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珊珊  张广胜 《资源科学》2013,35(9):1855-1862
随着非农就业的增加,兼业和土地流转现象普遍存在,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农户的能源消耗、化肥施用等农业碳排放行为。本文基于辽宁省辽中县稻农的调研数据,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碳排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兼业将促进稻农的高碳生产行为,提高地块集中程度有利于稻农采取低碳生产行为,扩大种植规模将提高稻农的农业碳密度,但考虑规模经济对单产的影响,扩大种植规模可能降低农业碳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政策建议,包括促进兼业农户分化,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减小土地细碎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4,(10):130-134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以及其他环境变量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对样本农户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纯技术效率却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其他环境变量中,受教育程度、是否租入土地、是否拥有农用机械、地形条件、道路设施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而工作经验、是否存在兼业、气候条件以及贷款难易程度则带来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①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②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③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则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转出面积也越大;④土地流转政策对纯农户和一兼农户转入土地,二兼农户和非农户转出土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漳浦县的实地调查,首先描述分析农户采用台湾农业技术的一般性行为差异,接着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重点考察农户对台湾农业技术的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受调查样本中有68.6%的农户实际采用了台湾农业技术,采用率较高;性别、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劳动力、家庭年均收入、风险知识、补贴获得情况、获取贷款难度、开展技术培训等8个变量显著影响农户的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而年龄、职业等18个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有必要通过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方式、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构建科学合理的宣传方式、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制定合理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强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等方式来提高农户对我国台湾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5.
从农户禀赋和风险偏好的视角研究农户对"一篮子"农业新技术的投入决策行为,以广东种植水果的357个农户样本为依据,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技术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新技术投入的因素除了农户年龄、经历、收入、土地规模、家庭资源、组织程度等个人和家庭禀赋因素外,农户的风险态度对其新技术投入有着更加显著的影响,其边际影响更大。基于此,提出调整农业补贴政策、设立政策性的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种粮大户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娟  王志伟 《资源科学》2018,40(8):1583-1594
种粮大户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之一,在资源刚性约束和生产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提高种粮大户的技术效率才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本文依据黑龙江省674个种粮大户调查数据,运用SBM超效率DEA模型实证考察种粮大户的技术效率及其分布、效率分解以及松弛变量情况,运用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种粮大户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分别为0.545、0.635和0.871,综合技术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较低;耕地经营规模与综合技术效率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绝大多数种粮大户在投入要素方面存在冗余,改进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地租、流动成本、固定成本和人工费用;大户年龄、总耕地面积、家庭务农人数、土地块数、最大地块面积、旱地比例、地头农田水利设施状况、灌溉方式、土地流转合同期限和是否有正规贷款等因素对种粮大户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朝旭  刘黎明  彭倩 《资源科学》2012,34(12):2234-2241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农户的水稻种植决策行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极为重要。本文选择典型双季稻区湖南省长沙县作为研究样区,以312个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土地因素、农户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政策因素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水稻种植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农户选择种植双季稻的比例较低,仅占被调查农户的55%,农户的水稻种植意愿存在着不断下降的趋势;②在农户的双季稻决策过程中,灌溉条件、人均农业补贴、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经营规模是显著性最高的影响因素;③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效益低、劳动力缺乏、农地规模限制、灌溉条件制约是研究区农户双季稻种植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粮食收购价格保护政策、农地流转政策、农资价格调控政策和农田水利建设相关政策是今后主要的政策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规模农户设施农业经营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农产品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规模农户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引领者与创新者,能够极大推动设施农业发展。本文利用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设施农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予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这两类农户经营设施农业的比例较低、规模较小,设施农业经营品类丰富、以蔬菜类为主,经营过程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整体效益不高。另外,设施农业发展受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总体上,户主人力资本越富裕越有利于设施农业发展,家庭特征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不一致,外部产业环境对设施农业发展有相当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是设施农业做大做强乃至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设施农业发展,政府还需从政策、资金、技术及市场建设等方面对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9.
