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知识网络组织间的知识冲突和相互信任,认为相互信任在知识冲突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成员间的合作行为是治理知识网络中知识冲突的前提,运用博弈论对知识网络组织间合作行为的稳定性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基于相互信任的知识冲突有效治理的3条路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博弈论对不同条件下组织之间相互信任的建立过程进行分析,推断出在知识网络中建立组织之间相互信任需要满足的条件不等式.由于网络中结构洞的存在,知识网络中存在两种建立相互信任的初始情境,即有无第三方信息源两种情况,分析了这两种情境下知识网络中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3.
知识网络节点组织之间的知识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组织惯例、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存在差异,知识网络节点组织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知识冲突。知识冲突一般要经过知觉阶段、行为阶段和适应阶段等几个阶段,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知识冲突对知识网络组织之间的合作创新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在知识冲突的管理过程中,要正确看待知识冲突存在的客观性,通过寻找具有知识协同点的合作伙伴,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提高信任度等措施消除知识冲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知识网络中的知识合作原理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网络的本质是组织间基于知识资源的一种合作关系.一方面,与组织知识网络合作有关的知识特性反映在组织知识分工与积累原理、知识市场路径依赖原理、组织能力过剩原理以及知识嵌入性原理之中.对于这些原理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组织间知识网络规律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互信是知识网络中组织间合作伙伴关系良性运行的基础与前提;互惠互利既是合作的目的,也是合作的驱动力;互动则是合作成功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胡园园  顾新  王涛 《科研管理》2018,39(10):128-137
本文以知识链为研究对象,探究关系治理对知识链中组织成员合作的影响。构建了知识链关系治理机制体系,包括:关系行为治理机制、关系控制治理机制和关系激励治理机制,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研究其对组织合作绩效的影响。结合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本文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知识链关系治理机制对组织合作绩效以及组织间知识流动存在正向影响,知识流动作为中介变量,在知识链关系行为治理机制与知识链组织合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关系控制治理机制、关系激励治理机制与知识链组织合作绩效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冲突与信任协调:基于知识流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链组织的合作过程是一个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流动受到知识特性、企业组织特性以及关系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合作过程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导致合作双方对机会主义行为高度警惕而产生各种冲突.以信任为基础的冲突协调机制能增加知识流动中的透明度,使知识链组织增加合作中的专用性投资以及保持沟通的开放性,从而能弥补契约机制时知识链组织冲突协调的不足.知识链组织的信任度的提高需要建立共生创新系统.更需要建立核心企业的优秀的价值观以及知识链成员的精心维护,避免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7.
采用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的模式,对知识网络中相互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概括,以满足博弈论推断出的相互信任建立前提条件为出发点,从影响因素着手,推断出知识网络中组织之间相互信任的四类建立机制,并构建出对应的模型图,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文中观点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8.
    隐性知识为企业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共享、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部隐性知识的研究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现有文献对如何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注甚少。本文选取中国东部地区的186家知识密集型企业为调查对象,探讨开放情境下核心企业的知识治理与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开放度在市场型和层级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中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在社会型知识治理对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研究可为企业在创新网络中获得基于知识治理的创新和竞争优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共享中合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促进隐性知识共享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关键问题,然而在完全信息静态环境下隐性知识共享会陷入囚徒困境.文章在分析隐性知识共享中合作失败的原因基础上,研究了合作的信任度问题,指出员工间的长期合作和相互信任是合作的重要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资本的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知识流在各成员组织间转移与扩散的前提,对知识链的成功有重要作用,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关键要素,在社会资本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机制的含义、特点与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技术创新网络惯例各维度对关系机制的影响。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291家国内企业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合作创新行为默契和创新网络规范共识有助于提高企业间共同信任,促进关系承诺。但创新网络规范共识降低了关系嵌入水平,合作创新行为默契与关系嵌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建立和发展过程为划分依据,依时间纬度可将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关系划分为:尝试性信任、维持性信任和延续性信任。在知识链经历完整生命周期假设前提下,三类信任是动态演进的,并且不同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社会资本角度,通过博弈论的分析,得出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的产生机制是"过程和规范"型。  相似文献   

13.
旅游服务供应链信任均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服务供应链中的业务关系是基于彼此间的信任而形成的,建立良好的信任氛围对于提升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绩效具有重要作用。在总结分析供应链信任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传统信任度的取值进行拓展,研究了不同信任氛围下信任的传递机制及均衡。得出结论认为:供应链信任均衡不仅受信任氛围的影响,还与初始的信任状态密切相关;信任氛围对供应链信任起着保健因素的作用;供应链信任均衡的稳定性主要受关键关系的影响。并据此从信任氛围的角度给出了我国发展旅游供应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品创新网络及其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品创新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与激烈竞争环境下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产品创新网络是企业实现产品创新的战略组织形式。影响产品创新网络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于知识的隐形资源的交流、共享和创新程度,信任又是产生成员企业自愿共享这类资源的前提条件。同时信任还是产品创新网络的一种重要治理形式,信誉机制和战略需求降低了网络成员之间合作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5.
知识共享是虚拟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构建团队承诺、信任、自我效能、结果预期、态度和知识共享行为关系模型,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参与虚拟科研项目的人员为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承诺、信任、自我效能、结果预期、态度对虚拟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和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态度有正向影响,即信任和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16.
张苏荣  王文平 《软科学》2011,25(1):24-27,36
运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企业间合作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知识更新对企业合作策略选择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企业均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与知识更新的收益系数及相互间的信任水平正相关,与知识更新的合作成本系数和风险系数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励企业通过知识网络开展合作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组织成员的创新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影响组织成员创新行为的重要变量,目前关于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却比较少.本文以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对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信任、知识分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献研究和系统验证组织社会化、信任、知识分享和创新行为变量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对信任与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还通过信任对知识分享产生正向影响,组织社会化进一步通过信任、知识分享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即组织成员的信任、知识分享在组织社会化与创新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Inter-firm social links are always helpful to establish mutual trust for further cooperation, and inter-firm knowledge exchange stress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in a technological field. This study first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networks that are constructed by different exchanged resources, and further explores how a firm’s embedded local cluster resources and the brokerages’ roles in different inter-firm networks shape a firm’s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technical knowledge field. To construct inter-firm networks, we survey all members in the Taiwan Fastener Industry Association, collecting 87 valid samples for a 67% response rate. We use QAP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 regression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networks, including social network (SN), information network (IN), and knowledge network (KN). We execute a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of cluster resources and cross-regional brokering roles in SN and IN for gaining a higher position in technical KN. The results first show that the ties in SN and IN help establish cooperative partnerships in exchanging technical knowledge. Second, local cluster resourc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riving firms to gain a higher position in KN. Third, to have a leading role in KN, the brokerage roles in IN seem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brokerages in SN. In particular, cross-regional brokerage roles (e.g., liaison) in IN strengthen their position in KN.  相似文献   

19.
张瑞  周万坤  陈倩竹 《科研管理》2020,41(10):210-217
知识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为了提高知识的价值,企业需要促进员工间知识共享行为以增加其竞争优势。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依此分析影响员工间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探究组织信任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数量、知识贡献系数、共享奖励系数和共享惩罚系数与知识共享行为正相关而共享风险系数和成本系数与知识共享行为反相关,情感信任促进知识获取而认知信任促进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