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票中票”是以过去发行的邮票为主图的邮票。由于“票中票”表现的对象是邮票实物,理论上可以制作极限片,笔者现就2种“票中票”极限片的销戳地谈一些个人认识(图示片材是否合格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大龙邮票发行一百一十周年》小型张主图是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在天津海关首发,笔者选津海关旧址紫竹林所在地邮局(天津八支,邮编300040)日戳销制  相似文献   

2.
秦军 《集邮博览》2008,(3):19-19
步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四层珍宝馆,首先看到的就是难得一见的大龙邮票3分银试版样票。1878年(清光绪四年)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期发行了我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在使用期间未正式定名,因为邮票图案为龙,图幅比第二套邮票(小龙邮票)大些,因此称为大龙邮票。1988年我国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将其正式定名为中国大  相似文献   

3.
一、邮票发行首日纪念邮戳香港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5周年纪念”,圆形,两朵紫荆花图(图1)。7月27日“韩国邮票博览2002”,圆形,以该邮票博览会一雄一雌吉祥物为图(图2)。8月24日“荷兰邮票展览2002”,圆形,三朵荷兰国花郁金香图(图3)。9月7日“壶口瀑布”,竖矩形(图4)。9月15日“香港岩石”,圆形,山峰图(图5)。10月14日“2002年香港通用邮票”圆形(图6)。11月24日“圣诞”,圆形(图7)。澳门7月24日“郑观应诞辰160周年纪念”,圆形,郑观应先生肖像图,戳号为C104(图8)。9月13  相似文献   

4.
1988年11月21日,我和赵顺义从香港乘船,直抵澳门。香港商务印书馆邮票艺术中心经理吕小萍和两位助手,同我们一起护送展品到澳门。澳门星光书店经理林苹先生,亲到码头迎接。中国邮票博物馆与澳门星光书店联合举办的"中国大龙邮票展览",规模与香港相同。展出地点设在刚刚建成的  相似文献   

5.
1885年,在大龙邮票发行7年之后,海关邮局印制和发行了第二套邮票,即小龙邮票。小龙邮票诞生于海关邮政的稳步发展期,在邮票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尽管由于天生就是“第二套”,缺乏“龙头效应”,也没有大龙邮票那么多令人激动的话题,但是小龙邮票的研究课题仍有不少余地。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有关小龙邮票  相似文献   

6.
(以香港邮政署邮票发行公告为准)发行日期邮票名称/内容全套种数面值(港元)由砰票小型(剑张l月4日字母/“A’’至“Z”26个字母2636.40l月30日岁次乙酉(鸡年)/生肖邮票41 1.80l月30日灵猴金鸡/22K、24K黄金和99名%纯银压印而成的邮票2种0 l100.003月22日儿童邮票—安徒生童话/丑小鸭、小美人鱼、卖火柴的女孩、国王的新衣41 1.805月12日香港金鱼(二)14类珍贵金鱼4 l1 1.805 .005月21日香港邮政参与澳洲邮展2005/香港与澳洲的密切关系0 l10.007月21日创意工业/广告、建筑及设计:软件与资讯服务、游戏软件及漫画;电影、电视及音乐.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2004年第12期刊载的《从海关黄龙旗到大龙邮票》,文中认定大龙邮票是法国人德·拉·律设计的,依据是《中国海关密档》第623页(即A148号函)中的注释,内称:“由法国人德·拉·律设计,经赫德批准,金登干在英国订制的标有大清国字样的邮票,是中国第一次发行的邮票”等等。  相似文献   

8.
《上海集邮》2001,(1):24-25
从1878年发行大龙邮票算起,中国近代邮政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上海集邮活动的萌动几乎与其同步,第一个收买“信封老人头”(即邮票)的广告,就刊登在1879年6月13日的上海《申报》上。上海是中国集邮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9.
突破传统的香港生肖票1967年1月17日香港发行“岁次丁未(羊年)”2枚生肖邮票,这是香港首次发行生肖邮票(图1、图2)。纵观香港生肖票,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它打破了香港自发行邮票以来以英国事物为题材的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沉闷、单调的传统格  相似文献   

10.
中华白海豚     
1999年11月14日,香港邮政发行《中华白海豚》邮票全套4种,另有小全张,这是香港首次发行印有“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标志(又称“熊猫唛”)的邮票。由于该会不同意会标出现在邮票以外的邮资票品上,因此小全张边纸上没有印“熊猫唛”。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我国香港邮政分两次公布了2002年上半年首日发售特别/纪念邮票及邮品的总收入,具体如下:1月13日发行的“岁次壬午(马年)”邮票为港币(下同)1612.4949万元零8角;1月19日发行的“为纪念服务市民巡礼2002”第六号通用邮票小型张为226.3784万元零5角;2月9日发行的“十二生肖金银邮票小型  相似文献   

