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单位犯罪的罪过形式应包括故意和过失,这在刑法学界居于通说地位,笔认为,单位犯罪的罪过形式应仅为故意,首先,这是刑法谦抑性之客观要求,其次,这是由罪过形成过程及单位犯罪的目的性所决定的;最后,我国刑法也只承认单位犯罪的罪过形式为故意。  相似文献   

2.
罪过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之一,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防卫过当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形式亦应具备相应的主观罪过形式。但是,现行刑法对于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并未作明确规定,理论界对于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更是众说纷纭,争议颇多。建立在通说基础上的修正的间接故意与过失并存说,可成为刑法理论思考的原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刑法谦抑精神和实行行为的含义,不能承认基于过失的间接正犯;间接正犯的罪过只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4.
刑法学界有同志主张: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既可以由过失构成,也可以由故意(包括直接故意)构成”。①这种观点正确地反映了考察两种罪过形式在具体犯罪中的表现时,应当充分注意到对立统一的普遍规律。既然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那么,故意和过失两种罪过形式在具体犯罪中的表现,毫无例外地会反映这一普遍规律。在过失犯罪中,虽不表现为罪过形式相互转化,却表现为两种不同心理因素的同时并存。在故意犯罪中,两种罪过形式的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的情形实是不乏其例的。本文拟就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以故意犯罪中的结果加重犯以及过失犯罪中的故意心理状态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一探索,供商榷。  相似文献   

5.
滥用职权罪是《刑法》新增设的罪名。该罪的主观罪过认定难度较大,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滥用职权罪的行为人对其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可能是持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但是,行为人对滥用职权行为本身却是出于故意的态度。通过借鉴“行为故意”的理论可以更好地认定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  相似文献   

6.
传播性病罪,在刑法上主观罪过形式非常独特,即一个犯罪构成同时包含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然而正是这种混合式的立法模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产生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本罪进行拆分,设置故意传播性病罪和过失传播性病罪,着重突出故意犯罪比过失犯罪处罚上的更加严厉性,以解决罪刑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持有型犯罪行为具有静态性特征,对其主观方面,刑法学界存有诸多争议。根据社会一般人通常应有的经验与常识,对特定物品或财产的持有当然应当出于故意,而且一般通过证明持有事实就可以证明持有故意。对于持有型犯罪来说,持有的核心意思是主体对特定物有意识的控制,而过失谈不上控制。加之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过失可以构成持有犯罪,因而过失不能构成该类犯罪的主观罪过。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刑法中不存在“不问主观过错”的犯罪,由此决定了持有型犯罪不能适用严格责任。  相似文献   

8.
对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罪过形态问题理论界分歧很大,过失说或复合罪过说都存在明显缺陷.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评价的基准问题.应着眼于不及时报告来考察罪过形态,依此,丢失枪支不报罪应该是一种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9.
对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危险驾驶罪主观罪过认定,一些学者基于各自的理解,构建了相应理论,但均无法自圆其说。笔者以《刑法》第十四、十五条为切入点,指出争议的根本症结是对主观罪过理论的不同理解;争议的实质是违背《刑法》总则精神来构建理论;认定的难点是该罪罪过处于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之间的游离状态。鉴于该罪罪过之性状,可行之路径是切实恪守罪过形式的"一元性"原则,以危害结果为考量点,并结合所掌握的证据进行具体分析。唯此,才能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能彰显人权保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论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罪过形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主体对职务违反的心理态度 ,前者为直接故意 ,后者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对行为的罪过心理仅是一种量刑情节 ,不同于犯罪罪过 ,两罪主体对“重大损失”的发生 ,都为过失心理 ,因此 ,两罪为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11.
刑法理论界一直对共同过失能否成立共同犯罪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司法实践中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我们对传统的共同犯罪理论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完善过失共同犯罪立法的必要性、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等角度谈了自己对过失共同犯罪的法理思考,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假想防卫主观上是否有罪过,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这给理论界和司法界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扰。结合假想防卫的概念和范围论述了假想防卫在主观上可能存在犯罪过失,也可能无罪过,但不可能存在犯罪故意;并论述了假想防卫过当的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18世纪维吾尔族文学家毛拉·斯迪克·叶尔坎迪的散文体《鸟语集》和纳瓦依的诗歌体《鸟语集》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伟大的思想家纳瓦依的《五卷诗》对其后文学家的影响,尤其是对《五卷诗》的散文体再创作以及毛拉·斯迪克·叶尔坎迪的贡献等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对德国民法典中的意识表示和法律行为之关系的分析为基础,与以往的意识表示理论相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讨论分析意识表示和法律行为的关系方面的一些问题,即意识表示、法律行为等概念的提出、概念内涵的变化以及这些问题对我国法学的影响,并提出有关这些问题的合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较之于结果加重犯,加重构成犯有其独立的犯罪构成,其主观罪过要求具有重大过失。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合并为重大过失引入加重构成犯的罪过形式中,并排除疏忽大意过失构成加重构成犯的可能,有利于实现罪刑相当,限制加重构成犯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其以规范责任论为核心要素。期待可能性理论与规范责任论、心理要素(故意、过失)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对于完善我国刑事立法、指导刑事司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国家,民事侵权法和刑法分属于私法和公法之列,各自的立法旨意和调整范围不同,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但从其共同的构成要件——“过错”中,将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以民事侵权法和刑法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以“过错”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为视角,详细分析了两者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最后,文章对于过失和无过错责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从民刑间的对话中有所启迪,从而推动理论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监督过失是刑法学的一个新生理论。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关公害领域的重大灾难性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害。为解决此类事故中监督者的过失责任,刑法学中出现了监督过失理论。本文运用监督过失的法理,对监督过失的判断标准、主体范围、实行行为的方式以及因果关系的有无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我国立法、司法实践中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日本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过失犯罪在日本理论、立法和司法界都是观点林立,纷争不已。在过失犯的共同正犯是否成立问题上,刑法理论界有否定说、肯定说和限制的肯定说;立法规定则不明确;司法界有肯定和否定相对的判例实践。在教唆犯和帮助犯的过失共犯问题上理论界也有肯定和否定之纷争;立法和司法均是采取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