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西行漫记》的见证人。当时斯诺的来访活动我都参加的。”这是马海德在我们访问他的时候谈的第一句话。今年2月15日是埃德加·斯诺逝世十周年。一个雪后放晴的寒天,我们来到中央卫生部顾问室访问马海德,请他谈谈对斯诺的回忆。马海德和斯诺两个人,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征途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2.
"试问南岭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有许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愿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甚至生命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和发展事业的国际友人.马海德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华度过55个春秋,从大上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用精湛的医术为解放区军民服务,以特殊的身份在对外交往中贡献力量.他热爱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友人,希望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伟大解放事业之中.他憧憬中国的新生政权,也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他毕生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与研究工作,为新中国卫生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董健吾,1892年1月出生于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县城东门棣华桥一个小康之家。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利用自己的牧师身份在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十年内战后期,他最早沟通国共两党最高层领导人之间的对话。1936年,他成功地护送美国新闻记者斯诺和马海德医生进入陕北苏区.并冒险收养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  相似文献   

4.
马海德与中国的故事.开始于1933年。那之前,他还叫乔治·海德姆,穷苦出身的黎巴嫩人后裔。苦苦求学后终于考取医学博士。毕业那年。他和三个朋友周游世界.到了上海.发现在上海讲英文完全能活得下来。挣钱也容易。就留下了,从此再没离开。  相似文献   

5.
1994年4月22日,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美邦交杰出的使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纽约康奈尔医疗中心走完了他的最后人生旅途。人们对这位具有战略远见和政治勇气的政治家的去世深表怀念。尼克松1913年1月9日出生在加尼福尼亚州的巴.达林。1968年任美国第37任总统,1972年连任,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而含垢辞职.在他任职期间,为美国人民及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1972年2月他以超人的勇气和政治家的远见访问了中国,和已故毛主席及周恩来总理一起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19…  相似文献   

6.
他,被称作世界最受瞩目的新一代钢琴演奏家。3岁学琴,5岁即在沈阳钢琴比赛中获第一名;13岁时获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1997年,15岁的他获美国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奖学金,在父亲的陪同下赴美深造:2002年,20岁的郎朗成为第一届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得主。 如今,郎朗和姚明,常会被美国的年轻人当作他们的偶像同时提及。 不仅在美国,郎朗从普通孩子到年轻的国际钢琴大师的传奇经历,还燃起了多少中国望子成龙父母心里的梦想。郎朗是如何被塑造成现在样子的?中国会出现一个钢琴时代吗?郎朗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钢琴之路?  相似文献   

7.
奥运会上,万众瞩目的中国运动员刘翔在最后关头,因伤不得不放弃了比赛。这在赛场上是很正常的事件,就在他前面,美国著名百米栏选手梅内尔也同样放弃了比赛。然而,他所引起的反应,除了人们期待中的那块金牌外,还有与他代言的广告。  相似文献   

8.
“那就是我!”爱泼斯坦指着墙上的一幅照片说。这是去年10月12日上午,他在武汉参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看到1938年庆贺《新华日报》创刊的合影照片时说的。现任《中国建设》主编的爱泼斯坦,从十五六岁起献身于新闻事业,1938年,他年仅二十三岁,就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到武汉采访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月9日,他出席了中共代  相似文献   

9.
从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到1948年人民军队为了解放全中国东请黄河,整整13年,毛泽东一直生活、战斗在延安。在延安他经历了从42岁到55岁的金色年龄段,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尤其是经历了万水千山的长征后,毛泽东那长长的头发,周思来那长长的胡须,留给人们极深的印象。在延安,不少中打记者曾为毛泽东的生活、工作和战斗作过真实的写照,它们以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瞬间连缀成延安的历史画卷。毛泽东的风貌和神韵,气势和才情通过镜头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深刻感召力。在今天常常能令人激动地回…  相似文献   

10.
斯诺在美国新闻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新闻史上,埃德加·斯诺曾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这位以极大的勇气和明智,以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为促进人类正义事业而毕生奋斗的新闻记者,生前本应得到二十世纪新闻王国的桂冠,但在美国新闻界却被淹没不闻。1972年2月,在胰腺癌的折磨下,这位不屈的新闻斗士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当这位新闻巨星忽然殒落之时,人们才意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生前的最后一桩功绩是促进了中美建交。中共主席毛泽东和中国另外两位杰出人物周恩来、宋庆龄为他发出悲痛与崇敬交加的唁电。他病重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写给他一封信,对他“长期杰出的生涯”表示敬佩。这样,两个世界都对他表示了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很难想像,世界上最先提出“信息战”理论的,竟是信息产业比较落后的中国的一位年轻人。他叫沈伟光,1985年他写出《信息战》一书时,才26岁。美国著名战略研究员在《信息战与美国国家安全》一文中说:“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战概念的,是一位非西方人——中国的沈伟光先生”。 沈伟光刚写出22万字的《信息战》一书时,有人觉得是天方夜谭。有那么发达的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济》2006,(3):48
高燕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离开中国,来美国定居已近20年.多年来,在得克萨斯A&M大学工作的他,一直潜心观察、研究、思考美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并把这个心得融会贯通在他对自己宝贝女儿高倩的家教里.女儿生在中国,5岁来到美国,在高燕定先生的精心培养和女儿的执著努力下,她一步步迈向了美国最著名的两大学府--从哈佛大学毕业,马上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录取.  相似文献   