12.
大龙邮票不仅是我国第一套邮票,而且是享誉国际的古典华邮之一,研究者甚多。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大龙邮票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海外,尤其集中在我国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各国。这一点从目前已经出版的有关大龙邮票的集邮文献专著即可略窥端倪。研究大龙邮票,离不开实物,而困于经济条件,手中没有实物,则大量占有这些研究大龙邮票的集邮文献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内地出版的大龙专著少之又少,只有三种,其中一种还是“借壳上市”。第一本大龙专著是刘肇宁先生于1988年4月编写的《大龙邮票》,印数1万册;第二本是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编写的《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该书于1988年6月出版,印数2000册;第三本是旅法华人集邮家留伯仙先生编著的《大龙邮票版模特征专述》,大约在1994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定价40美金,估计印数不多,流传亦不广。目前这三种文献在市场上均较难得,市价分别为50元、300元和2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大龙旧话     
2008年是大龙邮票问世130年。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100年时,我国的台湾曾举办盛大的邮展,还出版了《邮展选粹》和《大龙邮票封戳选辑》;1988年7月,在大龙邮票发行110年时,我国在北京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同时还发行了J150M《中国大龙邮票发行一百一十周年》小型张,出版了《大龙邮票纪念专集》。有关大龙邮票的发行日期,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曾有过一场范围不小的讨论,吸引了大陆以及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国等集邮家的参与。他  相似文献   

14.
香港邮政于2001年12月15日至2002年1月7日举行“第36届香港国际工业出口展销会”(简称“工展会”)期间,启用“特别邮戳”(图①,戳径32mm)及“纪念印”(图②,矩形,28mm×45mm)各一枚。特别邮戳只于首日使用,可盖销邮票;纪念印于工展会举行期间均可加盖,但不能盖销邮件上的邮票。工展会首创于1938年,至第31届(1973.12.11—1974.1.9)后曾一度停办,后恢复举办。香港邮政于1950年初引进机械盖戳机,并且开  相似文献   

15.
信息     
《集邮博览》2010,(9):4-5
江苏8月16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受邀携带大龙邮票、小龙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庚申年邮票及原图、蓝军邮等珍贵馆藏,前往江苏太仓参加《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首发式。活动当天,中华全国集邮  相似文献   

16.
11月20日《中国2003年第十六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 11月20-24日,中国2003年第16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在四川绵阳市博物馆(市邮政局,621000)举行。同时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25周年。邮展采用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  相似文献   

17.
信息     
《集邮博览》2012,(5):92-93
中国邮展首次亮相邮票故乡本刊讯2012年4月16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中国邮票首次在邮票的故乡英国伦敦展出。在伦敦德文郡街(DevinCounty Street)41号,中国邮票博物馆携38框新中国邮票,孙蒋涛携五框海关大龙邮票、丁劲松的代表赵岳携五框中国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票共同亮相于英国皇家邮学会会所,为这个成立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设计者究竟是谁,120多年以来中国集邮爱好者乃至世界许多专家众口纷纭、迷离惝恍。本人既不是集邮权威人士也不是邮政专家,但在10多年通过浩如烟海、卷帙浩繁的海关档案资料的熟悉、研究和利用过程中,对大龙邮票设计者的问题,通过旁搜远绍、旁征博引,产生了“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灵感,供行家们指正和参考。越来越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设计者端倪渐显——那是法国人德·拉一律(De la Rue)。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对龙的喜好及崇拜由来已久,从某种意义上讲,龙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化身。事过130年后的今天,再仔细端量,龙作为邮票的图案出现在中国第一枚邮票上,应当是当时最好、最恰当的选择。由于大龙邮票有说不完的故事,以至于一些集邮家想说大龙邮票又不知从何处人手。2008年7月,正值大龙邮票发行130年,我们约了一组有关"大龙"的文章,也许有的读者并不收集、研究大龙邮票,但不妨一读,也算是对前人及中国邮票史的一种忆念吧。  相似文献   

20.
云晓 《上海集邮》2004,1(6):20-21
《中国邮票史》第1卷198页表24“大龙邮票邮戳记录简表”中记载了大龙3分银票在上海使用的最早邮戳记录是“1879.5.5”,此说不确。同书彩图上就有一件大龙实寄封,为美国寄上海,贴美国5分邮票1枚,盖宾州沃伦(Warren,Pa.)1878年12月20日戳,至上海,加贴薄纸大龙3分银1枚、1分银2枚,合计5分银,销上海海关1879年2月6日戳。此封虽为进口封,非上海寄出,但至上海后加贴大龙票,并盖销上海日戳,同样也反映了大龙票在上海的使用。无独有偶,笔者也藏有一枚大龙薄纸3分银旧票,上销1879年2月11日上海海关戳,同样也证明了大龙3分银票在上海的使用日期早于1879年5月5日。《邮票史》称上述简表资料来源于黄建斌编著的《大龙邮票集锦》(1878-1885),相信《邮票史》编者仅从黄著中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