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声音     
《今传媒》2015,(4):29+98+111+119
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二十年的媒体融合实践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你是你、我是我;第二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发展,你需要我、我需要你;第三阶段,二者开始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将形成一体化,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而要真正实现一体化的媒体融合,现有的体制必须打破。  相似文献   

2.
新闻观察     
媒体逼我逃离——著名作家、画家陈丹青如是说。“面对面”栏目,《陈丹青:媒体的喧嚣与我的荒废》一文,话题涉及媒体与文化传播以及历史记忆、教育等问题。值得传媒同人好好品味。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选择性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是更容易回避还是更容易接触这一争议,文章在梳理新闻选择和媒体环境类型的基础上,提炼了知沟扩大和全民阅读两派代表观点。依据媒体环境(高选择性媒体环境vs低选择性媒体环境)、新闻阅读情况(新闻回避vs新闻接触)、受众主观意愿(有意的接触vs无意的接触)的标准,归纳出八种组合情景。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选择表现为“我躲着新闻”“新闻躲着我”“我找到新闻”“新闻找到我”四种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其中,“新闻找到我”是近年来出现的趋势,它意味着受众的新闻接触或许是社交媒体的副产品,建议合理编排社交媒体上的娱乐和新闻信息,优化算法推荐,改变媒体系统中新闻消费的结构,促进受众从无意的回避转向无意的接触,实现“新闻找到我”。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社会学研究者,多年来我与多家媒体记者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也非常感谢记者朋友们把我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服务于社会现实的言论。是媒体和记者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普及、学者价值最大化方面,做了学者自身不能做的事情。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媒体和记者,在  相似文献   

5.
行文之初,原意是想针对现如今“有事没事告媒体”的现象给媒体打打气,说明一个问题:“媒体别怕打官司”。但经过了一番近乎自残的阅读和互联网前疯狂的搜索、思考后,我发现源于我年轻气盛的想当然的初衷竟像是在撺掇媒体都去做堂·吉诃德!这令我非常苦闷。可我不想做一个悲观论者,特别是不想写出一纸的呻吟。于是,想出一个辙,试图以此触摸媒体舆论监督的脉搏。也许我脉诊的结果只能让同仁们断定我是一  相似文献   

6.
“危机是难得的成长机遇”。当我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可能会有朋友说我的观点偏颇。但我认为,只有抓住危机事件带来的机遇,发挥媒体作用,在政府与公众、事件真相和公众知情权之间架起信息互通桥梁的媒体才是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的媒体.这样的媒体才会在危机事件的处理和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信任。  相似文献   

7.
彭兰 《传媒观察》2014,(10):15-15
正新华报业在青奥会报道中所做的一些媒体融合的新探索,使我对媒体融合概念的认识有了一次升华。过去说媒体融合,讲的就是媒体机构内部的融合或是业务的拓展,这次却把媒体融合从机构内部的融合变成了机构之间的融合,甚至可能是媒体机构与其它行业之间的合作。媒体融合,我一直认为不能简单等同于所谓的全媒体化。"全媒体"在业界和学界存有争议,甚至有人反对这个概念。我对这个词,也是比较犹豫  相似文献   

8.
“当枪手,很丢人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笑到最后的,总是非枪手媒体。世界上大致有两种媒体,一种是枪手媒体,一种是非枪手媒体。两者都面向大众,但有明显区别,枪手媒体“识时务“,非枪手媒体则显得“少根筋“。枪手媒体,谁的枪手?应该不止一种,比如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枪手:明里暗里(往往是暗里)为维护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说话,当然也得到好处,赞助、广告之类。  相似文献   

9.
近期,部分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发了“通缉记者”、“打垮报社”、“抽扣报纸”等一系列应对舆论监督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也形成一个个热议的话题。媒体的舆论监督由以前媒体方的“我打你倒”、“我打你不倒”,变成了如今被监督方的“我倒打你”,监督遭遇反监督,老媒体遇到新问题。对此,要从社会大环境和传媒业自身的发展等方面看。  相似文献   

10.
董林 《新闻前哨》2014,(9):21-23
谈到媒体融合我有几点感受:1.现阶段的媒体融合是融入的概念,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学习的概念,第一步先做新兴媒体的学生,然后才说是怎么样共同发展、融合发展.第一步我感觉首先是融入的概念,这也是学习的概念,也是思想观念转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最早的一批90后,我们是受媒体变革影响极深的一代.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报纸、广播、网站、社交应用、新闻APP等各种各样的媒体都曾尝试过,并且都不是浅尝辄止. 选择时不会考虑那么多 年轻人和老一辈人之间存在代沟,男女之间也是如此.据我观察,很多男性选择媒体时仅仅是随波逐流.我自己也如此.以社交媒体来说,我基本秉持着哪个熟人多用哪个的原则,无意识地经历了从QQ到人人然后到微博、微信的换代,一直在大潮流中亦步亦趋.大潮流中,一马当先的多是女性,女性用户可以连带出大量男性用户,我的很多同学都是“妇唱夫随”,用什么社交媒体完全取决于女朋友.  相似文献   

12.
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战略决策部署,是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被称之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问世,到当今一系列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占据人们生活空间,社会进入了一个多媒体共存时代。面对如今不同媒体闻呈现相互融合趋势,使我回忆起这10年来,我在佛山电台推动广播进军互联网、发展新媒体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转型,离开媒体,我都会反驳。其实我没有离开媒体,我还在做的仍旧是媒体,但是身份确实有点变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记者或者编辑。我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与其抱残守缺,不如从头开始学游泳。"——和赵何娟一样脱离传统媒体而投身新媒体的优秀新闻人不少,她的思考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黄晓新 《传媒》2019,(1):1-1
2018年岁末,在党中央《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颁布刚好一个月的时段,大家相聚在美丽、温暖的春城昆明,共话融媒体发展,我认为很必要、很及时。2018中国融媒体发展论坛将主题确定为“融媒体中心发展路径”,我认为是很符合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热点的。  相似文献   

16.
胡舜文 《军事记者》2010,(12):47-48
几年前,我作为浙江《台州晚报》总编辑,应邀参加了由欧洲时报社主办的、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七届欧洲华文媒体研讨会。会间,我记录了对欧洲华文媒体的一些见闻、感受。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的主流舆论形式,大量使用“我”、“我+”来代替区域名称已经不符合区域宣传和信息传播要求。改革、创新新闻宣传模式,需要从“我”做起,用法定称号代替“我”。这是媒体的责任,是舆论的方向,更是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央厨房"是推进媒体融合的"标配",是融媒体中心,是最终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媒体融合发展的指挥平台,更是助力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李锦 《青年记者》2016,(10):39-40
公众对媒体的需求与媒体的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决定媒体发展带根本性的矛盾.照此延伸,媒体对学者的需求与学者的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决定学者价值带根本性的矛盾.据此,我认为学者向媒体市场提供产品,最重要的是与需求对接.学者研究要立足于国家难题的解决,才能慧行天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交出一份新的答卷. 从3月1日到3月22日,我写的经济评论、提出的观点被100多家媒体采用,有13家媒体发表了对我的专访.每天多次在媒体上发出“李锦认为”,基本做到把握财经话语主导权,引领国企舆论,推动改革正能量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时代已经向新媒体时代跨越,融媒体时代应运而生.融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