩子”就是指品学有问题的学生。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所在,是否爱问题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热爱学生的重要标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在怎样用“爱”去转化后进学生这个难题上,我深刻地体会到:信任是转化的前提,发现闪光点是转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有 搞错?”,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使用的一句口头禅。当一个稍会讲话的孩子说出“有有搞错”时,大人常会捧腹大笑,为孩子既能正确表达意思,又能巧妙运用此口头禅而自豪。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游戏活动中,幼儿会经常使用这个口头禅,这是不足为怪的。 朋友,你是否注意到,当你──一个成年人,或是幼儿的父母,或是幼儿的老师…… 当幼儿对你说“有 搞错”时,你是把它当作一句惯用的口头禅、一句戏言而一笑了之?或是怒斥幼儿“没大没小,什么是 ‘有 搞错’”呢?我认为,不妨多思考一下,从“有 搞错”一语中悟出,点教…  相似文献   

18.
“是孩子,就该有‘孩子气’”这一命题至少包含了这样两层意思:一是指孩子应具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即“孩子气”,二是成人不应该压抑孩子的天性。本期所发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观照这一现象,都言之成理。然而对这个问题,恐怕还有不少话题可谈,譬如赵琳的文章中,渗透了做母亲的责任感,教育孩子可谓用心良苦,然而乖巧、早熟、有很强的自控能力这些个性心理特征,三四岁的幼儿是否能承受得了,或者说有没有必要让孩子承受,恐怕还是见仁见智。因此,我们的“家教面面观”栏目欢迎广大的读者朋友都来关注、参预这个讨论。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02,(6)
有时孩子看了街头广告后问妈妈:“扁平疣是什么?”“什么是阳萎?”有个孩子看了报纸刊登的《在歌厅包间抓获“三陪女”》的新闻后,问爸爸:“三陪女都陪什么?”当广播、电视播放某某市副市长涉嫌受贿、贪污被停职检查的消息时,一个孩子问家长:“这个副市长是中国共产党员吗?为什么共产党员还贪污呀?” 诸如此类的问题,孩子通过看广告、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都会在脑海里留下印痕和疑问。有的孩子会直接向家长提问;有的会在同学之间嘀  相似文献   

20.
您是否想给孩子设计一个全面发展计划?现在如果请您回答一个小问题“:什么是全面发展?”很多人一定熟练地脱口而出“: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是啊,七八十年代的人就是在这个教育方针指引下全面发展的,难道有什么错儿吗?的确没错。但是,随着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于是把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提法概括为“五大领域”。2001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