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叶朝晖 《培训与研究》2006,23(3):123-124
本文从民间音调改编与创作的早期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中,揭示了民间音乐对中国钢琴曲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日、韩三国各自国家动画史上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中,就故事的创作方式而言,改编量最大的是中国动画,其次是韩国,日本的原创故事量相对而言是最多的。这似乎很契合当前三国原创动画的发展状况。同时,各个国家在故事改编上不仅具有量上的差别,同时在故事的选材,题材选择以及改变风格上有各自特点。对这三个国家动画剧本改编的比较分析落脚到中国动画的创作上,会对中国的动画教育教学创作有些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3.
钢琴是作为西方乐器流传到中国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作曲家开始将中国的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相融合,从而产生了中国钢琴作品。而中国的钢琴作品在创作方面大都是以改编的形式出现的,诸如:将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进而使得中国钢琴改编作品呈现出中国话的特点,即:民族化、中国审美标准等等,推动了钢琴在中国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也是越来越频繁,将一些钢琴作品进行改编或者创作一些具有中国特设的钢琴曲,对我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是十分有帮助的。王建中是我国钢琴曲改编创作的领军人物,创作出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而且他的钢琴改编曲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主要对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以及演奏特殊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湘南学院学报》2020,(3):81-84
钢琴是西方音乐的主要角色,主要以多声思维创作为主。相比之下,我国的传统音乐更强调单向思维延伸,鼓励音乐作曲家在充分吸收本土民族音乐文化营养,准确把握民族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创作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打造出更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的高品质音乐。对中国钢琴改编音乐的民族风格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分析将有助于中国钢琴改编音乐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是任光创作的管弦合奏曲。乐曲以抒情优美的旋律和探戈舞曲的节奏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在创作出以后,被许多作曲家进行了改编,其中王建中改编的钢琴《彩云追月》独奏曲最为典型,还体现出早期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是任光创作的管弦合奏曲。乐曲以抒情优美的旋律和探戈舞曲的节奏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在创作出以后,被许多作曲家进行了改编,其中王建中改编的钢琴《彩云追月》独奏曲最为典型,还体现出早期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钢琴曲创作中,以传统音乐素材改编的钢琴曲占有重要的地位.作曲家们以"文化传统"为基础,以钢琴音乐的"艺术土壤"为催化剂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本文拟以王建中根据古琴名曲改编的钢琴曲<梅花三弄>为具体代表,努力探讨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的同时,利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创造新的音乐文化语境这一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已逐步呈现创作风格多元化、音乐内容多样化的可喜。在百花齐放的中国钢琴音乐艺苑中.根据古曲移植改编的中国钢琴曲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气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创作题材上形成了一大典型的类别。正是其源于传统这条亘古不息的河流,因而许多根据古曲改编的中国钢琴改编曲深受人民喜爱,部分作品更是经受了长期的钢琴演奏艺术实践的考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精品。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的小说创作有了商业化、平民化等特征,而且多数小说被搬上荧屏,使得小说创作与影视剧改编有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改编作为一种获取题材的创作方式,在中外戏剧史上都有着各自民族的传统。但在中国话剧史上,改编外国戏剧却远远超出了一般创作学上的意义。出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心,进步的话剧工作者在改编时都尽力灌注现实的感受,从而使作品成为作者戟刺社会的投枪。这种特点在抗日战争时期,“孤岛”及完全沦陷后的上海戏剧舞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险恶的政治环境的限制,既然取材于抗日现实进行创作比较困难,那么改编外国戏剧名著不仅可以满足当时众多戏剧团体演出需要大量剧本的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王建中钢琴改编作品的音乐旋律、装饰音艺术特色、音色润腔、曲式结构、弹奏速度等各方面创作特点,分析《浏阳河》典型的民族与艺术特色,以求更好的弹奏诠释中国钢琴改编曲目。  相似文献   

13.
李健吾,中国现代文坛的"多面手",创作领域涉及小说、戏剧、散文、文学评论、翻译及法国文学研究等,尤其是在戏剧方面成绩斐然。他一生创作和改编了40多部剧作,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十年代中期到解放前是李健吾戏剧创作的成熟期,这期间他创作了一大批代表他艺术成就的戏剧作品,并改编了莎士比亚等外国名家的许多剧作。他的作品描写现实,探究人性,表现人物性格,努力实现戏剧本土化,字里行间表现出他的细腻真情。李健吾成熟期的戏剧创作思想意蕴丰富,散发出他所独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发展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钢琴曲创作走过了艰难探索的道路。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钢琴作曲家们就意识到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必须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建国后的前 17年是欣欣向荣的创作高峰期,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限制了中国钢琴曲创作的发展,当时只能以“样板戏”旋律改编为钢琴曲;改革开放后中国钢琴曲创作迅猛发展,逐渐形成崭新的中国风格的多元化格局,中国钢琴曲的创作才真正走向世界,融入当代国际文化的潮流中。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的影视文学评论界中,“改编”常常和“重写”、“改写”等词语混杂在一起,意义纠缠不清。改编的内涵可以界定为:以原著为基础,创作出具有表演性质的新作品(改编本的体裁往往和原著不同)。改编不仅是一种满足性接受和还原式理解,还是一个化雅为俗的通俗化过程和传播过程,一个二度创作过程。总之,改编是一种集接受、传播和创作为一体的艺术活动。改写和重写虽也具有这三种性质,但具体来讲,却都和改编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为钢琴作品,是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中西音乐文化交流融合过程当中尤为重要的一种艺术努力,由此先后产生了一大批由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创作的钢琴曲目。其中被民族器乐化了的钢琴音乐语言,是此类改编钢琴曲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本文将从钢琴曲《夕阳箫鼓》民族化的演奏技巧出发,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其演奏的艺术特色与独特的弹奏技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影视文学评论界,"改编"常常和"重写"、"改写"等词语混杂在一起,意义纠缠不清.改编可以界定为:以原著为基础,创作出具有表演性质的新作品(改编本的体裁往往和原著不同).改编不仅是一种满足性接受和还原式理解,还是一个化雅为俗的通俗化过程和传播过程,一个二度创作过程.改编是一种集接受、传播和创作为一体的艺术活动.改写和重写虽也具有这三种性质,但却都和改编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曲家、钢琴家、演奏家储望华先生在2003对江苏民歌曲调进行改编,进而创作出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并且同年6月,在悉尼音乐学院的音乐厅进行了全世界的首次演出。本文将对这首改编的《茉莉花》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戏剧在抗战宣传中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众多的戏剧工作者纷纷以笔为枪,创作或改编出了大量鼓舞民族士气的戏剧作品。著名剧作家李健吾亦于此时适时地将英国的经典莎剧《麦克白》与《奥赛罗》改编为中国的抗战讽喻剧《王德明》和《阿史那》。李健吾在改编的时候虽承袭了原剧的大体脉络,却在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以及诸多细节方面做了深入的中国化改编,以使其更为符合抗战时期的文化语境,达到易于接受、动员抗战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影视创作重要来源之一的改编,总存在着与小说原著的差异性。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形式本体上的不同固然是一个原因,而创作/改编者的主观作用,也是形成差别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尤其作为异性改编,性别在创作和改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女性作家在创作作品时的女性意识在小说中体现无疑,而男性导演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也同样在电影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哈利·波特》小说与电影的对比,可以展现出性别对创作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