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春秋战国环境破坏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是人类历史上一段大变革、大动荡的岁月。对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说,它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对于自然环境来说。它无疑又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给植被和生物带来了—场浩劫。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教学与环境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在研究人类历史的同时,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利用历史活动课程,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3.
浅谈“小康”概念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是一个具有历史属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它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古代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它反映的是一种衣食无忧、安康和乐的小农生活理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里,它与工业化进程中对物质生活满足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小康”则体现了知识经济社会对政治、经济、化全面进步的要求,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到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重视对人类自身活动的解说,而忽视人类社会与其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关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内容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人地关系观念。  相似文献   

5.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也就产生了同地球和睦相处的难题:发展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与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单纯注重经济增长、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从期刊发展180年的历史可以看出它既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又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在社会发展中,期刊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进步功能:传播人类进步思想和文化,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功能;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加速社会进步的功能;引导与推动学术交流活动,深化学术理论研究的功能;独特的发现和培养人才的功能;贮存信息的文献库功能;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文化娱乐功能;期刊具有促进经济、商业信息交流与合作的媒体功能。但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期刊又具有破坏功能。因此,研究期刊发展史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后更好地发挥期刊促进社会进步的功能,去除期刊不利于社会进步的因素,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女性主义对科学的质疑以及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作为近代人类在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逐步发现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结晶.正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革命性的影响;而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对科学的质疑,它认为科学无论在结构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充满了男性的思想和意识。因此,女性主义作为或思想,或观念,或方法,通过对科学结构和科学本身的批判,给教育研究方法论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这里包含一切生命体生存、发展、繁殖所必需的种种优越条件:新鲜而洁净的空气、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气候以及其他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问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而人类则在发展活动中不断地改变环境的供应能力。当人类处于原始社会时,由于生产力极其落后,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只能处于被动的适应状态,对自然界的改造力量很微弱。人类对自然环境真正产生影响,主要是有文明史以来的几千年时间,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工业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越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人类从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到开采矿藏、兴建城市、发展工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文化。现在人类的足迹上及太空,下至海洋,可以说是无处不有。然而,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趋势,它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对外扩张、经济市场化和各经济主体的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回眸上个世纪,短短100年间,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地区还有诸如越美战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触目惊心;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刻骨铭心。因此,和平问题成了当今人类特别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有两大主题: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旋律。中学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针对和平问题这一时代主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和平教育,增强学生的和平意识。一、历史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世界,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中都不同程度的积淀着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而且,对于本民族的形成、迁徙、居住环境、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因此每种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它深远的文化背景。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自然环境、民族特征、宗教信仰共同影响与作用的结果。而他的发展则是历史发展和人类对其加工创造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内容十分广泛,头绪多,线索多。要了解过去的事情,千头万绪抓什么?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历史的主千,这是至关重要的。“五要素”学习法就是要抓住五个方面的东西: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 历史上无论什么错综复杂的事件,都离不开上面的五要素,因为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有一定的历史人物情况下发生的(我们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也都或大或小对当时和以后的历史发生着作用与影响。“五要素”正是事物发展的正常法规,普遍法则。 “五要素”学习法,可按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人类走向合作、走向现代化、走向共同发展的历史。在经历了以两次浩劫为代表的挫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为实现这一目标,世界各国都不懈努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组织,推动全球合作;探索发展道路,加速现代化进程;加大科技投入,发挥政府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20世纪的世界历史呈现出国际关系在动荡后走向缓和、各国发展模式日趋多样化、世界经济在发展中进入新时代的全面现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世界是一个统一体,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依循着一个基本的共同规律。从低级向高级,从古代向近代运行的,并且最终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通则和共性。中国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也必然遵循这一通则和共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数学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记载着数学的萌发、发展和人类应用数学创造财富的历程;记载着中外数学家为研究与发展数学贡献毕生经历和心血;记载着人类应用数学知识获得战役胜利的历史事件;记载着人类智慧结晶与人类的发展。从远古的河谷时代用结绳记数,到今天现代数学;从远古时代数学的萌芽,到今天数学应用于各行各业,数学已经广泛的影响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因此,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丰厚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它注重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历史地图则是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工具,它可以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空间变迁。本人认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只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地理环境为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站在历史的长河回顾过去,中华民族中的56个民族,他们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衰败都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每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也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部分构成。其中的自然环境大多是先天形成并由人类后天加以改造的。贵州多元性的民族音乐文化极大多数原因都是来自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且一直被人类视为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8.
首先,重视情感教学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设置上有—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增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项。它不只是传统历史教学大纲中德育目标的名称演变,而是更丰富了历史学科的内涵。它要求学生在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积极体验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逐步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9.
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如各种典籍、图表、碑文、笔记、图画等。它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教学和科研中最基本的要素。一般来说,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中获得的,历史结论与观点也都是从史料中得出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它决定了中国人口大部分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战争加速了中国人口的转移;政府行为的作用是局部的,短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