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诚信问题逐渐凸现了出来,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阵地,做好诚信就业教育工作对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诚信就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  相似文献   

2.
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受到党和政府及高校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日渐凸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深入分析了产生其就业诚信缺失的内外部原因,并提出了重构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的措施,认为构建诚信社会,完善就业法制,加大诚信教育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是重构毕业生就业诚信的主要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当代大学生理应是这一美德的继承者和现代诚信文明的代表,但在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多样化的今天,大学生群体中在助贷、考试、就业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诚信危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确立诚信教育的地位,建立和完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诚信问题日渐凸显.大学生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高校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从社会责任的视角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中一些学生出现了考试、择业、人际交往、学费缴纳等方面的不诚信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守信意识.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于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诚信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屡见报端,主要是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够重视,用人单位要求过高,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不强等主观和客观因素是造成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诚信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旨在增强大学生责任感,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诚信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是弘扬民族精神和美德的重要环节.高校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但仍存在着诸多诚信缺失问题.引起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新形势对高校大学生的冲击、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不足、高校大学生诚信制度不完善.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建设主要通过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加强诚信教育建设、完善诚信建设制度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目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诚信缺失问题。为此,我们需要认真总结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危害,积极探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加强对毕业生择业观、就业观的正确引导,提高大学生自身竞争力,促进诚信就业。  相似文献   

9.
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和用人单位矛盾等社会因素,招生规模扩大、培养模式滞后等高校因素,毕业生自身素质较低、就业观念落后、诚信问题严重等内部因素,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就业主题层面,探讨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提出国家相关部门应提供政策支持,用人单位应开发科学的毕业生素质测试系统;高校应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长效机制,大力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共建实习基地,合办校内训练营;毕业生自身应认清形势,提高实践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0.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农村大学生,受自身成长环境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存在诸多就业限制因素.针对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社会应健全农村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高校应建立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培养机制,农村大学生自身应加强自我调适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