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业板公司的研发投入对于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10-2014年77家创业板公司年报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研发投入呈现“U”型关系,公司规模存在三个门限值,分别为1.027、0.468、0.068;高官工资与研发投入呈现倒“U”型关系;股权集中度、两权分离程度、公司税负均与研发投入负相关;董事会规模、公司总资产增长率、经济景气指数均研发投入正相关;上一期研发投入与本期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司研发投入具有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客户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客户集中度是企业客户重要特征之一,客户集中程度影响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业绩以及分配政策等方面.本文选择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客户集中度对企业重要的战略性投资——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客户集中度越高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说明客户集中不利于企业的研发投入;②企业规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客户集中对研发投入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首次从供应链视角揭示了企业下游客户集中程度这一特征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丰富了企业研发投入研究文献,拓宽并加深了对企业创新活动投入的认识.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政府的创新激励政策和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研发投入是驱动国家经济转型的动力之源。将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与企业所在城市最低工资水平数据进行匹配,从实证角度探究了最低工资制度与企业规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不过这种积极影响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弱。此外,企业规模越大,其研发投入强度会越高。进一步地,本文还揭示了最低工资标准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3条渠道机制:最低工资标准→银行授信→企业研发投入;最低工资标准→外部技术许可→企业研发投入;最低工资标准→员工在职培训→企业研发投入。研究结论意味着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地激励制造企业追加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8.
文章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以及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选取2014—2019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将企业创新活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相结合。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该效果在当期无法发挥,在滞后期促进作用显现,且可以持续三期;股权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两者的关系为"倒N型",当股权激励强度处于[1.863%,7.295%]时,激励效果最好,且该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和持续性。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公司创新绩效有滞后的促进作用,且股权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股权激励可以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期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有效进行创新活动和实施股权激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高技术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研发投入是高新区集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非线性的门限回归模型,探讨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影响的门限效应,并通过分组回归对门限效应的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本投入除了受到自身门限的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减小的抑制作用外,还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高新区集聚发展呈现出“抑制-促进-抑制”的作用效果;研发人员投入受自身门限影响对高新区集聚发展产生逐渐变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才规模比人才质量对高新区集聚发展更有利。在对门限效应异质性进行分析时发现,仅在高校科研水平较高地区才具有门限效应,高校科研水平较低地区的研发投入对高新区集聚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国家在制定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时应当综合考虑高新区集聚发展水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差异,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因地制宜地引导高新区的研发活动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其创新水平提高对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微观企业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以企业规模为门槛变量,探讨了在不同企业规模区间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确实存在着企业规模的门槛效应,在不同企业规模区间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不同作用及影响力度.具体来说,当企业规模较大或较小时,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应依据企业规模,合理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优化政府的资金支持与信息服务、加强企业创新理念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为企业实现做大、做强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新思路。根据2012—2016年制造业上市单项冠军企业的研发支出数据,运用企业规模作为异质门槛,分析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在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企业规模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其中,当以员工总数和销售收入为门槛规模变量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呈逐渐增强趋势;在以资产总额为门槛规模变量时,企业规模处于第二门槛区间的企业的研发活动最有效率,然而,随着资产总额进一步增加却给企业绩效带来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对于企业通过创新实现做精、做大和做强的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3年有关北京市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通过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了政府资助水平对企业研发投入及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资助水平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但对企业的研发效率无显著影响。此外,企业的研发实力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也有较大影响,而企业获取资助的成本、企业规模及企业的行业属性对企业的研发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图从新的视角考察混合所有制企业在不同研发投入规模下的创新差异,从而剖析股权制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优方向选择问题.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基于2005—2018年A股部分上市企业数据分析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着重分析混改政策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路径.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显著提升国企生产率水平,总体呈现递增的动态影响,并且对大规模研发企业、垄断性行业企业的政策效果尤为明显;规模化研发投入是国企混改提升企业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国有资本大规模研发企业比重处于50%~75%时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率,小规模研发企业比重小于25%时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对促进国企混改提出促进股权多元化、保持较高国有股比重、优化激励考核制度、采取差异化混改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基于匹配的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层面数据,检验和分析了房价对于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总体影响、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总体影响是抑制的,整体上看房价的资源配置效应、信用缓解效应和租金成本效应一定程度上存在,且以上各个方面在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不同区域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表现存在差异。另外,高水平房价对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更大,房价在越过相应门槛值之后其中介效应才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通过搜集2016—2020年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分析了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与当期的企业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研发投入对滞后两期的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股权集中度会负向调节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最后,文... 相似文献
18.
以2017-2020连续4年入选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的中国247家高研发投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高研发投入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EA-BCC模型对其运营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并分别从区域和行业双重视角进行分析,据此提出相关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计算研发投入强度的营业收入中包含不属于营业收入范畴的项目,如税金及附加、坏账损失等,致使企业的营业收入被高估,进而导致研发投入强度被低估,不能反映企业研发投入的真实水平。为探究我国企业实际的研发投入强度究竟有多高,提出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以弥补现行名义研发投入强度存在的不足,通过理论分析、对比分析、数据测算与实证检验,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2007—2018年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为11.01%,显著高于同期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平均名义研发投入强度,平均高出0.33个百分点,如果以2018年数据计算则平均高出0.48个百分点;(2)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与名义研发投入强度之间的差异会随着税金及附加和坏账损失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以及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上升而上升;(3)如果以实际研发投入强度为标准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16—2018年在我国全部上市企业中,平均每年可增加1.14%(2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