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在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提上了苏维埃国家的日程,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上进行新的探索。在俄国这样“半文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呢?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作出回答,恩格斯谈到这个问题时只是说:“这些国家要经过哪些社会和政治发展阶段才能同样达到社会主义的组织,我认为我们今天只能作一些相当空泛的假说”。列宁面对这个全新的课题,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就明确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讨论,弄清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手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我国建国三十年来人民生活的需要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也并不都是建立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于是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到底是我们的建设没有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呢,还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手段表述得不够准确和完整呢?我们认为问题在于,要从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过程去把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而不在乎概念的表述.因而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进展,随着历史学界关于中国厉史分期及其他问题的争论,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后,目前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的很多方面都正在展开着不同意见的自由讨论和自由批评。这种状况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毫无疑问,是有很大帮助的。这里,我们根据所接触的材料,对若干基本问题的讨论情况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现实意义是我们讲授这一章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一个规律,它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其中,生产目的是核心,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的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客观存在,违反了它,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马克思主义历来都主张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不搞争论”的提法是否有悖于这一精神?我认为,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四年的经验时,提出“不搞争论”的主张,前提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全党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都已经很清楚了.而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的事业和实践,对于具体的做法、步骤等等,需要不断探索,不必急于争论,不要让无休止的争论延误了大好时机,还是让实践的结果来说话.这就是:不搞争论重实践,不搞争论搞试验,不搞争论争时间,不搞争论允许看.  相似文献   

6.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指出:我们已经夺得了俄国,现在我们应当管理俄国,要把苏维埃俄国变成社会主义俄国.苏俄人民在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平定反革命叛乱后,一九二○年十二月,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宣布,经济任务、经济战线现在作为最主要的任务和基本战线提到我们面前来了.这次大会集中讨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问题,并拟定了恢复国民经济和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措施;大会听取并审查了实现全国电气化的宏伟计划.这表明党和国家已把工作的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轨道.从战争转向和平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是一个重大历史转变.在这个时期,党、政机关工作应如何进行改进,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呢?列宁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坚持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与失误,在改革开放前进中所遇到的一些疑难与困扰、分歧与争论,归根结底是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的第三部分,根据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当前的现实情况,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高度和我们社会发展前途的政治高度,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战略方针,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任务及其与物质文明的相互关系,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全面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认  相似文献   

9.
《中流》1997年第3期摘译格列布·帕夫洛夫斯基的《美国是如何搞垮苏联的时一文说:从允许我们公开争论之日起,我们的许多争论只能是在避开讨论一些最原始的材料的情况下进行。尚未讨论的重要题目之一,就是"反苏阴谋"。是否真有这样一个阴谋?苏联是被扼杀致死?还是由于受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而自行死亡?《胜利美国行政当局的秘密战略在苏联和社会主义解体中所起的作用卜书的作者,美国的彼得·施韦泽没有参与(把两者绝对分开的)无谓的争论。他认为:"排除美国政策的作用来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就是在调查研究突然的d人音料的秘…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3页)这是总结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而提出来的一条根本原则.“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涉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很多.首先它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本文仅就“什么是中国的国情”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文化热”的高潮。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在接受几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文化建设的任务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我想大家都会同意,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都不能专靠科技来支撑,物质文明必须与精神文明同步建设。我们今天的社会也决不能例外。在众多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论文和专著中,有很多很精彩的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2.
在讨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时,联系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自然地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关系。我国经济建设的教训之一,是片面地理解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生产脱离了消费资料生产所能提供的可能性,造成了严重的比例失调,因而使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未能很好地实现。很明显,这是由于我们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的运用没有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联系起来所造成的。以至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确认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说,这一理论的提出和论证,解决了列宁以后几十年来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实践中一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我们党认识国情,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据: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有效克服“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邓小文选》第三卷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思想——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既是一个政治方向问题,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信念问题.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下同,第110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人认真学习这一主题思想,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对于坚定共产党人自己的政治方向和共产主义信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同志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力组织科学攻关”,作为十条经济建设方针中的一条提出来,摆正了教育和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具有重大的意义,说明我们党在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党已经学会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教育、科学发展的关系.我们教育战线的任务,就是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根据客观需要和客观可能来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教育.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讲“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结历史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向我们提出的最基本的课题。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不懈探索这个问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篇章,集中反映了他对这一问题探索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有…  相似文献   

17.
刘曼东 《宁夏教育》2005,(12):18-19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有明确论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人们对于我们党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认识不一,曾经长期存在着姓"资"姓"社"的激烈争论,甚至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改革开放工作的顺利推进.那么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究竟应当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到底应当以什么原则来衡量?这是我们党亟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开篇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页.以后引文只写页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就是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下面就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什么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等问题,谈谈我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过程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自己特有的作用,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为此,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引导职工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正确分析基本国情、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概括出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在这种情况下,靠什么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我认为,只有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统一。在新的形势下,企业面临着转换经营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怎样正确处理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实行承包经营与保障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