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子球     
1.材料:塑料袋,线,水彩颜料。2.制作方法:(1)取一只薄形塑料袋,用线将袋底的两只角松松地扎住(空气可进入),做成一对兔耳朵。(图一)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教材分析会上听了一节研究课“了解空气”,本课让学生运用感官感知空气,并通过设计实验,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教师共设计了三个活动:1.感受空气(教师用气球代替了教材中的塑料袋);2.浸不湿的纸;3.赶出杯中的水。活动中均采用分组合作方式探究,六人一小组(进教室前就分好)。教师在高涨的教学气氛中完成了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但课堂中出现的有关小组合作的几组镜头却令人深思。镜头一:叫停停不了。许多学生在没有教  相似文献   

3.
塑料袋风筝     
黄瑾 《幼儿教育》2003,(5):39-39
一、会飞的娃娃材料与工具:各色塑料袋、色卡纸、绳子、双面胶、剪刀。制作方法: 1.用色卡纸将塑料袋装饰成娃娃、怪兽等模样。2.用绳子系住袋口(不能扎紧袋口)。玩法:手拉绳子迎风快跑,塑料袋灌进风后就会飞起来(图一)。特点:美观、制作简便,像个简易小风筝。二、好长的毛毛虫材料与工具:各色塑料袋若干、色卡纸、铅丝、双面胶、剪刀。制作方法: 1.将几只塑料袋剪去口和底(其中一个不剪底)。  相似文献   

4.
液体变成气体时体积增大的演示液体变成气体时,体积会增大一千倍左右,可见气体的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大得多。用乙醚升温时的蒸发现象演示的效果生动,简便易行。取一个容积1~2升的透明塑料袋,注入少量(10~15克)染红的乙醚,将袋压扁,尽量排出空气,用细绳扎住袋口,使之密封,如图1。让学生观察袋底有乙醚液体。把塑料袋平放在一个浅盘里,用热水瓶将  相似文献   

5.
一、抱娃材料及工具:长方形塑料袋、废纸、绳子、彩色笔、小手帕。制作方法:1.将塑料袋的两个角用短绳扎住(图一);翻开来(图二);2.把废纸塞进袋里成球状扎好,做娃娃的头部(图三);3.下半部再塞进废纸扎好,做身体(图四);4.用彩色笔画出五官和头发,最后按包婴儿的方法用小手帕将娃娃包好,用绳扎好,一个小抱娃就做好了(图五)。  相似文献   

6.
空气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3.向学生进行保护空气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袋、烧杯、可点燃的香一根,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 三、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找空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塑料袋实验: 先用手压一压。 (观察到:瘪的塑料袋鼓起来,因为它被空气充满了。 ) 其次,用书扌扇 扌扇 ,头发飘起来,脸上有空气流过的感觉。 (思考后明白:教室里有空气。 ) 再次,出示水槽和空的烧杯,学…  相似文献   

7.
没想到吧?随处可见的塑料袋能玩出那么多花样来。而且通过塑料袋游戏,我们还可以培养宝宝的有意注意力,发展宝宝探索科学的思维能力,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性和手眼协调能力。怎么样,跟着我们一起玩吧!你需要准备:大小塑料袋若干只、绳子、小纸片、水、牙签、磁带。你见过空气宝宝吗(2~3岁)妈妈拿出一只塑料袋,引导宝宝用塑料袋抓空气宝宝,抓住之后用手握紧袋口,看看谁抓的空气宝宝多。在抓“空气”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宝宝理解塑料袋鼓起来、瘪下去的原因。飞起来,飞起来(2~3岁)妈妈帮助宝宝把装着空气的塑料袋扎紧,让宝宝试着把塑料袋向上抛…  相似文献   

8.
收集水蒸气     
《科学课》1986,(5)
教学生形象地理解“水蒸发就是液体的水变成气体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去了”这句话,既关系到对于“白气”的认识,又关系到对云和雾成因的理解;“空气中含有许多看不见的水蒸气,空气变湿了”,从而又引出关于空气湿度的概念。所以让学生亲自感知一下飞散到空气中去的水是很有好处的。据此我设计了一个“收集水蒸气的课外实验,作法是每个学生找一只不漏气的塑料袋,一个大小适当的容器(罐头盒、硬纸盒、小花盆均可),里面装上湿土。实验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 ̄41页《认识平行线》。教学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感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2.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会用简单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并能借助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3.结合平面图形,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看一看1.欣赏有关学校的四张照片。(课件演示,让学生边看边说明每张图片的特点。)2.初步感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课件演示:图1两条直线在同一地面上,图2两条直线在同一书面上,图3、4两条直线在同一墙面上。)3.学生感知…  相似文献   

