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不得法事倍功半,学而得法事半功倍。过去,我多次对学生强调要讲究学习方法。但是,总觉收效不大。许多学生还是认为多做习题保险,把死记硬背当法宝。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很好发展,原因何在呢?教师“灌”,学生“背”;你搞“题海战”,他来“大包围”。可见,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自教师的教法。因此,要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关键在于教师改革教法。看一看不如干一干。因此,化学教法改革应从改革实验教学入手。必须彻底改变“验证式”实验的教法,实施“发现式”实验的教法;课堂教学法为主的局面应逐步让位于实验室教学法为主的局面。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事物、认识事物。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去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是,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解为中心,实验活动以描述模拟为主,过分注重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材的权威性的现象仍大量存在着,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流。在这种教学局面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去思考、质疑、探索,更谈不上去创新了。要改变现有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应是创新思维,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质疑就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对某个疑问产生新的论点,从而提高其观察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问题、质疑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质疑的有效渗透,能够促进学生自觉地去发现、去创造。这不光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质疑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师生互动台     
1.[学生质疑]在做高中生物实验1(必修)时,我们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可以很好的完成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我想问一下,既然斐林试剂(由甲、乙试剂组合)和双缩脲试剂(由A、B试剂组合)的有效化学成分相同(都是NaOH、CuSO4),为什么在鉴定它们时,加入试剂的操作却不相同?[老师解答]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必须混合后再加入到还原性糖组织样液中,是因为若先加入NaOH溶液(甲液),还原性糖中的还原半缩性醛羟基容易被氧  相似文献   

5.
化学新课程内容设置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改变课程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理念及行为必须相应进行变革。实验证明,课堂教学是学生体现生命的驿站,是学生摄取营养的宝库,而课堂质疑艺术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质疑方法,让学生以原有知识为背景,依据直觉方法,同时伴随着逻辑方法的启示去尝试解决课堂问题,这样既构建了新的基础知识,又使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美的享受,陶冶了情操。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课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仅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严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新课标就是要求转变这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壮,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那么怎样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呢?笔者曾尝试从四个方面去实现.效果不错。现将笔者的具体想法和做法赘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宏伟 《成才之路》2013,(12):91-91
创新探究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基于创新探究的理念,笔者以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来看验证实验向创新探究实验的转变。问题一:斐林试剂只能用来检测还原糖吗?学生质疑: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颜色反应。实验课题:探究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显色反应。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也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控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那么,如何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探讨新教法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研究,我认为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如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形  相似文献   

9.
简单应用题是指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得数的应用题。目前,有些教师对简单应用题的教法过于简单”。即教学时没有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孤立地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数量关系式,生硬地套用这些数量关系式,造  相似文献   

10.
林炯 《广东教育》2007,(5):31-31
一、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教学实际上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从而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相似文献   

11.
探索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鼓励、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自主实验,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这类实验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前,英国数学家德摩根就提出"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发挥".我们不得否认的是数学的高速发展,一千多年前算数还只是一种高级技术,而如今已近成为小孩的考试内容了,但纵观数学发展史,很多的推理和发现就是在质疑与创新中诞生的.而如今的高中数学在应试教育下,死记硬背凸显重要,然而数学的精髓——创新却渐渐被教师、学生所忽视,部分教师特别存在着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将真正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获取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就是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创新,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型学习方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发潜能、培养探究创新的能力,在有效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6,(12):61-62
<正>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传统方法一般是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住实验结论。为了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改进实验,亲自动手操作,然后展示、讨论、交流实验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  相似文献   

15.
赵俭 《河北教育》2005,(1):23-24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 发现是创新的重要途径,自主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的最佳方法.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在实验中,不是去验证现成知识的结论,而是充当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相信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去研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引导学生发现,就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按自己的认识方式,去研究、去发现.如:学生在学习<磁铁的性质>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在一年级时学了"磁铁的什么性质?"接着告诉学生磁铁还有其他性质,让他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和装有磁铁的小车等材料去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人才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应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建立在知识和想象之上,因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举一反三能力,允许学生“乱插嘴”、“钻牛角尖”,给予学生开阔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校要将创新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常规教学中,采用适学生发展的思考余地,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解疑。质疑时教师不要过多的限制,允许有不同意见,崇尚标新立异,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7.
1.“重积累”≠“死记硬背” 说到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有人认为这是走老路,是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显然,这是对“重视语文积累”的误解。无庸置疑,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已经被无数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切不可让学生为  相似文献   

18.
应试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常常是"驯兽式"的教法。教师给学生注音、释词、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甚至告诉学生课后练习题的答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以致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习新课标后我实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中考物理实验题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力求通过命题将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和死记硬背实验的学生区分开来”,所以那些死记硬背实验步骤、程式化的试题,如今已经很难见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富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的试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真做实验,亲自动手操作、亲手记录数据、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才能够顺利归纳结论、牢固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20.
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人教版实验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创新的载体。我在本课教学中,努力尝试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而以“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理念为突破口去设计教学,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发现、探索、创造的过程。教学目标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沙”、“海”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