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知荣明耻、好荣恶耻的士人"耻"观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传统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职业生活等是其形成的基础。传统士人"耻"观的内涵则包括将士人"知耻"作为国家治乱兴亡之本、士人阶层教化的基本宗旨和人与动物的分野标志,坚持"不仁则辱"的道义标准,将陶冶耻感作为士人教育的重点。这启迪我们应该将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提到国家兴衰荣辱的高度来认识,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报国恤民、崇仁尚义、勤劳诚信作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核心内容,积极营造优良"士风"以促进社会淳厚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慧明 《教育探索》2006,(11):83-84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行为和观念分辨不清,因此在一些学生中形成了关于荣辱观的错误认识。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道德状况,进行切实可行的教育与引导,以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修身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体现出其深刻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紧密结合时代要求提出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只有在深刻领悟并借鉴传统修身观精华的同时,努力践行当代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塑造高雅的涵养和高尚的人格,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进行荣辱观教育十分必要。尤其是针对广大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是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当务之急。为此,必须从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其他教育环节、校园文化、教师师德、社会共建等多个方面努力,达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其行动指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社会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为依据,以分析时代背景为切入点,总结和概括了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三方面的特征,大学生荣辱观具有人文素养偏低,传统荣辱观念淡薄;荣辱观念不稳固,意识水平参差不齐;知与行脱节,校内校外、生活学习荣辱观不同;自我评价与群体评价不一致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学生要清楚地认识什么是荣辱观,应做到扬荣抑辱,不能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荣辱观折射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知荣辱,关系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作为当代国家未来中流砥柱的大学生,更应该端正自己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耻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在当今社会,耻感依然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因此加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耻感教育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耻感现状的剖析,思考造成耻感淡化的原因,并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入手。对在当今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是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进一步提出了当代大学生需要怎样逐步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0.
吴佳男 《文教资料》2010,(17):107-108
本文就当代青年存在的错误的荣耻心态:羞耻心态的缺失、虚荣心的过分注重、德才观的失衡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当代青年的良知水平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营造尚荣知耻的文化氛围的德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要求和主要内容。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针对他们所面临的一些不良现象,运用心理机制在认知、情感和内化的过程中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深化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八荣八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一论述,对将来承担构建和谐社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更具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目前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领域中的一些制约青少年正确荣辱观形成的因素,对青少年荣辱观教育提出了对策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引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和意义,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中进行荣辱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为他们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会激励他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重视学生的道德信仰培养,优化校园环境,注重实践育人。要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以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代、阶段和政党有不同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先进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成才成长十分重要,加强对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现状,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努力营造校园综合育人环境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荣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心理学角度看,荣誉心是一个人由于自己言行合理合宜而产生的,羞耻心是一个人由于自己言行的过失而产生的。从理论上认清荣誉心和羞耻心产生的心理机制,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开展荣辱观教育。新时期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关键是要采取妥善措施培育民众的良心,要根据不同良心水平群体的荣耻心发展规律开展荣辱观教育。同时,要注意对接中国本土的知耻文化传统,营造培养荣辱观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景林 《中国德育》2006,1(6):34-36
以“八荣八耻”为棱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时代价值。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基于社会发展状况、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现状、青少年荣辱观养成规律提出的。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校园先进文化建设,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自我教育心理机制的构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自我教育的基础。自我教育心理机制包括生发机制、动力机制和调控机制。生发机制是一个从道德认识到自我认识的过程;动力机制的构建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人本身的需要有机结合,并建立相应的道德情感;调控机制是培养自我思想调节能力、自我行为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