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材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了萨沙与家人到森林中去,突然遭遇雷雨天气,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萨沙受父母的影响,主动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在教学时,应把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作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保护弱小的爱心,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里赏花聊天时突然下起了大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被大雨冲掉了几片花瓣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不再是最弱小的了。选编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了萨沙与家人到森林中去,突然遭遇雷雨天气,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萨沙受父母的影响,主动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在教学时,应把  相似文献   

4.
刘长华 《教育文汇》2013,(22):39-39
不久前,我在本校二年级二班上了一节语文探讨课,课文是《我不是最弱小的》。妈妈带领五岁的萨沙和哥哥到森林游玩。突然,风雨大作。妈妈说要保护最弱小者,便把唯一的一件雨衣给哥哥,哥哥又转给萨沙,萨沙却把它盖在身边的一朵蔷薇花上,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5.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选编了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作品《艺术品》,其匠心独运的构思,生动活现的情节,深入人心的讽刺效果无一不彰显了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但悉心咀嚼品味却发现,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将"对比"艺术也巧妙运用到了极致,堪称本小说又一道亮丽的风景。欣赏艺术品时的不同态度对比,见品味之低俗。萨沙是母亲的"独根苗",而医师则挽救了萨沙的性命,由此可见萨沙和母亲必然是怀着一颗万分感激的心将这个"裸女烛台"送给医师当作感恩礼物的。并且,在萨沙和医师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飘摇的蔷薇花上。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有情之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短文,故事情节简单,讲述了4岁的萨沙一家人夏日外出郊游,在大雨突然来临时父母将唯一的一件雨衣给了在他们眼里最弱小的萨沙,小萨沙在父母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飘摇的蔷薇  相似文献   

8.
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师:你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吗?生:不是。师: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请用笔画出相关句子。生: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师:这句话中出现了哪几个动词?生:走、掀、盖。(教师板书)师:萨沙会怎样走?怎样掀?怎样  相似文献   

9.
案例《:我不是最弱小的》师:你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吗?生:不是。师:从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请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生:(读画出的句子“)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师:这句话中出现了哪几个表示动作的词?生:走、掀、盖。(教师板书)师:萨沙会怎样走?怎样掀?怎样盖?(教师在刚才板书的表示动作的词前加上括号)想想在括号里可添上哪些合适的词语,然后读一读。生1:萨沙慢慢地走过去……(学生不禁笑了起来)师:为什么笑?生2:如果慢慢地走过去,蔷薇花早就给大雨冲掉了。师:说得很有道理,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加?生2:萨沙朝着…  相似文献   

10.
【片段回顾】生:"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这一做法很奇怪!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萨沙呢?  相似文献   

11.
教材解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语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萨沙的家人在雨中传递雨衣的动人故事,萨沙由家人的行动懂得了保护弱小的道理,并将父母传递给他的雨衣盖在了蔷薇花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的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13.
<我不是最弱小的>改编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情节简单,语言浅显,讲述的是一件极为普通的生活小事:萨沙的父母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唯一的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可出乎意料的是萨沙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风雨中飘摇的蔷薇花上.事虽小,文字也短,但透过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的情感和信念.……  相似文献   

14.
何光云 《教师》2011,(31):84-84
爱上阅读,是酷爱求知、善于思考的本性使然。 爱上阅读小学语文课本,却完全源自一堂课的美丽邂逅。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为了应对儿天后的公开课,双休日也过得那么沉重。轻轻翻开书,我的目光定格在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上。课文主要讲萨沙与家人外出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15.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文章语言,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浓浓情义和深刻道理。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读懂了课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萨沙一家人的彼此关爱之情,体会萨沙不甘于做弱小的人的积极心态。  相似文献   

16.
教材解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语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萨沙的家人在雨中传递雨衣的动人故事,萨沙由家人的行动懂得了保护弱小的道理,并将父母传递给他的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文章语言浅显,情感含蓄,道理明晰,易于让学生读文、悟情、明理。  相似文献   

17.
《我不是最弱小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读了这篇文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文中浓浓的爱。因为爱,妈妈把雨衣递给儿子托利亚;因为爱,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弟弟萨沙。一件雨衣在传递着亲情,传递着爱。也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五岁萨沙心底的爱,他不仅感到了被爱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爱的美好,所以才去保护去爱更弱小的蔷薇花。弱小的萨沙因为有爱变得勇敢,变得强大。一、从题目入手,统览全文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认读“弱”字。“弱小”是什么意思?蚂蚁和大象谁是弱小的?你还能以这样对比的形式举出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8.
表哥的宝贝     
那天傍晚下着小雨。在昏暗的厨房里,表哥萨沙微微抬起头,问道:“你想不想看看我的箱子?”我点点头。我早就想知道他在箱子里藏了些什么宝贝。平时,萨沙总是用一把挂锁锁住箱子,而在打开时,又总是特别小心谨慎,神神秘秘的,常常惹得我好奇心大起。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提示“奶奶 ,您读一年级时 ,是自己独立做作业还是需要别人提示 ?”“当然自己做 ,让别人提示不好。”“那么 ,请您做这些作业吧 ,我一点也不提示您。”接近正确儿子拿着一本书得意地对妈妈说 :“妈妈 ,这书是老师奖给我的。”“为什么 ?”“老师问鸵鸟有几条腿 ,我回答 3条。”“但鸵鸟只有两条腿呀 !”“是呀 ,可其他孩子回答有 4条。”露 馅萨沙的功课太差 ,放学后 ,女教师往萨沙家打电话。“萨沙 ,你爸爸 ,妈妈在家吗 ?”“不在家。”“妹妹在。”“那么让你妹妹接电话。”“她躺在儿童车上 ,爸爸 ,妈妈现在不让我把她抱下来。”(以上…  相似文献   

20.
王乙芸 《江苏教育》2007,(22):23-24
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选人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不是最弱小的》,选人时对文字作了改动。我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活动时,有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给托利亚呢?托利亚也是她的孩子呀!”我认为这个问题紧扣课文中心.可以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加深对课文中心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理解和顿悟。基于以上考虑.我抓住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尽管托利亚和萨沙都是妈妈的孩子,但托利亚是姐姐.萨沙是弟弟,所以妈妈把雨衣给了更弱小的孩子——萨沙。学生的思考是建立在妈妈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上进行的.托利亚和萨沙同是孩子,同是弱小的人,都需要爱护。但两个孩子也有强弱之别,所以妈妈才把雨衣给了萨沙。妈妈面对大雨,面对一件雨衣两个孩子内心所进行活动的描写被省略了。正是文中的这处空白,才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