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庞祯敬 《科学学研究》2017,35(6):816-823
研究在解构转基因技术议题中公众对政府信任的内涵、结构维度的基础上,通过预置模型、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探索了基于政府信任的转基因技术公众态度理性决策路径。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播权力"重心"下移的情势下,"信任-感知-态度"的场域成为转基因技术公众态度形成的路径依赖,在转基因技术议题中,公众对政府的契约型信任、合作型信任和制度型信任,能显著作用于以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为基础的个体理性决策机制,从而影响转基因技术公众态度。  相似文献   

2.
刘智  张岩 《科研管理》2011,32(9):100-107
公众记忆操纵理论认为,通过改变信息发布参数,影响与选择目标人群的记忆,能够使信息准确、有效地传递至目标群体。将此理论首次引入到公共危机管理中,通过调整公众记忆的线索依赖、重复和新奇等参数,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发布对公众风险感知影响的动态调整模型。研究发现,合理地选择公共应急信息发布的时间、频次和信息类型等,影响与选择公众的记忆,能够很好调控公众的风险感知和公众心理恐慌。通过此研究以期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部门科学、有效地发布应急信息提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柯梅坡 《知识窗》2013,(18):51-51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人工分离或者修饰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之表现出新的可遗传的性状来,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食品即为转基因食品。当国外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茶时,我国大部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还缺乏科学的了解。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4.
李明  曹海军 《情报科学》2020,38(3):154-159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的频发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生发的重要导火索,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发机理,对于舆情的导控及治理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视角,从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与信息技术四个要素提炼出事件信息、发布主体、信息受众、信息技术及信息环境五个解释变量,通过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对40起突发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据此得出三个有效的条件构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容易激发公众负面情绪,提升网络舆情的生发热度;良好的信息环境在方便公众沟通交流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发;发布主体的非理性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科技素养视域下公众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公众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的形成路径,从科技素养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科学网和天涯社区为研究样本来源展开实证分析。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得到具有相对较高科技素养人群形成认知态度的中枢路径和具有相对较低科技素养人群形成认知态度的边缘路径,并将上述路径经过整合得到了完整的公众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形成过程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中枢路径下对公众认知态度的管控核心关键在于提高内容质量,而边缘路径下公众认知态度受内容刺激与意见领袖的影响从而难以直接管控,可通过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将其认知态度形成的路径加以转换,并引导至中枢路径会有更好的管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外政府网站用户访问量、满意度以及网站功能利用情况的比较,指出政府网站在公众普及度、利用深度及综合影响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明确了政府网站功能设计的缺陷、信息内容组织的不完全以及网站宣传的薄弱和公众信息素质差异对于公众接受利用政府网站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7.
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多个维度构建民生风险感知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探究了公众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民生风险感知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对公众民生风险感知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使用行为显著增强了个体的民生风险感知水平。第二,互联网对民生风险感知的强化效应在不同群体间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其强化效应在中高收入和中老年群体以及城镇地区更加明显。第三,在环境保护、医疗、教育和贫富差距等领域的民生风险感知转变过程中,互联网发挥的强化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校社科学报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为提高社科学报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以开通微信公众号的16种高校社科学报为分析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和fsQCA 3.1b软件,从传播主体、发布时间、功能设计、阅读量和在看量等方面,对高校社科学报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核心因素与生成路径展开实证分析。【结果】高校社科学报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具有“多因并发”特征,传播主体和在看量为核心影响因素,功能设计和阅读量为辅助因素。高校社科学报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存在客体驱动和母体驱动两条作用路径。【结论】高校社科学报微信公众号提升传播效果,应从保持内容发布时间固定、充分利用母体资源和做好推送内容质量与形式设计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针对城市公共交通在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同时,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网普及,为公众提供更及时有效的公共交通信息。文章从苏州工业园区整合公共交通信息,发布移动终端产品的角度出发,提供参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农业转基因技术应用对公众环境权产生的伤害主要体现出一种可能性和潜在性,但是此种伤害一旦现实化了,那么将是严重的而不是轻微的。此外,从公众环境权受到伤害的主体上看更具广泛性、代际性;从对公众环境权伤害的内容上看更具不确定性;从对公众环境权伤害的时间上看更具长期性。鉴于此,在农业转基因技术应用推广中,需要采取措施以维护好公众的环境权。  相似文献   

