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见过星星吗?""没有。""你见过蓝色的天吗?""见过蓝一点儿的。"今天,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柴静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视频中柴静采访一个三岁小女孩时,两人的对话。和小女孩的声音一起出现在视频中的是一个灰蒙蒙的画面,小女孩四周被灰色包围,头顶上方是一团团黑色烟雾状的东西,和小女孩稚嫩、纯净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就是霾!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100万,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玻璃大王"的福耀玻璃股份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在接受央视主持人柴静采访时,有这样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3.
看见     
黄雪琴 《师道》2013,(9):12-14
2012年12月15日。北京。柴静。新书《看见》发布会。作为资深"柴迷",辗转买来新书,一睹为快。龙年岁末,蛇年新春。一个寒假,两手捧书,三番重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被搅扰开来。收获——颇丰。柴静在书中说,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而采访是什么呢?采访是生命间的往  相似文献   

4.
柴静的羞愧     
德国小伙卢安克来到位于中国广西大山之中的板烈小学,义务给当地的留守孩子当老师,至今已有十多年了。一次,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柴静去采访卢安克,看到有的孩子就爬在卢安克身上骄傲地向她介绍:"他是卢安克,我们都叫他  相似文献   

5.
(一)反思药家鑫案:理性,在喧嚣褪去后露脸 朱永祥 2011年8月14日晚,在央视《看见》栏目中,主持人柴静对药家鑫父母和张妙父亲进行了采访,节目播出是在对药行刑两个月之后,更重要的,是在舆论的喧嚣褪去之后,尽管对这期节目中柴静的立场尚存争议,但至少有相当多的人,透过柴静的调查访问,承认自己当时在“第一时间从众了”,  相似文献   

6.
坦白地说,我并未看过柴静主持的节目,除了她采访卢安克那期,网上看的。采访拍得好,我的注意力都放在卢安克和广西留守儿童身上,根本没留意记者是谁。我认识柴静,源于她的博客,写作家野夫那篇。文章写得好,不是舞文弄墨那种好,很少能找见她用什么特别出挑或艰涩的词句;文章好在内容,文字细密,信息量大,像电影里的长镜头,从从容容地白描。你以为演完了,才不是,她换个角度接着  相似文献   

7.
正"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最近看了央视记者柴静写的《看见》,主要是作者的采访经历,通过一些自己的采访,在呈现事件起伏的同时加入很少的自我认识。书中很多故事,一些事件读起来内心挺压抑  相似文献   

8.
"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19岁时柴静就在湖南文艺广播电台开始主持"夜色温柔",深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1999年,柴静进入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两年后,柴静来到央视,主持"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一个没有名校的学历背景,不是新闻专业出身的普通女孩子,身处的是真正的江湖,柴静度过了一段痛苦的适应期.  相似文献   

9.
提到柴静这个名字,恐怕没有人觉得陌生。2013年初,柴静的名字更是突然间成了舆论的焦点。新书《看见》大卖,之后她被《南都娱乐周刊》爆出已婚的消息,令不少中青年文艺男唏嘘不已,再然后有媒体称记者间丘露薇的一篇博客正是在暗讽柴静。过去,柴静以冷静低调著称,现在却被推到了舆论主角的位置,让人们不禁发问,柴静究竟  相似文献   

10.
一直很喜欢看柴静主持的节目,柴静的《看见》这本书出版后,我便立即网购了一本。这本书是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我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读完。在这本书中,柴静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记录下淹没在宏大  相似文献   

11.
读书     
《八小时以外》2013,(1):117
《看见》作者柴静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时间2012年12月定价39.80元"你让别人看见,你才能看见别人,大家都同处于一样的生活,爱恨欲望都无不同。"不再刻意强调职业身份,老老实实"看见",传递着柴静十年的人生感悟。2003年,柴静开始担任《新闻调查》记者;2006年,柴静开博客"柴静观察";2012年,柴静新作《看见》出版。从"调查"到"观察"再到"看见",柴静说这是一步步地"后退",一点点把视线放平,回归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柴静,抵得过一个中央电视台。柴静从央视离职后,花了一年时间,自费百万,拍摄了一部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通过网络发布,引起巨大轰动,一日之余,点击量逾亿次,成为中国环保史、中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在雾霾漫天、犬儒遍地的时候,一个女人,一个我们都知道的、名叫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     
咱们不要乱,咱坐后面,有人营救我们.可以出去,放心!——在4月11日《面对面》中。柴静采访王家岭矿河南籍工人高世新获救时的情形。他在救援队来的时候这样对工友们说  相似文献   

14.
时事话语     
咱们不要乱,咱坐后面,有人营救我们,可以出去,放心!——在4月11日《面对面》中,柴静采访王家岭矿河南籍工人高世新获救时的情形,他在救援队来的时候这样对工友们说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当代学生》2013,(6):29
《看见》作者:柴静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是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柴静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柴静从现实中感受切肤之痛,由此对生活、人性有了更真切的  相似文献   

16.
从2011年8月开始,每周日晚22点36分,柴静坐镇央视综合频道新改版的《看见》节目,她主持的第一期,采访了艺人姚晨,接着是药家鑫案的双方父母,家暴事件中的李阳……尽管舆论对她的主持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柴静变了。  相似文献   

17.
新新书馆     
《新作文》2013,(4):64
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看见》柴静/著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10年前她被选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地脱离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其央视10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它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  相似文献   

18.
1998年,柴静辞了电台主持的工作,来到北京。那时她还不是央视的记者,她正处于失业中,每天逛图书馆,希望在报刊中找到一两条招聘记者的信息。有一天,柴静捡到了一本很破旧的杂志,但封面的照片和故事吸引了她的目光。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个月,美国最著名的新闻女主播芭芭拉·沃尔特斯退休了。她职业的巅峰,是1999年的两个小时采访,访问对象是因性丑闻而闻名世界的莫妮卡·莱温斯基。当时有接近五千万人盯着电视屏幕,不想错过两人的任何一点表情或者细节。那是电视采访的黄金时期。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人们了解明星、名流、领袖的方式,是他们坐在沙发上,面对着一个发型整洁衣着得体的女主持,两人一起被笼罩在灯光的照射下。主持人是我们的化身,代理我们的情绪好奇。们所有耳熟能详的名主持,都是观众与名人幽默的代理人,柴静  相似文献   

20.
正做好一件事就好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得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