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在剖析社会创新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二者协同发展的途径。研究表明,社会创新往往是技术创新的前提、伴随情况或结果,技术创新则为社会创新的实现提供了手段与工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实现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的互动与协同.而社会企业及企业社会创新是推进”社会创新一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社会技术系统创新治理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融合带来一种新型的大社会技术系统,例如三网融合、物联网、大飞机工程等,这类系统因其跨产业、规模大、结构复杂等特点使得对其创新的治理尤为艰难。通过将大社会技术系统与相类似的(大)技术系统、社会技术系统、复杂产品系统作比较,提出了大社会技术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并对其创新及创新治理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破解这一矛盾,迫切需要把握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发展战略机遇,推动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文章研判了政务服务、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就业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等社会服务领域创新驱动数字转型发展趋势,梳理了发达经济体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的政策实践,总结了中国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发展的成效,明确中国创新驱动社会服务数字转型的发展思路,并提出4个方面政策建议:(1)构建社会服务数字转型发展技术创新体系;(2)推进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政府服务流程再造;(3)推动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公共服务转型发展;(4)营造数字赋能社会服务转型政策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协同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前工业-工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跨越发展、多种社会形态并存以及后发、叠加、渐进、自主等特质,在器物、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均面临着特有的难题,解决问题的对策还在于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的协同发展,尤其是要重视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5.
《学会》2015,(7)
作为"新公共"理念的重要承载者,日本科技类社团在推动本国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在分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日本科技社团参与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全面创新管理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共生的协同演化系统,二者作为相互依赖的两个子系统相互依赖和渗透,彼此保持着深度的耦合与平衡。从技术创新到组合创新再到全要素协同创新的创新管理演化过程始终与资源型产业发展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转型升级策略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全面创新管理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耦合系统的演化动力主要由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全要素协同创新来提供,二者的耦合关系在这些动力要素的作用下,推动全面创新管理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向高层级协同态势演进进而实现资源型产业成功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DEA-RAM模型,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率、经济效率及创新效率的工业经济转型效率的测算模型,根据此模型能够测算出我国总体及不同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的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自2009年后,我国工业总体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有较大提升,绿色效率是推动其变动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创新效率;各个省份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动趋势明显,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提升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9.
<正>祝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设立!这标志着山东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将使原来六个国家高新区形成合力,协同创新,发挥山东地理、资源比较优势,以蓝色经济为引领,成为山东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高地。山东的高新区建设比较早,从全国来看国家级高新区数量也比较多,已经有很好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将能够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发挥更好的示范作用。(1)把握科技进步方向和产业革命趋势,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瞄准山东优势产业科技发展前沿,对接国家战略,聚焦社  相似文献   

10.
采用归纳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以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为研究对象,对其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动态过程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通路创新共同驱动了HTC的战略转型;后发企业遵循先技术轨道升级,后价值链环节跃迁的路径进行转型;技术创新遵循先聚焦创新性,后转向自主性的演化路径;通路创新遵循先寻求沟通性,后寻求可控性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了科技创新的涵义,即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随后简要分析了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的差别,并结合创新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到由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方式;紧接着本文分析了推动科技创新的三种力量:市场、政府和第三种力量(非正式关系);最后本文探讨了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2.
分析江苏省创新驱动战略布局,以及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开展的政策设计与实践;研究其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知识产权、创新人才、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布局特点,并结合广东特点提出广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超  董坤  许海云  方曙 《现代情报》2017,37(6):16-23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产业竞争情报需求和情报内容也发生变化。首先,根据波特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以及国家时政方针,总结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背景下产业竞争情报需求。然后,引入创新链理论,构建基于产业创新链的产业竞争情报服务策略。最后,以国内基因工程疫苗产业为例,对提出的服务策略进行应用,验证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产业创新链的产业竞争情报服务策略可以满足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产业竞争情报需求,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以系统、全面地掌握基因工程疫苗产业创新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进行评价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要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就需要合理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文中通过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围绕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需求,建设高质量的产业体系,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论述了基础研究作为技术创新的源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提出通过构建基础研究资助导航系统平台,找到基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合理布局基础研究方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建设全链条、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福建众创空间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必须重新整合和完善福建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构建“三位一体”“一站式”综合服务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才能提高福建省众创空间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具体包括构建“三位一体”多元合作机制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构建 “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和引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人才、构建众创空间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产品创新的网络化使企业的创新路径不必再覆盖所有的创新环节,后发企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创新路径与市场中的领先企业进行竞争。但模仿领先企业取得成功的创新路径并随之而演化却不是后发企业的必然选择。基于PC产业中外成功厂商的对比可以发现,合适的企业创新路径是在一定限制条件下初始创新路径与产业创新网络共同演化的结果。条件不同,其结果可以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其目的是将竞争能力转化成竞争优势,这需要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传导机制。技术创新体系是存在于一定空间的,所形成的"域面"是区域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志。不断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区域竞争优势不断提升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的宏观管理:从公共管理走向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原有的科技创新宏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需要在新的科技创新理论以及新的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重构。推进科技创新的公共治理,要准确把握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并充分发挥非正式关系的作用。政府应该积极推动自身职能的转变,为第三方力量的发展腾出空间;第三方力量应勇于探索,积极回应科技创新宏观管理体制的转型,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才是引领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实现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新常态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意义重大。通过设计预警指标体系,基于系统协调性构建我国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状况良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之间的协调发展影响我国适应创新驱动需要的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