10.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根据图1(其中t表示时间,T表示温度)知道,每一个确定的时刻都有一个确定的,可以把变量看成变量的函数,叫自变量,叫因变量.2.如图2,△ABC的边BC的长不变,BC边上的高AH的长x在变化,若BC的长为8,则△ABC的面积y=.这一问题中,变量有、,可以将看成的函数.3.图3是桂林冬季某一天的气温T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填空:在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这一天的温差为℃.4.在空中,自地面算起,每升高1km,气温下降若干摄氏度.某地空中气温T(℃)与高度h(km)间的函数关系如图4.由图可知:该…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是小学自然第十册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了3个实验: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图1)。②将二氧化碳倒入燃有2支蜡烛的烧杯(图2),以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③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烧杯中(图3),以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有不妥之处:在第1个实验里,二氧化碳的收集采用的是向上排气收集法。我们应该知道,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同样的,学生完成这个收集过程,也可能产生“二氧化碳比碳比空气重”这样一种认识。如此一来,第二个实验既显得多…  相似文献   

12.
《热空气》一课,为了让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教材上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纸蛇在蜡烛火焰上方会转动)、实验2(塑料袋内的空气被酒精火焰加热后,塑料袋会徐徐上升)。学生通过这两个实验的探究,虽然能研讨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这一结论,但对“同体积”的理解就不够充分了。教学时,如果在学生有了前两个实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再设计下面的实验让学生探究,那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立体苹果树     
材料:旧挂历纸和报纸若干,红色塑料袋、线、透明胶等.制作:1.把旧挂历纸卷成若干圆柱体(图1),2.根据树于和树枝的形状剪裁、粘贴(图2).3.把旧报纸揉绉搓成纸团,用红色塑料袋包裹着.用线扎好(图3).4.用绿色的废旧挂历纸剪成树叶状,中间剪开小口,将两边叠成粘在一起成立体树叶(树叶形状自行掌握)(图4).5.把“苹果”和“树叶” 用透明胶粘贴在树干上(图5).  相似文献   

14.
课例:《可怕的白色污染》 课前,(提前一天布置)让学生 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掉多少 个塑料袋,并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一 个统计表,一个统计图。 课堂教学的主要程序是: 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从感 性上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性,不是 从量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然后, 让学生根据课前调查整理的统计图 表进行汇报,并让学生根据手中的 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再后,针 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进行解答。(1)小组内平均每个家庭 一天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2)我 们班平均每个家庭每天用掉多少个 塑料袋?(3)我们学校有1280人,  相似文献   

15.
一、装置:在一个大玻璃下口瓶的上口,塞一个带玻璃活栓的胶塞,其插入瓶内的导管上又穿有一小胶塞并紧扎一塑料袋作为储气之用。下口瓶的下口塞有一带孔胶塞。用以连接双连球作抽气或打气之用。按双连球本可作打气之用,现在其尾部连一玻璃导管(见图),反向捏动则又可作抽气之用。此瓶用法可分三步: 1.准备:先旋开活栓,将双连球顺向插于瓶的下口并打气,则其中塑料袋内空气因被挤压而由活栓口排出,待气体全部排尽,立即将  相似文献   

16.
甲、窒息。 1、塑料袋要保管好,幼儿有时会将塑料袋套在头上,而造成窒息。2、玩具的绳子不能太长,以免绞在孩子的脖子上引起窒息。3、不要让孩子玩钮扣、硬币、玻璃球等,以防孩子将物品误入口中,吞进气管里。 乙、中毒 1、家里的药瓶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药瓶盖子要拧紧。2、杀菌、灭鼠药、农药等要收好,不要放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 丙、车祸 1、不要让幼儿独自到马路上去。2、让孩子穿色彩鲜艳的衣服,过马路时可引起来往车辆的注意。3、  相似文献   

17.
角的认识     
一、目的要求: 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会画角,会度量角的大小。二、学具准备: 两根厚纸条(把一端钌在一起,如图1),三角板、量角器。三.操作过程及教学建议: (一)建立角的概念。 1.感知“角”。 (1)教师出示纸扇、三角板、五角星等实物,让学生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角。 (2)学生拿出学具,指出学具上的角。  相似文献   

18.
“小螃蟹”     
目的: 让幼儿感知音乐的高低变化,并做出相应动作。准备: 1.熟悉音乐旋律。 2.高0.2m、宽0.2m、长4m的键盘模型(如图)。 3.螃蟹头饰若干。玩法: 1.旋律是同音反复时(①一②、⑤一⑥、⑨一⑩、O一⑩)"小螃蟹"在键盘上原地踏步走。 2.  相似文献   

19.
周栋梁 《物理教师》2004,25(8):47-48
20 0 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第 8题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 ,其装置如图 1所示 .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 ,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 ,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 ,当光垂直入射后 ,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 2所示 .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 1 )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 ;( 2 )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 1中抽去一张纸片 ,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膜后 ,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A)变疏 .   (B)变密 .   (C)不变 .   (D)消失 .图 1     …  相似文献   

20.
巧用塑料袋     
材料:收集各种颜色背心形的塑料袋.提供各种彩色纸的边角料以及已剪好的各款几何图形若干,粘合材料,剪刀、线团、小钮扣、小绒球等多种材料.制作:1.把塑料袋下边的缝合处剪开成背心状(图1).2.选择提供的几何图形在袋上按意愿装饰(图2).3.鼓励幼儿按自己构思,选择各种材料剪贴成装饰画(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