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芳,河北唐山人,我国当代校园实力派诗人。近年来,她创作发表了网络诗歌近百首。代表诗作有《一粒红尘》、《冬日暖阳》、《向日葵》、《心中的太阳》等。她的诗,多为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内容大多是关于爱情、人生和理想的,写得很美,可谓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爱情的执著和  相似文献   

2.
《一生定要美丽一次》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精短美文。作者借叙述依米花“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愿,抒写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宏伟志向。这是一支凄美而悲壮的歌,让人深受教益和鼓舞。  相似文献   

3.
刘为民 《教学随笔》2014,(10):43-44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相似文献   

4.
韦人庆 《柳州师专学报》1995,10(3):25-26,75
托以小物,言以大志,并以文章题目为作者笔名,是现代作家许地山散文创作的一大特点。在《落花生》一文中,以常见的花生喻人品,表达默默奉献的心志,体现了寓意新巧,构思独特的匠心。  相似文献   

5.
杜甫的《登高》是其诗歌中七律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学语文的经典篇目。诗中意象壮阔,情感悲壮深沉。杜甫《登高》全诗渗透着悲情。诗人的悲是不断加重的。诗中不是纯粹悲个人命运,也不是单纯悲国运,而是将各种悲汇聚起来,使悲情愈发沉重。因此,聚焦诗眼“悲”,探寻诗中深沉悲情的呈现形式及其丰富的悲情意蕴,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杜甫的复杂情感,加深对悲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相似文献   

7.
清塘的源头仍是泉,它不像泉那样涓涓细流.却留得一汪清水,照得一片蓝天,自有一番情趣。这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文章由塘及人,不蔓不枝,娓娓道来,水到渠成。归结起来,本文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小诗。 春夜,一弯新月如银钩镶嵌在湛蓝的天幕上,勾起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愫。那柔婉的低吟、深沉的思念,和皎洁的月光一起,编织成一首思乡奏鸣曲。  相似文献   

9.
李运国 《现代语文》2014,(12):65-66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钟爱吟诵的物象。因她在风雪严寒节令中保持生机,不但不凋,反而开出花朵,而成为逆境中精神气节的象征。品格正直的诗人词人,往往借梅花之自然属性以抒发内心未伸之志,喻节操之芳洁,表现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铮铮骨气。陆游酷爱梅花,在他的全部诗词作品中,竟有一百五十六首写梅花,标明梅(梅花)的就有八十多首。在这八十多首咏赞梅花的诗词中,最能彰显词人悲壮孤高品格,体现词人执著信念的,当属《卜算子·咏梅》。作品中,陆游托物言志,把自己与人世间邪恶势力的抗争,虽遭排挤打击但终不懊悔的凛然高洁情操,融入到梅花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品格之中,写梅亦写人,梅花与词人,物我两照,相融无迹,完全交织在一起,幻化为一个个性鲜明、品格突出的艺术形象,极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诗与画的共同特点是含蓄而蕴藉。诗是有声的画。诗人把意境以凝练的语言,和谐地绘成瑰丽多姿的画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间接的形式把主题思想表现出来。画是彩色的诗。作者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以色彩的明暗构成图像。通过人们大脑中潜在的意识联想、想象,达到使其看懂一幅画的目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抒情古诗的一大艺术特点。景愈美,则情愈烈。深厚、激越的情感往往蕴藏于璀璨夺目的景色之中,唐代诗人张继写于旅途之中的《枫桥夜泊》,就是一首著名的抒情绝唱。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把秋江月夜的优美景致描绘得形、声、色、情并茂,与诗人当时旅途的寂寞、辗转难眠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诗人借景抒情的艺术技巧是何等的高超,感染力是多么的强烈!  相似文献   

11.
诗贵在独创。本从赏析的角度,阐述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苑一朵清丽动人的奇葩,可贵的独创性使其产生了超越其他同类诗作的巨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孙思 《小学语文》2014,(7):119-120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当他手捧课本一字一句读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时,心中都会自然升腾起一种对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圣洁之感,并深深地为大陆青年小钱祝福,为那位台湾青年以及李博士等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13.
孙刚 《学语文》2003,(2):36-36
为后人称作“小杜”的杜牧,才气纵横,创艺精湛,工诗、赋及古文,尤擅诗歌,是晚唐时与李商隐齐名的文学大家。晚唐诗人面对国力衰退、政治腐败,大都溢露出抱负落空、身世沉沦的悲凉空漠情怀,反映到创作上便致使作品呈现出颓废气息和伤悼情调。杜牧不满当时诗坛的低靡倾向和绮艳题材,追求俊爽劲拔的诗风,但同时其诗亦绮情柔思,描叙寄情声色、放浪不羁的生活。因此杜诗于拗折峭健之中,时见风华掩映之美。刘熙载曾言“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意即此。  相似文献   

14.
文章的开头巧设悬念,别开生面。前三个自然段,作者先是别具匠心地绕圈子,环环相扣,层层衬托,而后始拨云见日,柳暗花明:黄山松——山上的松——山上名松——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通过这种烘云托月手法,彰显了黄山绝壁松的个性和光彩,自然令读者眼前一亮,急于读下去。  相似文献   

15.
这首词通过刻划孤鸿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洁身自好、不肯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也反映出词人政治失意后的孤独寂寥之感。意境幽缈,含意深远,格奇语隽,含有超逸之气。  相似文献   

16.
向日葵高大挺拔,金黄耀眼,追随太阳,兼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中外艺术家钟情向日葵,描绘向日葵,产生了不少艺术佳作。印象派大师梵高创造了价值连城的《向日葵》,意大利诗人蒙塔莱、我国诗人张烨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形态各异的向日葵……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是20世纪意大利“隐秘派”诗歌  相似文献   

17.
男男 《初中生》2010,(9):66-69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著名诗人,主要著作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诗歌总集》等,197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文章的“散”,主要体现在对东湖荷花自然情况的描写和记述上;文章的“神”,则折射出荷花的品质和做人应具备的精神。通观全文,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以及对其品格的赞赏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一棵小桃树》教学,大多借“知人论世”“互文材料”等外部资源建构“情志”的教学实践,这偏离了要将教学聚焦到“物”“志”关联思维的单元重点。以文本结尾“梦”的情感直陈关键句为切入口,梳理“梦”的相关句段,清晰透视《一棵小桃树》“叙写经历”刻画“形象”的文本特质。围绕“出生—成长—蜕变”梳理探究“小桃树”和“我”的相似形象,在向“内”生长的信息结构化处理中,还原出阅读《一棵小桃树》获取“志”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0.
如是 《初中生》2007,(10):42-45
《长恨歌》第七童节选王琦瑶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形象,觉得自己的脸是那么小,五官是那么简单,不会有奇迹发生的样子,不由颓丧起来。她由化妆师摆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