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志军 《教师》2011,(8):76-76
做人要有涵养,做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具有涵养。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它最初出自李清照的《词论》:"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章作新声。"涵养是指修身养性,它出自朱熹的《答徐子融书》:"就平易明白切实处玩索涵养,使心地虚明。"涵养是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它出自罗大经《鹤林玉露》:"言少不更事之人,无所涵养,而骤膺拔擢,  相似文献   

2.
吴静 《考试周刊》2013,(86):172-172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为政》,它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3.
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修订稿)语词分册331页解释“六尺之孤”说:“古指未成年的孤儿。《后汉书·李固传》:‘今委君以六尺之孤。”197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376页照搬此说。 其实,“六尺之孤”不是出自《后汉书》,而是出自《论语·泰伯篇》,原文是: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修养或涵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与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具体体现在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修订版《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英语课程的学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常用的成语来自佛教典籍:如“盲人摸象”出自《涅槃经》和《菩萨处胎经》。“水中捞月”出自《摩词僧祗律》。“借花献佛”出自《过去现在因果经》。“昙花一现”出自《长阿含经》:“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作茧自缚”出自《楞伽经》:“妄想自缠,如蚕作茧。”;“随心所欲”出自《无量寿经》:“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现身说法”出自《楞严经》:“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材《读本》选入了《荆轲刺秦王》,它是《战国策》精彩的篇章之一,特别是对易水送别场面的描写,更令人回肠荡气。其中“发尽上指冠”,能说成“怒发冲冠”这个成语吗?不能。“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是  相似文献   

7.
关于“两袖清风”一语的出处,一般都认为出自明代于谦的诗中,以后又有人认为最早见于元代魏初之诗,这些皆持之有据。去年第10期《文史知识》杂志曾发表文章为此语辩析考证。文章认为,“两袖清风”的本义是指人迎风潇洒的姿态。它最早见于元代陈荃的《夷白齐稿》卷11《次韵  相似文献   

8.
据《咬文嚼字》报道,由广大读者推荐,经语言文字专家多次讨论评议后共同选定2010年十大流行语。一、给力。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引申指酷棒爽。它出自网友配音的日本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2010年11月10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四十回写行酒令,黛玉有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此语出自王实甫《西厢记》,但与原文有明显不同。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注释说:“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系改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中张生唱词:‘纱窗外定有红娘抱’而成。”是谁改的呢?注文中没有说。看来是指小说作者。恐不尽然。改这一句的当为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圣叹在  相似文献   

10.
毛遂自荐辨     
毛遂自荐是一个使用频率十分高的成语,它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有类似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起承转合最早指诗的作法,出自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文章的结束。泛指文章做法。也就是说起承转合的外延扩大到了一般文  相似文献   

12.
“百炼钢为绕指柔”出自“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西晋刘琨《重赠卢谌》)。意思大概是:谁能料想一柄钢剑经过千锤百炼,竟然柔软到可以缠在手指上。百炼钢成绕指柔喻义广泛,现在我把它用在一年级小学生指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是有一番道理的。  相似文献   

13.
“三部曲”源出自古代希腊,它是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古希腊悲剧的始祖埃斯库罗斯写的戏剧多是“三部曲”。例如《普罗米修斯三部曲》,即《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后来,“三部曲”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  相似文献   

14.
王有鹏 《教书育人》2012,(31):38-39
"怀瑾握瑜"一词出自屈原之口,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涵养有素"一词则出自朱熹之口,意思是君子要有较高的涵养。为人师表的我们,自然应该做怀瑾握瑜、涵养有素的教师。一、安贫乐道,静修心志古今中外,一切不愿平庸的人们,都是安贫乐道、静修心志的。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足见其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无疑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相似文献   

15.
“因材施教”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材施教"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九》:"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其中"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指的是人,"施"是实施、根据,"教"是教育、教诲。《现代汉语词典》中"因材施教"被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  相似文献   

16.
很多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大体上说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褒义变贬义,中性变贬义,贬义变褒义,贬义变中性。一、褒义变贬义例1、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神大旨,不刻意于一字一句的解释,属褒义。现多指读书学习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深入钻研,变成了贬义。例2、明目张胆出自《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原指很有胆量,敢作敢为,含褒义。现指无所顾忌,胆大妄为,成了贬义。例3、想入非非出自《楞严经…  相似文献   

17.
上面这个习题答案出自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二年级第二学期用《初中地理同步·单元练习册》第56页。很明显,这里的“首都”是“首府”之误。首都,是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政治中心。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首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首府,指自治区或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西藏是我国的一个自治区,拉萨是它的首府。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五册的《触龙说赵太后》后有一道练习題:“未填沟壑而托之”。五省(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编委会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对这个“之”的解释是:“代词,指太后。”说它是代词是对的,但说它指太后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9.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旦在《书·舜典》中叫“元日”,在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在我国古代元旦一般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相似文献   

20.
“春秋”是一个常用的词。你知道吗?它的含义是丰富多彩的。它可用来代指时间,指整个一年。例:蝼蛄不知春秋。弹指间便是十个春秋。它用以指人的年岁。例:春秋方盛(正当壮年)。春秋鼎盛(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它特指孔子编修的一部史书,即《春秋》例:《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指编年体史书,或用作历史掌故著作的名称。例:《左氏春秋》(又名《春秋左氏传》),即《左传》。《左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属编年体的史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