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乐府民歌叙事诗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城市的繁盛。市民阶层的兴起,诗体的进步以及南北文学的合流等种种原因,汉乐府民歌中叙事诗勃然兴起,蔚为大观,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汉乐府民歌叙事诗根据其艺术上的特点可分为三类,他们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形式多是以叙事为主的。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五言体、杂言体的直接源头。文人拟乐府诗创作从东汉时开始繁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文人抒情言志的一个重要载体,之后历代文人多有创作。以致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文人拟乐府对汉乐府民歌的继承点在哪里?又有哪些突破与创新?本文以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及陈琳拟作为例,试图做一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彭莹 《现代语文》2009,(9):27-30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次新的发展。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这就是五、七言绝句体。南北朝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但在艺术风格上南、北朝民歌又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5.
建安诗歌深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诗歌中激荡着民歌的旋律.在形式上,建安诗歌接近乐府民歌旧曲,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旧题、质朴自然的语言和比兴、铺陈的手法;在精神上,它传承了汉乐府民歌中的伤感与悲情,无论是忧伤的长歌与短唱、昂扬奋发时的慷慨陈词,还是悲壮激越的篇章,都激荡着生命内在的旋律.追溯其文化渊源,建安诗歌慷慨激昂的声调与《诗经》中秦地悲歌一脉相承,建安风骨是汉代乐府民歌与商周时期秦地民歌音乐精神的张扬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长河中,民歌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各个时代、各个时期的文学注入鲜活的生命源流,而其中的“乐府民歌”更是在这中间始终闪耀着璀灿的光辉。从汉乐府民歌到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再到唐代新乐府民歌,以至于到现代形成的李季为代表的“新时代乐府民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继承、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形式优美,闪炼着奇光异彩,是我国古典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专门掌管音乐的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谱写乐曲,被之管弦。歌辞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文人创作,一是民间歌谣。它们经乐府机关配乐后,都叫乐府诗。后者又叫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乐府机关采集的歌谣“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这说明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民歌《战城南》蕴含着多种不同而又互为关联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其叙事的深层内涵通过这些对立关系呈现出来。它对阵亡者哀悼的文学传统可以追溯到屈原的《国殇》,但二者有所不同。汉乐府民歌《战城南》对战斗场景的俭省则与《诗经》中的战争诗一脉相承,与中国诗人重礼扬文、崇尚德义的传统思想密切相关,形成与欧洲英雄史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诗体的演变是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重视诗体特征和价值是古体诗教学的重要途径。开发恰当的“学的活动”,体会汉乐府的语言特征和形式价值,在诗歌体式特征中把握汉乐府叙事性特征,关涉统编教材中古体诗的价值及探索古体诗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题名为《古诗为仲卿妻作》,也有题为《焦仲卿妻》。全诗共1765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它自产生以来,一直以强烈的反封建的精神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广泛地受  相似文献   

11.
乐府民歌是汉代诗歌的精华,它根植于民间沃土,充溢着清新纯贞的气息,以其匠心独运的立意命题,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灵活多样的体制,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它以五言和杂言为主的形式,推动了诗体的发展。它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悲愤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由女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而且在于它是介于汉乐府和南北朝民歌之间的寥寥无几的文人叙事诗。本文对《悲愤诗》的叙事动机、叙事角度做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论述汉乐府民歌的审美特色和艺术成就。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诗经》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比较,探讨了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独创性及其社会文化根源,从而指出汉乐府民歌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于:把人物形象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对象塑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着重表现人物直面现实的浪漫精神,达到了绘形和传神、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质朴、率真、直抒胸臆,那些呈现在诗中的意象往往素面朝天,不假修饰,体现出汉乐府民歌中自然朴实的风格。意象所显示的情蕴往往充满着抒情主人公内心的真实感受,或哀怨,或激愤,或感伤,或昂奋。在一些诗中,还往往包蓄着作者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认识,所表达的主题,今天读来仍然能够醒人耳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体诗作了概括分类和解说,并且辨析了寓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保存较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源头。汉乐府民歌是汉代文学的精髓,它们之间无论在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表达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提起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各自代表着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但在两汉时期,除汉赋外,汉乐府也同样举足轻重。“乐府”本是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逐渐转化成为一种诗体名称。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它与《诗经》《楚辞》鼎足而立,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女性形象是汉乐府民歌中的一个亮点。她们饱受束缚和压迫,经历了巨大的爱情苦痛,艰难走过了逆来顺受——从犹豫到决绝——大胆叛逆的精神历程,完成了性格嬗变,标志着主体意识的觉醒。汉乐府民歌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体现了汉乐府民歌的成就,控诉了汉代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罪恶。  相似文献   

19.
北朝乐府民歌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以质朴率真的语言和活泼多样的形式,记录下了北方人民的爱恨悲欢.笔者从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社会现实、文学渊源等方面,分析了北朝乐府独特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汉乐府体诗歌的产生是汉代乐舞繁兴的必然结果,它随着乐舞的繁兴而产生,并成为继“诗”、“骚”之后中国文学史又一新诗体。汉乐府诗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诗歌体式、语言容量和表现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引起汉代文人的注意并开始模拟它们,将它们引进文坛,为后世多种诗体特别是直接为五言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