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岛第十七中学"论文学经典与精神家园的建构"课题组建立于2006年,课题以"品诗、品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情、悟理、悟无字书之文章"为研究宗旨。研究的趋向逐步从单纯的识记古典诗文以提高教学成绩,转变为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和谐发展、审美情趣、精神家园的建构以及民族精神的濡染。本文主要以《唐诗宋词》选修课及其他古典诗歌的学习为例,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向、探究与实践、成效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青岛第十七中学"论文学经典与精神家园的建构"课题组建立于2006年,课题以"品诗、品文、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情、悟理、悟无字书之文章"为研究宗旨.研究的趋向逐步从单纯的识记古典诗文以提高教学成绩,转变为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和谐发展、审美情趣、精神家园的建构以及民族精神的濡染.本文主要以《唐诗宋词》选修课及其他古典诗歌的学习为例,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向、探究与实践、成效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悟情悟理悟无字之文章;品诗品文品有字之美味。”意思是读书的目的是为人生而课本的作用是工具。语文被誉为“百科之母”,它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任务。但多年来,语文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系统,突出工具特性,其结果造成一代代人继承、延续、加工、完善所形成的一套套固定的模式,教师习惯了这样的教学:让无数的学生在同一规定的时间,用同一种规定的方式,读同一篇规定的课文,  相似文献   

4.
烟花三月 ,笔者有幸在扬州观摩了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一节阅读课《朋友》 ,不禁被窦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课堂上折射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听她的课 ,自始至终都会被一种浓浓的感动所包围着。她对课文的倾情投入 ,对课堂氛围的激情营造 ,对学生情感的自如调动 ,令所有听课者都陶醉在由她倾情奉献的教学艺术之中。在这节课上 ,窦老师以读为媒 ,以读为本 ,注重学生感悟 ,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带领学生徜徉在文本语言之中 ,“品有字书之美味 ,悟无字书之人生”。试撷取一个片断以析之。片断 :投影出示一句话 :“但 ,茫茫人海 ,就有一个人不怕…  相似文献   

5.
“言意和美”是语文课终极的价值追求,既要由言导意,洞晓文之本意,又要据意品言,悟解言意和美之道,同时还要适时摹写,将言意和美牢记于心,这样方能回归真正的语文教学.“言意和美”是文论范畴,是教学范畴,也是人生范畴,只有站在文化和哲学的高度,才可以建立与世界真正的融合,才能用“言意”的“和美”来开启教学的春天、人生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教学理念】语文教材的篇目大多是经典名篇,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典范语言”,非常值得在学习时咀嚼和品悟。然则如何让学生因“言”悟“意”,领会这些典范语言的奥妙呢?孙绍振先生强调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去触摸“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  相似文献   

7.
吴忠豪先生提出:“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我们的教材是以一篇篇课文呈现的,如何从一篇篇课文的范例中引导学生品悟文本的表达形式,从而为他们的阅读、习作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方法,沉淀更多的思想与意识,是我们语文教师更该关注和担当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怎样去启悟呢 ?  1.领悟。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通常的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听讲和观察等学习活动中,领受到某种启发进而领会出其中的含义、意蕴或旨趣。   2.感悟。这是语文启悟教育的重头戏。主要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生、感悟生命,即在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人生的最高旨趣在于获得人生的智慧。语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3.体悟。就是从切身经历和体验中悟出人生意义。   4.参悟。一是参与其悟,参与作者的悟,作者通过作品而表达出的人生之悟。二是参考之悟,…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读”是亲近文本,“品”是走进文本,“悟”是深化文本,“展”是超越文本,在以“读—品一悟—展”营建的阅读教学强大的场里,“拓展延伸”是教师解读文本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纽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在“应用、拓展”能力上发展.阅读教学视野的大与小、精彩与败笔,往往取决于“拓展延伸”环节.拓展延伸的优化,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效的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课堂要以“文本”为经,以“语言”为纬,编织阅读教学课堂的立体空间,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紧紧联系起来,使阅读教学课堂更精彩、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境界之“真”不仅指“真情实感”,而是要深入到欲望的本真,在“欲望本真”的基础上,通过审美直观并且由“理念”而感发出的“势力之悟”,才是王国维境界之“真”的真正内涵,是生命之“真”,这种“势力之悟”悟的是人生最深之意义,标示着对人生要义的体认、对超验人生的自觉体验。  相似文献   