11.
绿色创新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着力点。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中国30个省份为案例样本,采用组态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多主体互动影响地区绿色创新的复杂因果机制及组态路径。结果发现:(1)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技术创新、学研机构知识创新、政府政策驱动、公众参与及平台设施服务创新等任何单一因素均不是导致地区高绿色创新的必要条件,系统内多主体互动组合才能有效促进地区绿色创新;(2)创新生态系统中产生高绿色创新的多主体互动组态路径有3类:政府引导企业绿色创新模式、政府与公众双元驱动企业绿色创新模式、平台导向型多主体协同绿色创新模式;产生非高绿色创新的组态路径有两类:技术—知识创新主体双缺失型、技术创新主体缺失型;(3)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促进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的组态路径差异明显,平台导向型多主体协同模式是京沪、江浙等东部省份持续推进绿色创新的重要路径;中西部省份绿色创新路径多呈现政府引导、政府与公众双元驱动企业创新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城乡规划可操作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规划编制缺乏对实施路径、建设时序的考虑,缺乏对实施机制研究,规划中没有充分反映民意,缺少与大部分实施主体的沟通等原因造成。要加强城乡规划编制中的可操作性,文章提出了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强化多视角的切入,多目标的统筹,重视多部门利益的综合协调,引入公众参与,加强配套政策的研究等对策来提高规划编制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张放 《情报杂志》2023,(1):133-141+207
[研究目的]从时空维度研究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差异背后的多因素联动效应,为信息公开实践提供重要借鉴。[研究方法]将信息公开置于公共物品视域,借鉴供求理论,构建“供给-需求”分析框架,使用动态QCA方法,分析2013-2020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探索时间纵轴上供求两端影响因素对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的组态效应。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与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考究组态省域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单个因素并不构成高信息公开水平的必要条件,但公众需求的必要性逐年递增,呈现时间效应;存在四条差异路径皆可驱动高信息公开水平,可进一步提炼为“单供给-多需求”模型、供求联动模型、需求驱动模型;在时间维度,2020年四条路径的一致性集体下跌,其原因可能是新冠疫情成为另一核心驱动因素;在空间维度,有两条组态的省域覆盖度分布呈现明显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公众在查询房产信息时对房屋及兴趣点之间路径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实时性需求,研究了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在房产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中的应用。该算法采用最优时间来代替最短路径,基于图论建立了房屋、兴趣点和路径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设置路况状态参数和交通状态参数实现了路径的最优选择。系统经过测试验证,运行稳定,使用效果良好,提高了用户检索最优路径的速度,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将算法应用于房产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中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对于系统中的路径选择及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技术发展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讨论多聚焦于"安全性"问题,因此,政府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方式尤为重要.本文从转基因的安全性评估与风险管理角度切入,分析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区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风险管理方式,对比分析其与我国的差异,期望藉由良好的风险评估与完善的风险管理方法来提高我国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对公众信息获取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淑云 《现代情报》2010,30(1):11-13
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获取是社会公众的一项基本权利,而公众信息获取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信息不对称是阻碍公众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不对称导致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信息差异,从而影响社会公众充分获取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获取的成本,公众信息获取权益受损,为此需要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公众信息获取产生的负面影响,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政府规制、规范信息市场等。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有关转基因技术应用争论不休,公众的抵触情绪阻碍了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及应用进程.了解公众对转基因的认知和态度,厘清争论的焦点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可以优化舆论环境,助推转基因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以微博上热点"转基因"主题文章的关涉政府的评论观点为原始资料,全面解构公众对转基因农业技术态度形成中体制性信任的结构维度。研究发现,公众对转基因农业技术态度形成中的体制性信任结构表现为以政府能力、政府价值、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官员表现、规制公正性和规制完善性为代表的7大主范畴,可归结为契约型信任、互动型信任和规制型信任三种核心范畴,这三种信任形式分别服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次衔接,能敏感作用于转基因农业技术的公众态度。  相似文献   

19.
按照我国城市政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排名,选取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微信公众号作为分析样本,以2016年5月1日-7月31日为研究时间起止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时段内的信息传播主题进行分析。编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务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主题共包含为26个二级主题词,进一步可归纳为公共服务、新闻报道、政策法规、生活资讯和文化历史5个一级主题词。结合已有文献进行比较分析,解释和讨论了不同主题信息发布数量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为我国城市政府机构开通和运营政务微信公众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转基因生物的商业化与全球化涉及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等多层安全问题,引致诸如贸易壁垒、文化伦理、社会认同等多方面纷争,我国转基因生物科技政府管制面临多重挑战。从公共选择理论看,政府管制的公共选择主体复杂、话语机制不够健全、博弈规则较为混乱,导致转基因生物管制政策经常陷入模糊与矛盾的情景中。在全球治理的语境中,构建有效的转基因生物信息交流机制和风险交流机制,强化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协调多元利益,提高国家对新兴科技创新的风险治理能力和国家自主性成为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政府管制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