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学知识到底是什么--波兰尼"信念科学知识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人性"、"意会性"和"信念性"三特征乃波兰尼"个人知识"及"意会认知"的三大支柱.其"信念科学知识观"即视信念为知识的根本,将科学知识乃至一切知识皆视为"信念"或"信念体系"的观点.部分科学史家和当代分析知识论学派等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信念"在科学知识中确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在认识论层次上,波兰尼说科学知识是一种"信念"是对的.但当他不加限定地越过认识论层次而进入本体论层次,并视信念为科学知识的根源和本质时却是错误的.对"信念科学知识观",我们应加以分析批判,避免受其误导.  相似文献   

2.
包丹宇  曹树金 《现代情报》2023,(11):85-95+111
[目的/意义]个体认识论信念是主体心理世界的现象,也是影响个人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气候变化议题为研究情境,诠释个体在搜索即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论信念和知识建构过程,对拓展和细化信息搜索研究中的主体属性维度,把握信息研究和认识论研究的相交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以解释现象学为方法论,通过访谈、问卷和眼动追踪引导的回溯性口头报告了解参与者一般性认识论信念和主题认识论信念,采用访谈和书面报告从知识质量、知识变化广度和知识变化深度多个方面探究搜索过程中的知识变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两种认识论信念差异较大;主题认识论信念的简单性和确定性越低,则搜索策略越灵活,知识质量更高,知识变化广度更大;当认识正当性信念缺失时,知识变化深度也会缺失;主体对知识有用性建构影响了最终的知识表达。  相似文献   

3.
认知逻辑与认识论之间存在着联系的桥梁。认识论问题包括知识的不同定义、知识的基本形式特征、外在论与内在论之间的争论以及他们共同对抗怀疑论的责难。辛迪卡的著作《知识与信念》表明认知逻辑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研究认识论问题。哲学家们对待精细复杂问题的开放态度能够引导逻辑学走出定理证明的局限,而哲学家们也可以从逻辑中获益,因为逻辑  相似文献   

4.
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为现实中的科学提供合理性的辩护。但笛卡儿以来的近代哲学是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范式下进行的,其辩护属于认知合理性的范畴。具体而言,这种科学合理性辩护以主、客体二分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论证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实在论与方法论合理性。但这种认知模式的合理性论证一直局限于理论思维范围之内,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理论哲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生活世界”开始进入科学合理性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知识管理技术成熟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翠红 《情报杂志》2006,25(8):67-68
在阐述知识管理技术的概念、分类的基础上,从技术演进、技术发展以及主动性演变三个角度描述了知识管理技术成熟度模型。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在其理念论哲学中,初步构建起了主客体统一的认识论模式,并对认识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范畴加以阐述,在西方认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蒙对归纳问题的思考始于科学发现逻辑的探讨。最初,他试图将归纳法排除在科学发现逻辑之外,但未获成功。在以机器发现方法研究科学发现逻辑的过程中,西蒙在归纳问题上发生了表征转变,将归纳法合理性的辩护从逻辑角度转到认知视角上来。基于批判现代经验论的温和自然主义立场,西蒙从归纳的似然性和人类认知理性的有限性两个方面抛弃了归纳合理性逻辑辩护的认识论传统,提供了归纳问题的认知解答。  相似文献   

8.
如何用建构理论指导数学教学的实践,不少教育工作者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从建构角度来认识数学观念,以数学观念为中介,将建构学说运用于数学教学中;从认识论中寻找方法论依据,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本文拟再从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出发谈谈对数学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詹玉兰  胡红兵 《现代情报》2013,33(2):134-136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校的知识中心,其服务职能随着科技发展在不断演进。本文从知识的收集、传播、使用和生产的角度,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到智慧服务的演进过程进行了阐述,并对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本土化和高级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依据知识生产方式的逻辑演进规律,埃利亚斯·G·卡拉雅尼斯等西方学者率先提出并阐述了"模式3知识生产"思想体系。模式3知识生产以知识集群、创新网络、分形创新生态系统为其核心组织模式,并以"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为其存在的适应性情境。模式3知识生产强调组织结构的"多层次"、"多节点"、"多形态"、"多主体"的多维聚合性以及运行机理的共同演进、共同专属化、竞合的非线性协同性。在模式3知识生产方式下,学术企业将成为大学未来发展的逻辑向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确证的真信念这一知识的三元定义,葛梯尔提出了批评,引发了当代对知识概念本身的分析,但人们总能在更为精致的知识定义中构造新的反例。问题产生的逻辑根源在于确证与真之间的联系;而历史地看,它是对逻辑实证主义者试图提出理想化的知识定义的质疑。知识是合理性的概念,仅当在理想的条件下被确证为真。  相似文献   

