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7日,来自土耳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在与中国读者聊天时,披露了他对中国文学的偏爱,“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上世纪40年代,我就阅读了土耳其文有关孔子的文章。60年代,我读到了鲁迅的《呐喊》。80年代初,我去了美国,在那儿我读到了英文版的《红楼梦》。”帕慕克说,《红楼梦》非常好,当然是一部经典。此次在北京,帕慕克还亲眼看到了《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那些场景。帕慕克透露,他最近开始读一些孔子的著作,“另外我在20世纪60年代读过鲁迅的作品,那时,鲁迅的作品已被翻成了土耳其语,实际上我自己就有一本1968年的土耳其语版的鲁迅作品,我这次会把它带到鲁迅的故居。”  相似文献   

2.
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花落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囊中。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授予帕慕克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帕慕克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197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得到《土耳其日报》小说首奖,并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赢得奥尔罕·凯马尔小说奖。1983年他出版了第二本小说  相似文献   

3.
帕慕克的作品中,充满着忧伤的情绪,甚至已成为他自身创作的一种习惯。他的忧伤,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民族文化角度来说,他的忧伤来自于“失落的集体记忆”,来自于土耳其在西化过程中对民族集体记忆的屠杀;而从个人角度来讲,他的忧伤又来自于中心感的丧失,由奥斯曼帝国文化衰微而滋生的中心感的失落,又衍生了自我中心感的失落,这二者交缠盘错,探寻自我中心的失落使其更加缅怀帝国的兴盛,而对帝国兴盛不复存在的慨叹,又加深了自我失落的伤痕。因此,在审视自己的伤痕后,帕慕克将文学,特别是苏菲文学,视为一种探寻中心,走出失落的尝试途径。沿着上述脉络,就帕慕克数部作品中忧伤情绪的发展和走向,作了一个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战后至今4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49位作家,其中有5位东方作家获此殊荣。依次是以色列的约瑟夫·萨缪尔·阿格农(1966年),日本的川端康成(1968年)、尼日利亚的沃菜·索因卡(1986年)、埃及的纳吉布·马哈福兹(1988年)和南非的纳丁·戈迪默(1991)。东方具有悠久的文学传统,众多的人口和广阔的疆域,近半个世纪里只有5位作家获奖,当然所占比例太小。但我  相似文献   

5.
据《云南日报》报道,2012年2月1日晚,备受波兰人民尊敬的女诗人、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瓦娃·申博尔斯卡在家中安然辞世,享年88岁。维斯瓦娃·申博尔斯卡1923年7月2日出生在波兹南附近库尔尼克小镇,后来随家人从大波兰省迁到了克拉科夫。1945年申博尔斯卡的处女诗作发表在《波兰日报》副刊,题为:  相似文献   

6.
我感到这份奖赏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终生的工作——人类精神呕心沥血的工作。我从事这项工作,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为了从人的精神原料中创造出一些先前没有的东西。因此,这份荣誉只不过是托我保管而已。要作一个与这份荣誉原先的目的和意义相符,又与其奖金等价的献词并不困难。但我还是愿意利用这个时刻,利用这个举世瞩目的讲坛,向那些可能听到我讲话,并已献身于同一艰苦劳动领域的男女青年致敬。他们中肯定有人有一天也会站到我现在所处的地方来。我们今天的悲剧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上的恐惧,这种恐惧由来已久,以致我们已经习…  相似文献   

7.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既重视继承发扬本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善于借鉴吸收外国文学的成功经验,创作了“不是日本人写不出来的作品”而走向世界。1968年.他以《雪国}《千鹤》和《古都》三部代表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由于川端个人不幸的经历和日本动荡的社会环境,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忧伤,这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8.
天天面对永恒——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善于演讲的我,只想在这里感谢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委员们慷慨授予我这项荣誉。任何作家,当他知道还有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没有获得此项奖的时候,都不可能心安理得领奖而不感到受之有愧。这里我们不必一一列举这些伟大作家的名字。因为在座的各位都可以根据他的知识和良心列出自己的一份名单来。我在这里要求自己国家的大使,代我宣读这篇演说,而又想把一个作家心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都说尽,可能是不容易的。一个人作品中的一些东西可能不会马上被人理解,在这点上,有时他是幸运的;但久而久之,它们终究会十分清晰起来,根据它们以及作家所具有的点石成…  相似文献   

