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褚涓 《教师》2011,(8):42-4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整体考虑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儿童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笔者在长期从事第一学段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这一学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另外受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他们在读题时的理解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1~9年级各阶段朗读训练都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教学目标的概述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文学教学目标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进行表述,一共分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1]。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提出了关于文学教学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写字时,“能按笔顺规则用铅笔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所谓“400万字以上”,是指九年中各个学段课外阅读总量的总和,具体分解为: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阅读量随着学段提升不断递增,阅读量的导向是很明确的,增加阅读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听说读写能力。从阅读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1~9年级各阶段朗读训练都有明确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第三学段(5~6年级)到第四学段即初中各年级提出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到"用"再到"能用"虽用词略有差别,但真要落到实处、训练到位,不下真工夫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之下将九年义务教育按年级划分四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第一学段的写作称为写话,二三学段的写作称为习作。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对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实的小学语文习作弊端颇多,学生写作现状差强人意。笔者根据小学实习经验对小学语文习作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小学语文习作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郭森明 《江西教育》2002,(21):18-19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也能得到发展。为此,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学习时间中的每个学段(第一学段是指1~3年级,第二学段是指4~6年级,第三学段是指7~9年级),《…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以及"想想做做"1~4题。教材简析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10.
朱丽茗 《考试周刊》2013,(33):49-5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的新理念和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结  相似文献   

11.
<正>一、遵循初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评价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七-九年级学生放在同一学段(第四学段),并对该学段的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同一要求,这只是第四学段(七-九年级)的一般性目标,但每个年级的学生所能达到的写作水平还是有明显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一学段(1~3年级)两步应用题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如果充分认识其教学的重要意义,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引进开放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克服定势思维模式等,就可以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第85~86页例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4.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各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求学生学会写汉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会写800-1000个汉字,这么多汉字数量的比重占了九年学习中要求会写汉字中近三分之一,如何有效地教会孩子学会写这些么多汉字,这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富有挑战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韩锋 《小学生》2010,(11):36-36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三个学段(1-3,4-6,7-9年级分别为第一、二、三学段),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整体性,各学段(特别是第二、三学段)之间数学课程的联系更是密切。为了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使七年级的学生能够顺利自然地适应新学段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16.
部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把小学思品课与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课程结构的。在小学阶段又划分为三个学段,小学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具体标准的前面,有一小段综述:“采取以图为主的形式,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7.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 ,我们对九年义务教育三、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英语第一册 (上 )进行了修订 ,今年 9月将在全国各地投入使用。教材从内容安排、编排结构到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建立初步的语感 ,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开发智力 ,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了解文化差异 …  相似文献   

18.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设计理念创设活动情境,促进新知建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学了可能与一定,初步体验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四年级)和初步体验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第二条:"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以此为核心编排了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对于学生作文,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第三学段叫“习作”,第四学段叫“写作”。写话,就是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乐于写话,养成“我手写我口”的习惯。学习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模仿中学习,让学生效仿自己阅读的文章,进行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学生经历了习作,形成了写作能力,对自然、社会、人生已经具有自己独到的体验。他们常常借写作有主见地、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内心感受,写出的作文常常夹叙夹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