12.
朱方伟  于淼 《科研管理》2015,36(1):63-71
基于企业技术知识系统升级的理论框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华录·松下电子有限公司的纵向技术能力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系统升级下后发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知识系统演化模型揭示了后发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本质规律,内在体现为企业技术知识系统能力与技术能力演化战略和策略的匹配,外在表现为由制造技术知识子系统向核心元件、产品架构乃至基础技术知识子系统升级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海兵  杨磊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20,38(6):1096-1107
后发企业高效追赶模式的内在机理及技术创新能力如何演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华为公司1987-2018年的技术发展历程展开研究,试图从“创新战略--创新范式--技术创新能力”整合性研究视角探讨后发企业实现高效追赶的微观机制,刻画其技术创新能力演化轨迹。通过研究本文发现:第一,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从模仿创新能力到初级二次创新能力到成熟二次创新能力再到集成创新能力,最终走向原始创新能力的过程,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技术距离、技术效率、技术储备三个更加聚焦技术层面的维度进行测度;第二,与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匹配的创新战略经历了“市场利用性--市场利用和技术利用—高市场探索性、低技术利用性—高市场探索性、高技术利用性—市场探索和技术探索”的演化过程,创新范式经历了 “技术驱动—技术追赶—技术与市场并驱—市场拉动—市场超越”的演化过程;第三,探索性尝试从知识生态的视角挖掘后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即知识循环机制、知识演化机制、耗散结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逆向溢出知识对投资企业技术进步发挥的促进效应持续受到学界关注,但既有研究体系尚未从更深层面揭示其内在机理。本文借助知识结构理论,从广度、深度和强度3个维度出发剖析逆向溢出知识在投资企业技术进步中发挥的作用,并借助123家国内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对其进行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逆向溢出知识广度和深度有助于促进投资企业技术进步,而且该促进效应受到逆向溢出知识强度的正向调节作用;随着OFDI逆向溢出知识增加,溢出知识广度对投资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愈发增强,而溢出知识深度的促进效果逐渐减弱。依据所得结论,文中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5.
依据技术获取的目标差异性,将技术并购区分为互补型技术并购和替换型技术并购两种,通过对2005-2013年发生技术并购的98家中国上市公司的361起并购案例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引入技术差距分析两类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两类技术并购对主并方企业并购后的创新绩效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并购双方的技术差距在两类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促进方面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基于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的管理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集体性知识的本质已经成为日渐繁盛的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文章对集体性知识的归因、性质以及实用主义的思考分别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尽管集体性知识的研究依然处于争论之中,但集体性知识研究开启了认识论研究的全新方向,特别是有关集体可以作为知识主体、集体可以具有知识甚至信念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认识论的研究内容,因而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冯灵  袁晓东 《科研管理》2021,42(4):123-130
专利丛林是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必须关注的技术陷阱之一。专利越分散、专利权的交叉和重叠现象越严重,专利丛林越多。对专利丛林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以有助于相关企业预测及规避本技术领域潜在的专利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技术创新中的障碍。本文拟以高铁制动技术为例,以小见大,对高铁技术领域的专利丛林问题展开研究。利用专利引证三元组计算法对高铁制动技术领域的专利丛林进行测量和识别。随后,基于有效专利时间序列的系统聚类分析,分析高铁制动技术领域对专利丛林演变进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高铁技术领域存在专利丛林问题,在经历了专利丛林的萌芽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后,现阶段正处于专利丛林的衰退期。  相似文献   

18.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段德忠  杨凡  胡璇 《科研管理》2020,41(6):90-97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2001-2015年专利转移记录,本文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中国技术转移在城市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多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演进,长三角是中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区域;(2)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技术转移服务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突显,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由集聚经济向扩散经济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贾卫峰  党兴华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50-1757
技术创新网络的扩张与核心企业的成长相互促进,相互决定,形成了复杂的共生演化关系。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必须在各个层次上构建网络,维护多层交互作用,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从企业间关系耦合的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形成过程,提出技术创新网络中各结点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是一种相互间的知识协同。研究发现,企业间技术交流的过程就是企业间知识匹配——知识流动——知识控制的过程,而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结点也是通过这三种状态,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影响到与其他结点的知识协同,并最终成长为核心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