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大量调查问卷基础上,以江苏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行为模式层面考察了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吸收能力、组织支持、接收动机、初级转移、高级转移、非正式群体与沟通和成功知识等相关因素后,知识模糊性和显性转移模式与隐性知识转移的效果之间呈现较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且这种正向关系还会因为知识嵌入性和隐转移模式解释变量的舍去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与一般认识不同的是,我们还发现,知识势差、物理距离和组织距离等与跨国并购过程隐性知识转移效果之间并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也不存在所谓的"门槛效应",它们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转移过程、融合过程、协调过程和反馈过程四种情景验证了企业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特征差异以及它们对跨国并购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隐性知识的粘着性,使得隐性知识在转移过程中依附的主体在不断发生变化。根据隐性知识在转移过程中所依附的主体不同,将转移过程分解为隐性知识发送、传递、形成3个子过程,并分别对各个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知识转移主体影响要素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并购知识转移的情境,构建了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国内外并购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125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层回归等方法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实现企业并购知识转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外部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外部隐性知识对于企业提升竞争优势有着重要意义.建立企业外部隐性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并提出企业外部隐性知识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钢铁企业横向并购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在西南地区钢铁企业横向并购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对企业并购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索性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钢铁行业中,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有关知识的先天条件对于知识转移的层次、实施过程以及转移效果均没有显著影响,而两者却对于并购动机产生正面影响,且呈显互补关系。收购企业有关知识的先天条件对于知识转移投入没有显著影响。并购动机正面影响知识转移层次与投入,知识转移层次只正面影响实施过程,而知识转移投入正面作用于实施过程与转移效果,知识转移实施过程对转移效果有正面作用。最后本文分析了上述结论的内在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苏屹  郭稳  张傲然 《科研管理》2022,43(9):48-57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企业对隐性知识的识别与提取,提高创新效率。基于隐性知识本身固有特征和并购双方“有限理性”特征所引发的双方关于隐性知识逆向转移策略的多重选择问题,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并购中并购双方隐性知识逆向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影响下并购双方在隐性知识逆向转移中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大数据知识整合技术能力、大数据预测分析技术水平、目标企业隐性知识的敏感程度、转移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率等是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处于一定范围内的大数据技术分析水平对隐性知识逆向转移有促进作用;对目标企业的补偿率存在最优区间;成本与预期收益比率的变化将导致并购双方的博弈策略向不同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7.
李南  王晓蓉 《软科学》2013,27(2):113-117
在阐述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师徒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因素模型;就知识转移的主体与客体、师徒关系及企业环境等因素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问题提出了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师傅的知识发送能力、徒弟的知识接收能力、知识的隐性程度、师徒间的信任与知识势差、组织文化以及组织激励机制对徒弟内化程度和表出程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技术转移能够迅速提升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但在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具有粘滞性,是难以转化的.以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层面探讨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影响因素,并进一步从技术原体、技术受体、关系因素和转移行为四个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2013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的30家跨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逆向知识转移问题。实证研究表明,子公司知识的价值、母公司对知识的知觉水平、子公司所处国家的发达程度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逆向知识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会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逆向知识转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子公司的战略重点不会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逆向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10.
宋云龙 《现代情报》2005,25(10):222-223,162
本文在分析隐性知识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隐性知识各种转移方式,以及影响转移的各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中默会知识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蕴涵着大量鲜为人知的默会知识.这些默会知识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绩效与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本文考察了技术创新活动中默会知识的存在形式、分布及特点,探讨了技术创新过程中默会知识在创新团队中转移的机理与途径,以实现默会知识在创新团队中的共享.  相似文献   

12.
王本刚 《现代情报》2014,34(4):50-53,57
文章认为,默会知识论持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知识观,这体现在知识的连续统一性、过程性、主客观统一性和嵌入性等方面。波兰尼的默会认识的动态结构阐述由默会知识到明述知识转化的动态过程,野中郁次郎或许就是从这一点受到启发,从而提出关于组织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另外,文章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提出默会知识转移和转化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13.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冷晓彦 《情报科学》2006,24(6):944-948
隐性知识是创造新知识的重要源泉,从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测量与获取、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述评,能作为一个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持续发展的资源。转化模型、转化障碍、转化方法、转化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隐性知识管理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相互转换及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和知识管理的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机理,提出了实现知识转换的条件,即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消除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共享的障碍,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个人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发生前、中、后的各项成本,然后通过将激励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探讨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各项需要,并明确了企业个人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分析结果设计了促进知识源转移知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剖析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出发,指出隐性知识研究遭遇困境的一个原因是在研究路径上局限于知识的表达维度,而忽视理解维度。认为社会交互过程中隐性知识虽然无法明确表达自身,但是却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知识予以解释,以达成交互双方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借鉴哈贝马斯提出的主题知识和非主题性知识概念,本文提出知识的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通过从理解维度引入新的研究路径,深化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进而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转移和共享。  相似文献   

17.
企业师徒制中隐性知识转移路径及其微观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师傅和徒弟行为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借鉴SECI知识转化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分析师傅向徒弟转移隐性知识的微观过程,目的在于以知识管理领域较为成熟的理论为指导,将抽象的师徒间知识转移过程进行直观描述,以期为我国企业师徒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韦楠华 《现代情报》2012,32(3):54-58
首先探讨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内涵,根据个体、群体和图书馆整体3个层次划分法把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归纳为五种途径,然后从主体、内容、情境和媒介等方面构建了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障碍的分析框架,最后从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塑造新型组织文化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