许朗  陈杰  刘晨 《资源科学》2021,43(9):1821-1833
基于对黄淮海平原2017年的实地调研数据,选取冬小麦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对小农户和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3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冬小麦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①小农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中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值的差异较大。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值集中在70%以上的水平,而小农户集中在10%~30%的水平;②结合各个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可知,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均有一定的提高空间;③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农业收入占比、用水成本和是否采用灌溉技术等因素对所有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都会有正向影响。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户的年龄、灌溉面积、灌溉设施等因素能够影响其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但是对于小农户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无显著的影响。小农户是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和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对象。加快传统农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加大公共服务建设等措施有助于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对半干旱区谷农是否采用化控间苗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谷子化控间苗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谷子人工间苗难题,谷农的受教育程度、谷子种植面积比重以及技术认知效果对谷农是否采用化控间苗技术有显著的影响。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农民科技文化和技术培训,加大半干旱区土地流转力度和培育谷子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4,(6):140-144
研究农户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效果,并分析了农业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对北京5个区县的396名农民进行了调研,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次数、农业技术的供给水平、当地义务教育的设施和资源水平4个因素对农户对农业技术应用效果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家庭农业人口比例对农业技术应用效果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不同区县的农业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传统农业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海龙  吕耀  焦雯珺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10,32(6):1051-1056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 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稻单一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9.1%可以节约100h 劳动时间;③虽然水稻单一种植的农资投入水平较高,但并不足以阻碍农民选择水稻单一种植土地利用方式;④民族文化与心理因素延缓了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的消亡速度。本研究中,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农民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环境效益,如何科学改进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使其在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能源技术应用行为1520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户对新能源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性别、文化程度、从事工作、个体开放程度、对新能源的了解程度、家庭是否建立沼气池、人均耕地面积、收入主要来源、是否通上水泥路、用电情况、所在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对农户对新能源政策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是否有家庭成员在大城市读书工作、家庭年收入水平、是否有文化场所、所在村是否属于城镇郊区、是否有便民电器维修部、所在村居民收入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稻农选择新技术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而水稻总产量仍稳中有升,原因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的贡献.然而,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一直以来是一个难点,原因在于政府、技术研究者和技术推广组织等缺乏对农民选择行为的实际了解,新技术推广应用关键在于稻农对新技术的选择.本文对湖北省种稻主产区的114户稻农的新技术需求与选择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稻农采用新技术意愿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稻农的性别、家庭收入、信息来源渠道是否畅通、水稻品种的特性、种稻面积等变量的影响.省力、节肥、节药等新技术成为水稻生产技术的主要需求与推广方向.  相似文献   

15.
梁流涛  曲福田  诸培新  马凯 《资源科学》2008,30(10):1525-1532
构建了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及其效率作用机理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分组比较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兼业类型对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农户的投入行为、施肥行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总体上说,兼业农户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化肥施数量、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低于纯农户,在兼业农户中二兼农户又低于一兼农户;同时,不同的土地利用行为又导致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从DEA效率来看,一兼农户略大于纯农户,并且二者都远远大于二兼农户,这说明农户适当进行兼业经营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当兼业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农户风险偏好对农业低碳技术的采用行为至关重要。在参照风险偏好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农户风险偏好的测算方法,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调查方式,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选取3类12个变量对江西省152户规模农户的风险偏好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文化水平、是否为村干部、农户类型、政策了解度、指导培训度、是否为传统产粮区与农户风险偏好显著相关,是影响农业低碳技术采用的重要因素。最后就如何推广农业低碳技术的采用提出3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农民参加技术培训行为和采用新技术意愿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论证了农民的技术采用过程是对技术的不断修正过程,重点考察了农民技术培训行为与技术采用意愿的关系。文章指出,农民参加技术培训的行为决定于农民掌握的信息、农民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因素;技术培训是影响农民技术采用意愿的比较重要的因素。可以极大地激发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在TOE框架基础上,结合创新扩散理论,从技术、组织、环境三层面分析影响新型经营主体对智慧农业技术评估和采纳的影响因素。通过对288位农场经营受调者调研,采用PLS-SE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场经营者对智慧农业技术的评估会显著影响技术的采纳;技术层面的复杂性、兼容性、成本感知,组织层面的管理者态度、组织资源,环境层面的政策支持都将影响到技术评估和采纳,而外部压力的影响则不被支持。通过多群组分析还发现,技术复杂性对小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意愿影响不显著,资金和人力等组织资源则对较大规模的农业企业经营主体的意愿影响不显著。在对研究结论充分讨论基础上,提出若干提高农场经营者对智慧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稻单一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9.1%可以节约100h劳动时间;③虽然水稻单一种植的农资投入水平较高,但并不足以阻碍农民选择水稻单一种植土地利用方式;④民族文化与心理因素延缓了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的消亡速度。本研究中,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农民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环境效益,如何科学改进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使其在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农户行为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燕  翟印礼 《资源科学》2016,38(3):512-522
辽宁省西部生态脆弱,是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该地区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农户林业经营行为界定为联合经营行为,林业资金投入行为,林业生产技术使用行为.用种植年限,种植规模,种植林种三个指标考察森林资源的质量,数量,结构.基于199户农户调查问卷,运用序次Logistic模型和二分类Logistic模型,从组织管理,资金筹集,技术使用对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影响的角度,对辽宁省西部朝阳市下辖的北票市,朝阳市双塔区,建平县以及阜新市下辖的彰武县的森林资源的质量,数量,结构变化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筹资方式,户主性别,户主年龄,外出务工正向影响种植年限,融资渠道和地区负向影响种植年限.筹资方式,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和社会资本正向影响种植规模,融资渠道,具有传统技术负向影响种植规模.未采用传统技术,使用林地清理技术,户主年龄正向影响种植林种.因此,加强对农户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退耕还林补助金额,通过林地流转,反租倒包等方式,将林地承包给懂技术,有经验的林木种植大户,提高造林成活率,充分发挥信用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的作用,降低门槛,不断满足农户林业经营的资金需求,以上是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