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不久,在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董竹君把她一手创办的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扩大,并兼并了上海酒楼,然后将这三家合并成为锦江饭店,成为锦江饭店第一任董事长.自那以后,她曾连续担任了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2.
特别推荐     
《档案时空》2017,(5):1-1
董竹君,又名董篁,近代企业家,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她早年因家贫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后结识了夏之时,继而跳出火坑,结成伉俪。后来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开创新的人生。历尽艰难险阻,成功创办上海锦江饭店,并秘密协助中共地下党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将饭店无偿捐给了政府,后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  相似文献   

3.
专为董竹君女士作传的连续剧《世纪人生》中,有位董竹君称为“亲家”的杨虎,貌似豪爽而不失机警,是军人又不脱江湖习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活中的杨虎与荧屏上的艺术形象一样,是一个用错杂色彩书写履历的人物。杨虎,字啸天,安徽宁国人,1889年出生,毕业于南京将弁学堂,后追随陈其美从事反清活动,与同在陈其美麾下的蒋介石结为金兰。1915年,发动讨伐袁世凯的起义,杨虎率领敢死队登上肇和舰向北洋军开炮,名声大振。此后在宦海江湖中沉浮十载,既出任过广州非常大总统参军、大本营海军处处长,也在上海出入洪门青帮,与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前半个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代。保守与革命,欺辱与抗争,激烈的思想争锋,连年的兵火战争,使每一位生活在当时社会个体的命运笼罩着悲情色彩。董竹君,恰逢生活在了这个时代,对当今大多数人而言,董竹君这个名字有点陌生,而对她亲手创办的锦江饭店,却多有耳闻。如今,锦江饭店依旧矗立在上海黄浦江边,而曾经一手创办它的女主人,已逐渐被人们淡忘在岁月的长河中,恰如那首当时主人取锦江之名饱含寓意的诗句:“望江楼上望江流,人自望江江自流。人影不随江水去,江声不断古今愁。”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不久。在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董竹君把她一手创办的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扩大,并兼并了上海酒楼,然后将这三家合并成为锦江饭店。成为锦江饭店第一任董事长。自那以后。她曾连续担任了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6.
董竹君《我的一个世纪》问世不久,作者还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节目中与主持人李潘侃侃而谈,没有想到电视播放完后58分钟,这位一生历经坎坷的传奇人物就离开了人世。著名老出版家范用曾在《文汇报》“笔会”副刊上发表《送董竹君远行》一文,动情地纪念这位“从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的老人。这本多年前在范用积极支持与鼓励下写作而终于出版的(我的一个世纪》,他以一个老出版家的眼光给予了很高的评  相似文献   

7.
近年,一股怀旧情结悄然兴起,这股热潮也波及文化领域,怀旧图书骤然走俏。从山东画报出版社推出的《老照片》所刮起的“老”字号系列到江苏美术社的《老城市》系列等一时风行起来。陈丹燕的《上海风花雪月》和董竹君的《我的一个世纪》等名人忆旧系列轰动书市;《老北京》、《老上海》又勾起人们对城市的深情回忆。加之新闻媒体炒作,这股怀旧之风愈刮愈大,以至于怀旧类图书被媒体评为1999年十大读书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琼 《编辑学刊》2006,(6):54-58
在一次行业内的会议上遇到了董秀玉先生.极朴素的人.短发,肤色白净,眼睛有神,嘴唇的线条很好看.身着淡绿色的宽松短袖,长裤,平底帆布跑鞋,随身跨一个帆布小包.一开口,便能听出她的普通话带有南方口音.果不其然,董秀玉说她是上海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一切以地点、时间、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新闻也是如此。如果报道时间、地点、角度的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举几例看看: 日本电视剧《阿信》要在上海播放。报纸如果发一条新闻,在上海找几个翻译、播映人员来谈谈电视剧《阿信》的译制过程及有关内容也未尝不可。可是文汇报刊登的是  相似文献   

10.
冷静是天使     
一个女孩和她相爱十年的男朋友分手了,因为她的男朋友在上海而她在湖北。看她痛不欲生,她的女友忍不住抓过她的手机,欲打给那个男人痛斥他一顿,正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她止住哭声,抽泣着说:“别忘了在号码前加拨17951。”  相似文献   

