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路是贯通苏州古城南北的一条主干道,全长4680米,是由清代的护龙街拓展而来。护龙街在宋代称“卧龙街”,全长约3000米,宽约3米,系石板路面,石板底下为下水沟渠。因形曲如龙,故名“卧龙街”。苏州在宋代称为“平江”。从《平江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卧龙街水陆并行,沿线各式桥梁及牌坊鳞次栉比,位于大街及其西侧的桥梁有21座,横跨和耸立在大街及其两侧的牌坊23座。沿街的府衙、府仓、府学、园林及寺观庙宇等建筑林立,其中乐桥至饮马桥一带最为繁华,是古城的商业中心,有鱼行、米行、茶行、丝行及绣行等多处,还有清风、花月、跨街、丽景及黄…  相似文献   

2.
苏州作家范小青在《到平江路去》一文中说:"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的确,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格局以及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宅、园林寺观、古桥牌坊  相似文献   

3.
苏州的古桥     
苏州是著名的水城,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城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唐代诗人杜荀鹤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就是描述苏州古城水多桥多的景象。苏州桥梁的建造,上溯春秋,下及明清。如春秋时的临顿桥、乌鹊桥、斟酌桥;汉代的顾家桥;三国时的渡僧桥;南朝的悬桥和天后宫桥。唐以后的桥就多了,如宝带桥、枫桥、孙老桥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之句。宋代,据宋《平江图》著录,时有桥梁359座。据明清两代《苏州府志》和民国《吴县志》载,明代有桥梁300座,清代311座,民国时期349座。现在,…  相似文献   

4.
夏熔静 《档案时空》2017,(12):34-36
1苏州历史建筑修缮改造的时代背景 苏州是一座承载了2500年历史的古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以及人文历史,形成了它水陆双棋盘的独特城市格局.苏州在明清时期进入发展的鼎盛期,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并留下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是古城的肌肤血肉,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和文化状态,也是构建苏州古城空间肌理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建档案记录了其中具有留存价值的历史信息,包含了城市的岁月痕迹和文化沉淀.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必不可少的依据,而建设工程竣工图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竣工图是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完整、准确的竣工图是建筑工程维修、改建、扩建的主要依据,其查询利用率居竣工档案之首[1].由此可见,控制和提高竣工图的归档质量是一项重要且长久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城市自产生之日起,无不与人类社会发展休戚相关.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促成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改造的速度相较于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快.在这一过程中,将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城市风貌更为全面客观地记录下来,为后代留存完整的城市记忆的这项伟大工程,亟待我们档案人接手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7.
推广阅读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特别有力的一项措施,一个城市全民阅读搞得好、书香味浓、书香味足,这个城市公民的精神面貌和素质是绝对不一样的.一个城市的全民阅读推广得好,反过来也会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 我了解到,现在城市阅读做得比较好的城市有一些,比如苏州市.近年来苏州市一直在打造书香城市,该市的各级领导一直在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现在如果你到了苏州这个城市,你就会发现街道很干净、整洁,市民脸上的笑容很多.我们在苏州搞阅读活动深有体会,在这个城市我们做少儿图书阅读推广活动,很多学校、社区都抢着邀请我们去做活动,双方配合得非常好,我认为这是一个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苏州是一个富饶美丽、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吴王阖闾之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构筑古城.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城的位置始终没有变化,古城仍然基本保持着"水陆相邻、河街平行"和"前街后河"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房产档案作为房屋交易管理的原始记录和最可靠的社会记忆,以其原始记录性和可靠性,真实记录着苏州市房产交易管理的发展脉落,再现了苏州曾经的"楼市"盛况.苏州市房地产档案馆保存着自清朝康熙以来历代苏州的房产档案,这批珍贵的历史档案是研究苏州城市发展轨迹、展示苏州城历史真实面貌不可多得的资料宝库.  相似文献   

9.
苏州出过许多状元,也留下很多状元宅第。这是独特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化。关注和留意这些状元宅,你会从深藏于小巷老街的这些老宅里领悟到苏州这座古城的精彩。  相似文献   