11.
我校语文学科的“自主品悟”教学,就是为了让孩子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语感的积累,让孩子在语言学习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获得审美情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针对这个研究,分不同课型、不同年段进行了研究,那么针对低年级来说我们怎样进行“自主品悟”教学研究的,现以《雨铃铛》一课为例写出我的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2.
阅读     
曾郁 《贵州教育》2012,(3):24-33
写在复习前 欣赏佳作如逢知己,走进名人如交挚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评美文似品香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期末的阅读复习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以做“俗世奇人文化馆”宣传志愿者为任务情境,借助“奇人之奇来历”“奇人之奇形象、奇规矩、奇手艺”“奇人之奇群体”“身边之俗世奇人”学习任务群,通过阅读、品悟、梳理、思辨、绘制鱼骨图、练笔、评价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艺。2.引导学生学习作家冯骥才抓典型事例,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夸张、欲扬先抑等表达方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自主品悟”阅读教学,就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让学生直面文字品评涵咏,以读中知其韵、悟中学其写为主要教学活动方式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素质生长点 培养语文素质,进一步拓宽说,培养人才,要抓住的“灵魂”是什么?语文教育的“灵魂”是培养“悟性”。 “悟”点,是智力生长点,是语文素质生长点。像一粒种子,一棵树,无论它小还是大,都不是处处发芽的,只有在那“芽口”才能形成芽苞长出小芽进而发育成参天大树的。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也是这样,一定要树立“智力生长点”思想,时时处处把语文教育的情与思、智与力用在“点”子上。 语文教育之悟,有感悟、情悟、理悟和行悟。 感悟 我们感知的任何信息可以说都与语文相关,但真正有益于语文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是那些感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百科之母。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一枚硬币的两面 ,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使学生“熟能生巧”地操作语文工具 ,还应当致力于为他们打下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底子 ,使学生既能有“一肚子诗文 ,一笔好字 ,一手好文章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又能有“正义感、民族爱、山河恋、儿女情”健康的人格 ,还能会学习 ,善思考 ,懂创造。实行“诱思自悟”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诱思自悟”式教学设计高中语文“诱思自悟”式的教学 ,变课堂为学堂 ,是一种“以人为本 ,以感悟为中心 ,以‘自读加诱导’为手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早晨这么好的时段开设语文晨读课,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晨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晨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它有着诵读、记忆、积累、品悟等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宋代学者严羽曾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深浅,有他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禅要悟,诗要悟,语文学习何尝不需要悟呢?“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它们都是作者的心中之“意”,用笔下之“言”传达出来,是作者对生活、对生命、对世界的感悟,是作者的灵感在笔端的倾诉。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我国的传统教育,特别强调让学生“自悟”,“自得”,这里的“悟”是竖心旁,与“思”有关。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可见,“思”与“悟”是“得”的前提。孟子又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从中可以看出,“自得”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为促使学生“自悟”“自得”,必须改变课堂中学生“静听”模式。针对语文教学讲风太盛的通病,要提倡施无言之教。当然,“无言”不是“不言”,而是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忽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  相似文献   

20.
张巧娟 《教师》2020,(10):47-48
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至关重要。扫清生字障碍,通读全文,需要词语解析作依托;深入语境,品析句段,走进人物内心,需要词语解读作支撑;丰富阅读,拓展积累,提高语文素养,需要词语炼化作桥梁。教师应把词语教学融入课堂深处,让学生思考、体会、积累、表达,品悟词语的内涵,最终学以致用。文章以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从借助多媒体技术、研读文本、运用多种方式教学、联系生活四个方面来品悟词语的“意”味、“趣”味、“鲜”味、“情”味,让词语教学更加鲜活生动,让学生爱上词语、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