9.
叶芝,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诗人。1896年,编辑在退回其作品《诗集》时,又加上这样的评语:“念起来毫不悦耳,又不燃烧想象力,而且不启迪思考。”萧伯纳,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剧作家。“他永远不会成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甚至一个子儿都赚不到。”这是其代表作《人与超人》被退回时,退稿人给他下的“结论”。高尔斯华绥,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小说家。退稿人在退回其代表作《福尔赛世家》第一部时,说:“作家写这部小说纯属自娱,全不理会广大的读者,因此可以说毫无畅销的因素。”福克纳,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相似文献   

10.
叶芝 (1923年得主,爱尔兰诗人) 1896年,编辑在退回其作品《诗集》时,加上了这样的评语:“念起来毫不悦耳,又不燃烧想象力,而且不启迪思考。”萧伯纳 (1925年得主,爱尔兰剧作家) “你永远不会成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甚至一个子儿都赚不到。”这是其代表作《人与超人》被退回时,退稿人给他下的“结论”。高尔斯华绥 (1932年得主,英国小说家) 退稿人在退回其代表作《福尔赛世家》第一部时说:“作者写这部小说纯属自娱,全不理会  相似文献   

11.
12.
13.
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 1952年出生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堡,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  相似文献   

14.
199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于该年10月8日揭晓,75岁的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以“充满想象力、富于同情心和讽喻勉力”而荣获该奖项。葡萄牙文学的重大胜利萨拉马戈今次得奖对葡萄牙语文学是一次重大胜利。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葡萄牙人或葡萄牙语系国的作家获此殊荣,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先后有西班牙、埃及、南非、日本等许多欧美之外的非主流国家获奖,显示出该奖项越来越重视这些国家的文学发展及文学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农民出身大器晚成75岁的萨拉马克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在里斯本求学。由于家庭贫困,无法进入大…  相似文献   

15.
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德裔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赫塔·米勒被授予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颁奖决定中赞美她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者的境况”。米勒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901年创立以来第12位女性获奖者。  相似文献   

16.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深受苏菲神秘主义思想影响,他以"双重真理说""人主同一""纯粹之爱"为价值准则建构笔下人物的精神生活和行为规范,塑造出了理性与宗教的结合者、遁世的"自我"沉思者及出世的"恋之奴仆"等一系列的"完人"形象。在主人公超脱俗世的修行中,帕慕克实践着作为一个苏菲修道者的"文化杂合"。  相似文献   

17.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深受苏菲神秘主义思想影响,他以"双重真理说""人主同一""纯粹之爱"为价值准则建构笔下人物的精神生活和行为规范,塑造出了理性与宗教的结合者、遁世的"自我"沉思者及出世的"恋之奴仆"等一系列的"完人"形象.在主人公超脱俗世的修行中,帕慕克实践着作为一个苏菲修道者的"文化杂合".  相似文献   

18.
我觉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授予我这个人的,而是授予我的劳动,即一生都处于人类精神的煎熬与烦恼中的劳苦工作的。这项劳动既不是为了图虚名,更不是为了谋厚利,而是想望以人类精神为原料创造出从未有过的某种事物。所以,这份奖励仅仅是一时委托我代管罢了。至于应把这份奖励所附带的奖金使用得恰到好处,使之堪与设置本奖的原初宗旨与意义相称,我想这并非难事。现在我还想到,应把本奖所附带的荣誉,也以与本奖原初的宗旨与意义相称的方式来加以使用。我认为,今天人类的悲剧完全在于人们怀有一种普遍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已持续得太长久了,以至于对…  相似文献   

19.
我无法表达对刚才所给予我的,以及对我的全部评价的衷心谢意。就我个人来说,我深知所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在书中所奉献的:我只能希望,我将来准备要写的许多作品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我永远无愧于今晚所给予我的一切。这是真的,我只能以这份奖励的本来宗旨来接受它,那就是,它所鼓励的不是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为了将要取得的成就。我想,将来我不论写什么,今天的这一刻将使我永远感到激励,受到教益。我接受这份奖励,也是为了我的国家——美国。我们这个民族还很年轻,她的力量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项奖励颁给一个美国人,那么它所鼓励的也就不是…  相似文献   

20.
首先,让我感谢帕慕克先生和他这些作品的译者,是你们的劳动,让我有整整的10天时间.精神上像贵族一样富足而充裕。用整整的10天时间,看一个人的小说,这在我平生还是第一次。这10天时间,乃至后来的多少天里,我都沉浸在从帕慕克先生开始,到伊斯坦布尔,到他的这个文学世界.再回到帕慕克先生本人这个环形的精神轨道上,像一个闲暇无事的游者,在这个环形的轨道上,走来走去,漫步风光;站站停停,凝神注目。再或者,在这个轨道上,跟着故事的脚步,同人物一样急速地呼吸,疯狂地奔跑和不停顿地喘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