10.
苏州,是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古城,又是处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名城。作为这座古城名城的党报——《苏州日报》,连续6年获得9个中国新闻奖,尤其是包括一个难得的一等奖,这在全国地市级党委机关报中创造了奇迹。2007年以来,全国新闻界特别是全国地市级党报前来学习取经的同行络绎不绝,甚至有不少专家和学者称其为“苏州日报现象”。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苏州日报》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迈出如此矫健的步伐,打造出如此惊人的精品工程?在跨入2008年新年之际,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刘文洪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在与其采访交流中,刘社长道出了他们连续6年获得9个中国新闻奖的“苏州日报现象”奥秘。  相似文献   

11.
牛年12月3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大会通过决议,将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平遥古城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而且成了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提供的报告中给平遥古城这样的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2.
大同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三朝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大同又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享有"煤海"之称.这颗镶嵌在晋、冀、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塞上明珠本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但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在发展和保护互相撞击的怪圈里徘徊.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截至2006年,百万人口的大同市竟没有一部成型的城市建设规划.拍脑瓜决策、建设性破坏、无规划拆建,使千年古城面目全非.和全国其他一些城市比,大同明显落伍了.  相似文献   

13.
苏州古称“勾吴”,后又在此建立“吴国”,这是苏州被称为“吴”的由来。吴文化的“吴”字,起源于政治概念中的“勾吴”,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衍化为地理概念中的“吴地”和文化概念中的“吴文化”。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区域,习惯上把苏州历史文化称为吴中文化,即吴文化的代表,故苏州历史文化又称吴文化。一、吴文化对苏州古城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吴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征,其中鲜明的水乡文化色彩、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精巧细腻的文化品位等是其主要特征。吴文化自我塑造的开放性、交融性与创造进取精神是其突出的“个…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奥运档案工作在北京市全面展开.5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奥组委正确领导下,北京市档案局(馆)以在历届举办城市中留存最完整、最齐全、最系统的奥运档案为目标,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密切合作,深入动员全市档案部门广泛参与,共同推动奥运档案工作的发展,为留存珍贵奥运档案遗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老苏州”心中,一个地名就是一个典故,可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这一二十年来,苏州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老地名在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6.
一 2005年夏末秋初,我来到了山西,来到了平遥. 眼前赫然矗立着一座迤逦延伸、蔚为壮观的古城墙.这便是我国现存无多的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平遥古城了.平遥古城墙始建于2800多年前的西周,早于秦长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近来,几则各地文化发展的新闻颇令我吃惊。报道说河南开封千亿打造汴梁旧都,又听闻山西大同动用百亿元进行古城再造。记得我去大同的时候,这个城市到处叮叮当当,原来是为了把自己穿越到大唐。但是,河南汝南县梁祝镇打造的"梁祝故里"已经荒凉;苏州的佛宫金碧辉煌,却毫无  相似文献   

18.
苏州,古称“吴门”,距今己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苏州最早是春秋时吴王阖闾所筑的城市,因此别称“勾吴”,是“吴”的起源。宋代贺铸在其《锦缠头》词中云“请游吴门,千载更风流”。这是苏州被直接称为“吴门”的较早记载之一。古时吴门处长江三角洲,交通方便,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称鱼米之乡。经济的繁带来了文化的发展。古时吴门,早有文人荟萃之称,据史籍资料所载,历代吴门的文学家就有数百人之多,其中为  相似文献   

19.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城建档案是记载城市建设发展变迁历史的载体,是一座城市变迁的记忆.每一页档案、每一张照片、每一段录像,都包容着城市建设的片段,印显着城市发展的足迹,留存着城市变迁的记忆.城建档案馆是一个储存城市记忆、讲述城市建设历史故事、展示城市发展变化轨迹的地方.2007年新民市提出了"建设新新民冲刺百强县"这一宏伟目标,新民市的城市建设步伐发生了质的飞越.  相似文献   

20.
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它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城墙、街道、寺庙、店铺和民居,具有突出的历史风貌和明显的地方特色,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被命名为国家历史化名城,特别是列入世界化遗产以来,这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城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平遥古城知名度的不断攀升,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成为平遥极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平遥古城成为山西晋商化旅游的龙头。2005年,平遥古城共接待游客73万人,门票收入575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3亿元。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快旅游发展与国际接轨。平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平遥古城建设成为国际更具知名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晋商化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档案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优势,积极主动地寻找工作切入点,努力为建设晋商化旅游中心城市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