13.
陈星 《新闻天地》2008,(9):41-42
7月25日清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系教授兰迪·鲍什在家中去世。他的“最后一课”视频在网上流传很广,累计达到1000万次下载,被译成7种语言,人们亲切的称他为“YouTube教授”。在他死后,中国的网民还专门建立网站来纪念他。  相似文献   

14.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2,(12):40-41
“你可以伟大,你可以平凡,但你不可以变得麻木。”55岁的大卫·莱特曼和他主持的《莱特曼今夜秀》是美国深夜电视的传奇节目,莱特曼炙热的智慧和讽刺一切的风格也代表了当今美国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从1956年发表处女作到1996年的生命绝笔,他度过了整整40年“爬格子”的生涯。他虽然匆匆走了,而许多新闻界朋友不会遗忘他的名字──耿顺喜。他才55岁呀!就在1个月之前,他还和大家互敬问候,谈笑自若,一口气能跑上4楼,根本不像有病的样子,报纸上还在刊登他写的新闻稿件,怎么会……然而,病魔无情地掐灭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丝火焰,他真的离我们而去了。很多人向我们建议,写写老耿吧,他整整写了一辈子别人,其实,他的故事也一样生动。这也正是我们的心愿。1986年8月,一纸命令,耿顺喜从263医院政治处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有人替…  相似文献   

16.
胥海波 《军事记者》2014,(10):56-56
2009年秋天,沈阳军区前进报社副社长孙永库正式退休,那年他55岁。他想,我还正年轻哩。就在别人还在想象他如何面对夕阳之时,他已奔向了一条澎湃在他内心多年的情感道路。记录小人物的精彩从1972年走入军营,一直到到报社当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八年抗战的历史上,美国对华政策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中国全国抗战爆发到1941年12月日、美开战前夕,为第一个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中立政策。1941年12月7日日、美战争爆发至日本投降为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援助和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以使中国大陆战场成为美国太平洋对日作战的一翼;一方面争取实现战后控制中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史迪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派来中国的。他的明智在于他能审时度势,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他的苦恼则在于只要他提出的措施稍稍触及国民党的痼疾,就会即刻遭到蒋介石的报复,最后终于奉召愤愤回国。  相似文献   

18.
王建明 《兰台世界》2012,(25):15-16
1933年7月24日,留学德国的著名飞行家孙桐岗,从德国福尔特城起飞,跨越欧亚15个国家,最后平安抵达南京,实现中国人环球飞行的梦想。孙桐岗,1908年出生于天津,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北军校学校,1927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校炮科专业。1927年美国飞行家林白独自驾机,从美国飞越大西洋平安到达法国,此事引起了世界轰动。这事传到中国强烈地刺激了孙桐岗年轻的心,他毅然报考赴德国航空研习班,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1988年2月18日头版通讯《李鹏拜年》,有一句话不合适。摘录如下:“现任卫生部顾问的马海德兴奋地说:‘我的志向是在您当总理任内消灭麻风病。不过,到那时我可能不在了。”这句话风趣、幽默,既表现了马海德的志向,又表现了他对晚年生活的乐观态度。问题出在“您当总理任内”这6个字上。一是李鹏目前是代总理,代总理的任期为本届总理赵紫阳辞职后剩余的任期,即七届人大之前这一段时间。七届人大3月下旬才召开,这样本届任期终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1988年2月18日头版通讯《李鹏拜年》,有一句话不合适。摘录如下: “现任卫生部顾问的马海德兴奋地说:‘我的志向是在您当总理任内消灭麻风病。不过,到那时我可能不在了.”这句话风趣、幽默,既表现了马海德的志向,又表现了他对晚年生活的乐观态度.问题出在“您当总理任内”这6个字上。一是李鹏目前是代总理,代总理的任期为本届总理赵紫阳辞职后剩余的任期,即七届人大之前这一段时间。七届人大3月下旬才召开,这样本届任期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