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作了全面明确的表述,这一表述包含了六层涵义,同时,从全国的层面上,报告还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是全国各地方实践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各地方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各地的建设只有真正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具体的方针、政策,才能合规律合目的地顺利进行,才能实现变革中国现实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当是继承其精神实质,发展其理论体系。当代实践中产生的现实社会主义就是这样出现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这样出现的。现实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出现的曲折,是由于固守经典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非精神实质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论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架构,并阐述了这一理论体系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处于低潮之时,当代资本主义却得到长足的发展,处于"相对繁荣"时期.但是,资本主义本质依旧,其不可克服的固有矛盾决定了它最终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内在的优越性,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前途光明,不可战胜.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现实依据,其形成经历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三个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在全面恢复国民经济之后,随即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向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计划经济虽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但主要还是在摸索中前进.“只争朝夕”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体制日益僵化.到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与缓和,中国经济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方略.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随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国经济规模发生质变上了台阶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从实践出发,从生产力标准出发,坚持两点论、重点论、扬弃论,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7.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性质完全相反,它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分支,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潮。在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准确把握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区别的前提下。我们应从意识形态角度对其坚决批判,而在国家交往、党派联合或社会力量的争取方面,结合实际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深刻理解文化、文化自信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各种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争论十分激烈.有必要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详细的论述,客观全面地剖析它的功过是非,更重要的是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不同本质.我们可以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某些经验,但绝不能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着重从历史的角度对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具有相辅相随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契合于全球化的进程,并试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保障作用,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它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其根本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提供根本保障。进一步发挥其根本保障作用,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外延。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党的"十七大"文献,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体系进行了概括,最终回答我们在20年前提出的"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内容共分五个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论、流通论、分配论、消费论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延续,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它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有别于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条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在于其所包含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历史统一性。这些理论成果在形成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引发了党的领导人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每一种理论都有其自身特点,因而因为参照物不同,呈现出多样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理论也不例外,它的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择其要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性、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建国五十周年,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巨变。 其发展均是在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遵循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逻辑;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 选择;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中国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和伟大成就;把中国社会主义推向 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7.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其伟大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涵之一,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苏区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并且统一于培育和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建设实践为基础,以有机互动的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和生态哲学为理论形态,并在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开拓时代眼光、彰显时代精神的过程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子系统"和"优势子系统",从根本上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处的历史阶段、所要完成的根本任务以及现实途径,因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起着奠基的作用。它们保证了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20.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做出的历史的抉择。我们在不断推进社会全面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