11.
广大观众熟悉和喜爱李媛媛,是从她在电视剧《上海的早晨》里饰演林宛芝开始的。李媛媛演的林宛芝真是漂亮温柔,充满女性的魅力。如今,李媛媛在普天同庆,香港回归的时候,又在29集电视连续剧《香港的故事》里,塑造了一位中国的“阿信”式人物阿带,不仅以其漂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方自治现在不大有人说起.一百年前,倒是弄得很热闹.先是闸北一班士绅搞了起来,后来南市(当时还是上海县城)的士绅们搞得声势更大,选举了一批议董(大约相当于市议会会议员),还有办事的经董.拿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是补官府力量的不足.一时间修桥筑路,设置警察,还颇有点样子.但也只是在清末民初热闹了不到几年而已,没有钱,办不了更多的城市建设,也养不起一批公职人员,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原因.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一纸上海地方自治公所发的<地方公债票>便是一件物证.  相似文献   

13.
江玮 《新闻世界》2007,(7):34-34
英国剑桥市在日前迎来了新一任市长。不过这位新市长有点特殊,这并非因为她是女性,而是因为她是一位接受过变性手术的市长,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变性市长。新一任的“市长夫人”也有点特别,因为这位“市长夫人”原本也是男儿身,因为接受变性手术才成为女人。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见李宗仁,得到一个大红包 胡友松,北京市知名画家,原名若梅,这个名字是她的母亲——上海一代影后胡蝶早年给她起的.随母亲姓的胡友松从来就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她也曾多次问过自己的母亲,而胡蝶的每次回答都是“不知道”.胡友松从小就随胡蝶生活在南京和上海. 胡友松6岁时,因患湿疹看医生,医生根据孩子的病情建议胡蝶最好将女儿送到北方去生活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出版经济》2006,(3):42
<阿信>是日本著名女作家桥田寿贺子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部长达4卷的小说,完整展现了阿信从7岁到80多岁坎坷而又辉煌的传奇经历. 女主人公阿信从最底层做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成功,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她以坚韧面对挫折,用汗水换取成果.从阿信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善良、真诚、永不放弃的人性之光.  相似文献   

16.
孔令和是孔夫子的76代孙女,生得婀娜多姿,且善于修饰,朋友们都称他为孔美人或董(夫家姓董)美人。她四十开外时,望之若二、三十许。她在“美国之音”服务多年,是中文部资深导播之一,艺名“萧缓”。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令和儿时的乳名为“小缓”,担任播音员之时,她唯恐牵连亲人,不敢使用真名,乃取谐音“萧缓”。一方面表示她始终未忘故乡,一方面也希望大陆的父母兄长弟妹能从广播中悟出她的下落。  相似文献   

17.
接到她的电话,他简直欣喜若狂。尽管是一个求助的电话,她的语气却依然是淡淡的,是她一贯的冷漠和高傲。她说她在深圳,因为出了点意外,急需要一些钱。如果方便,能不能先借她一些?一个月就还……只不过两分钟的时间,他握着话筒的手,已经微微汗湿,脸颊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甚至没有听清楚她具体都说了什么,只知道,她需要钱,而自己,是唯一能帮助她的人。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中,“reporter”这个词,可以是指“记者”,也可以意谓“报告员”。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以同一个词为语言裁体,或许就因为这两者的确有某些共同之处吧。在上海的某一次招待会上,一位美国朋友打趣地对杨美蓉说:“你们夫妇俩现在是starreporter了”!杨美蓉会心地笑了,她知道这是一语双关。那意思是:他们夫妇俩在那里(美国)曾是“明星记者”,而在这里(上海)又成了“明星报告员”……  相似文献   

19.
“文革”中的山阴路其实,“文革”期间横行一时的“成分论”或为“血统论”,并非始于“文革”,而是在大饥荒刚过去的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大行其道了,“文革”期间只是愈演愈烈的大爆发而已.“文革”前,住在我隔壁一个冯姓同学的姐姐从小学弹钢琴,而且刻苦程度在那年月很是罕见.我小时候因为多病,小学时期基本没怎么去学校上课每天清早我在她行云流水般的琴声中醒来,晚上又在她抑扬顿挫的琴声中入睡.有时半夜醒来,还能听见那不绝于耳的乐曲.但是因为她的父亲1957年被错划为有派,所以专业成绩再好也进不了音乐学院.此人“文革”后去了美国,博上毕业后成了一家著名乐团的独奏演员.  相似文献   

20.
关于精简会议,“巴蜀小议”从精简会议次教、材料、人员等不同侧面作了不少文章,可说是皆为良策。然而,要真正使这几个“精简”落实,我看关键是要减少会议经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钱卡住了,想多开会开不成了,想去“游”游不动了,想多印材料办不到了,想挤进会场沾点油水也无门了。有个单位,精打细算,今年下半年要开18个会,叫减硬是减不下来。后来财务上着急了,给领导亮了“红灯”:夸年的办公费只够开三个会,多一个也拿不出钱了。此招甚为有效,说这个“重要”、那个“重要”的18个会拧成了3个会,也把各项事情“打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