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复,训练结束后,身体必须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使机体水平得到巩固提高,为下次运动训练创造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证明。运动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恢复必须提到与负荷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正>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过度训练综合症。主要是运动训练的负荷同身体的机能状态过程极度的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机能紊乱或病理状态,造成的机体工作能力和身体状态暂时下降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没有一定的负荷也就不存在训练,没有恢复也就谈不上运动成绩的提高,有负荷而没有恢复的训练,那只是一种对人体机能的破坏。科学训练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地运用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1.柔道运动训练中的疲劳1.1疲劳的定义学术界对疲劳的定义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反应。训练要求的提高会产生疲劳,只有把疲劳和恢复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作为运动训练的一个过程,在训练计划中作好安排,从各方面来加速疲劳消除,提高恢复的效果.使训练对身体的影响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适应性提高,才能更快地完成训练任务。  相似文献   

6.
浅析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足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现象,是运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必须出现的生理变化,是训练效果的具体表现。人体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机能得到提高。研究消除疲劳的方法有利于运动后尽快地恢复体力。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运动竞技能力的维持和改善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效的恢复措施。疲劳的累积会限制人体在训练和比赛时机能水平的充分发挥。许多项目的运动员每天都要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训练,而且新的训练负荷往往都是在身体疲劳还没得到消除时就又开始了。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那么如何尽快地使疲劳的机体恢复到正常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笔者认为:按摩是一种简单易学、行之有效的消除疲劳的方法。一、运动前的按摩运动前按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或训练前的按摩,目的是为了促使运动员身体处于最佳赛前状态,通过按摩使柔韧性和…  相似文献   

8.
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特点是运动量大,持续时间长, 这在训练中也加深了机体的疲劳。如果疲劳不能很快地消除,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疲劳的消除提到重要的位置。恢复是训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动后的恢复与训练中的负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没有负荷就没有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也就没有提高。在以往的业余训练中,有些教练员只是把训练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疲劳的消除,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跟着疲劳走的被动训练,无法保证中长跑训练的高强度大负荷,不可能达到和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同时,将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无法使青少年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本文从多层次浅谈青少年中长跑的疲劳产生原因及机能恢复手段和营养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参加备战2004年奥运会集训的3名国家队女子链球运动员进行了生化指标检测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张×、顾×两人总体训练负荷偏大,身体机能恢复较好,身体机能未达到最佳状态;刘×的机能状态不理想。她们在奥运会所取得的成绩与评定结果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运动训练后重视整理活动,是加速代谢产物的消除,加快体力恢复的重要措施。整理活动的基本目的,就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使身体放松和心理愉快。运动训练结束之后,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机能变化,才能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这一段时间的机能变化叫做恢复过程。运动后的恢复和  相似文献   

11.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则是危险的训练”。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切实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结合良好的消除疲劳措施和有效的恢复手段,保证运动员日常训练的有序进行,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所以说训练后疲劳的消除与机体恢复不容忽视,必须提到重要的位置,这也是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这里就谈谈消除训练后疲劳与恢复的一些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动训练是疲劳一恢复一再疲劳一再恢复过程,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提高是由训练导致适度疲劳,并加以合理恢复后,人体机能状态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适应的结果。随着运动技术、战术水平不断提高,恢复放松练习越来越被重视,采用科学的放松手段,促进机体快速、合理恢复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对跆拳道运动员备战大型运动会大周期中1~2月强化训练期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和皮质醇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赛前运动员的部分机能指标随运动强度呈现不同的阶段变化,强化期训练负荷达到“适应-强化调整-临战”的要求;表现为巩固性小周期时,运动员生理、生化机能指标与调整和强化性小周期呈现显著性增长(P〈0.05);赛前2周或1周基本调整至较好状态,运动员身体机能由于训练效果的累积,处于暂时疲劳状态,有利于机体产生更大的训练适应与恢复,为激烈的比赛奠定身体机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确对待和尽快消除疲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疲劳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后出现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也就是机体超过正常运动而严主的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亏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时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身体机能的变化。在运动训练中大家统称为疲劳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这是教练员们常说的一句话,所以产主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不必担心,更不可怕。对于疲劳,有的教练员认为:“疲劳是检查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训练和恢复是一个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恢复过程的性质既可以促进运动能亢的提高,也可引起运和能亢的下降。所以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15.
马振国 《健身科学》2008,(11):12-13
(三)及时恢复原则恢复是从运动锻炼中获得健身效果的根本保障,没有恢复就没有健身。恢复过程是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也是保持运动锻炼能够连续持久的前提。人体进行有负荷的运动后,身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发生暂时的一定程度的下降和减少,运动结束后,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称为运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运动性疲劳,对体育高考生来说,就是参加训练或比赛时,负荷超过机体承受能力而产生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产生运动性疲劳是考生进行了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及心理压力所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疲劳是检查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所以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一般来说,轻度疲劳会较快消除;中度疲劳就需要进行调整和休息;重度疲劳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恢复手段,才能使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尽快恢复到原水平或达到超量恢复。因此,对教练员来说,除了在思想生活上重视和关心考生外,还应把训练手段和恢复手段结合起来,采用科学方法帮助考生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疲劳是由于运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它是所有运动的天敌,过早的发生疲劳,将直接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运动后疲劳发生的原因,可以是生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如肌肉内能量供应不足,能量生成速度较慢或是肌体成分中含有过多的脂肪。一般,训练后消除疲劳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相似文献   

18.
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定的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是一种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疲劳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目前,人们对疲劳的产生机理仍未达成一致看法。笔者认为:既然疲劳产生是无法避免,疲劳产生的机理又暂无定论,那么对疲劳消除的关注应该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运动员技术、体能水平的提高需要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负荷,但过度的大负荷,不但不能使运动员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反而会产生劣变性,造成过度疲劳,因此在大负荷训练期,应加强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和疲劳监控。在具体训练实践中,由于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教练员给他们安排的负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加强对个体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监测和评定,进行个体实例分析,为教练员安排个体训练计划提供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散打体能,从广义上讲,是指散打运动员在训练中为提高散打运动技、战术水平和在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备的身体各种运动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些运动能力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四个因素构成。从狭义上讲,散打体能是指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负荷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动员有机体机能能力时持续对抗机体疲劳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散打运动的专项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