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产物,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认识体系。理论并不会停留在现象的彼岸,理论既要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和证明,又能指导千百万人变革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无限深化的矛盾运动过程,与此相联系,理论从实践中产生,又回到实践中去的过程也是一个辩证发展的矛盾运动过程。在现实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从实践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它总是表现为一个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①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既要对客体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进行认识,又要对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认识。前者称为认知过程,后者称为评论过程。认知和评价都是人类认识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不能包括评价。因为认识要掌握的是评价的客观内容,越是远离主体的需要和目的,反映的内容才越真…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继承人类已知的知识,把人类在几千年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财富,把人类的认识转化为个体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学生亲身从实践中获得的,主要是凭借于书本和教师的叙述获得的,故是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4.
误区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简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也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但人的一切活动不一定都是实践。人类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包括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5.
感性和理性不应被视为认识过程中独立的两个阶段,而是认识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们认识过程中以纯粹感性因素出现的客观状态是不存在的,以净化的理性因素出现的客观状态是没有的。人的认识不是沿着直线前进的,它充满着复杂矛盾的曲折运动。任何死板、僵化和片面性都会把认识引向唯心主义泥坑。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都服从于同样的规律,二者的一致要以客观世界的规律被正确认识为前提.使自然、社会领域的辩证法成为概念的辩证法,即使客观的辩证法成为主观的辩证法。人的认识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经验水平达到理论水平,从而使经验水平的东西得到论证和说明。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提高的行程,完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是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规律的具体作用,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通过这些规律的永恒运动。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接近于客观世界.这就是人类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刑事证据规则要在刑事诉讼证明活动中,指导证明主体运用证据阐明系争事实,论证诉讼主张,它首先涉及人们主观对客观世界即案件事实的认识,对于认识,认识论无疑具有理论支持和指导作用。因此,刑事证据规则需遵循认识论的一般原理,符合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真理性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客体的感性掌握进而上升到对客体的理性掌握,再通过实践检验这种理论的能动的辩证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认识主体在该认识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真理性认识方法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获取科学真理的精神手段,是人们在真理性认识活动中为达到获取真理的认识任务而采取的措施、步骤、程序、计划、方案等等的总和.真理性认识方法是人类科学认识的结晶,是主体的真理性认识能力的基本要素,它为人们的真理性认识指明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的思维着的头脑从哲学上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在这里说的“实践—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是指从道德上掌握世界。弄清道德是“实践—精神”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指导我们的道德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实践是全部人类活动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真知灼见。但是在实践基础上,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是各有其特点的。例如,科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人脑的抽象思维来掌握世界。它通过真理和谬误的矛盾运动,向人们提供关于客观对象的知识,它的中心问题是向人们揭示“真理”,解决人的主观世界的反映同客观对象“像不像”的问题。从艺术上掌握世界,则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和认识世界,它是在美和丑的对立面的运动中进行的,它的中心问题是塑造典型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广泛应用表明着人类对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的具体和深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对事物系统认识的程度,是人的认识水平发展的标志,也决定着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成败和效果。当前中学思想教育之所以成为薄弱环节,缺乏系统认识和系统方法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我曾经在本校教职工中做过一些调查,对思想教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理解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理解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三点:1.“人们”指出了实践的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2.“改造客观世界”指明了实践的对象。这意味着实践以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对象,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不是停留在人的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想、认识、辩论等就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或认识活动。3.“活动”指明了实践的性质。以建楼房为例,作为一种实践,建楼房不能等同于楼房或楼房的设…  相似文献   

11.
学习作为人类认识自己、认识客观世界的行为,它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人的认识来源于间接的和直接的认知、模仿与创新的实践,人的认识的全面性、深刻性、完整性,有赖于实践检验与不断完善。这个认识过程永远没有终结。人的认知过程中包括传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 统计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人们要改造世界首先要认识世界。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统计活动就是对客观实际作调查研究,占有大量材料,从量的方面探讨事物的联系,认识客观世界。 认识从实践始,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从统计工作的经验中总结出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统计学,统计学又反过来指导统计工作,提供统计方法。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就是有组织地调查、整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数量方面的资  相似文献   

13.
真理标准是客观物质世界,价值标准是人类根本利益和需求的满足.人类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有机统一的过程,就是人类能动地、有目的地在认识客观、尊重客观、符合客观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人化客观、创造客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过程中,人们都十分强调实践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由此而忽视人类已有知识在认识中的作用,不能不说是片面的。本文就已有知识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作简要论述,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一) 只要谈认识,就离不开已有知识。已有知识是人们获得新认识的重要因素和条件。首先,我们从入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考察认识问题,就会发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认识论的提出(一) 教学论通常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做它的方法论基础。为了提出教学认识论,要先略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论点。一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主体,自然界和社会是被认识的客体。主体作用于客观事物的活动叫做实践。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前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世界观,在大脑中所积累的思维方法,便成方法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人们要用世界观作为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所以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都列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后人如要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和社会,就要把原属于主体的思维作为客体来学习。二是实践第一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实践是检验真  相似文献   

16.
一、训练项目推进思维二、训练导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做为客观世界认识主体的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也要经过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地域或主观意识、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局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难免会有很多肤浅、不足甚至失误的地方,所谓“推进思维”,就是指在前人或自己对客观事物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入、独到的分析与思辨,求得更加接近问题实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人们在对客观事物已经具有了一般的认识,或产生了某种印象或确定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大致方向之后,深入到认识客体的内部,进行更深一层的“特殊化”的分析,尽量做到使某一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种看法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仅仅以这一点去概括实践则是片面的。因为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连同其中的认识客观世界的感性活动,被忽视了。我们知道,认识世界的感性活动,其直接结果并不在于改造客观世界,而是形成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客观世界。然而认识世界的感性活动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就其作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人类摆脱野蛮进入文明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动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把阅读所得的精神营养释放出来,转化为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能量;要引导学生去接纳领悟、获取人类的情感内涵和创造智慧,再运用各种思维形式,不断创造,产生新思想.  相似文献   

19.
语言模糊现象是客观的和普遍的,其成因源自语言本身的本质和特征。什么是语言?John Lyons(1981)曾列举了五种定义,这些定义的内容有同有异,但就语言的本质和特征来说,有两点是根本的: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二、语言是人类用以相互交流的一种手段。语言符号不是我们能直接从客观世界中找到的某种东西,它是人类创造出来用以代表外部世界所得到的各种概念的一种工具。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经历两个不同和相互联系的阶段,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是客观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扮演着感知者的角色。人们在观察和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某些困难,而要正确地观察和了解自己则非常不容易。这是因为认知手段和人的智能等诸种因素同时也是观察的对象。当人们试图通过其脑力活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二)     
21.心理与实践有什么关系?客观世界作为心理的源泉和内容,脑作为客观世界的反映器官,两者相结合才产生心理,这种结合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一方面,人的所有心理现象都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人们彼此交往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通过实践不断深化,人的心理反映是否正确要受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人的心理又服务指导于实践,具有能动性.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后,在一定条件下能反过来对客观现实的发展进程起重大作用.人能通过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