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蓟小玲 《教师》2011,(7):79-79
那天的语文生活课,是一次采访的练习。我喜欢让我的学生享受语文生活的乐趣。生活处处皆语文,我希望我的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所以在平时语文乐园的教学中,我会很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那天下午我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给学生上课。教学内容是三年级"语文乐园"八的采访训练。  相似文献   

2.
3.
<正>学校里要求我们举行一次电话采访活动,采访什么呢?冰冰是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作文写得不错,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你知道她是怎么写好作文的吗?嘿,这里可有一个小秘密:她说,每次写作文前都要电话"采访"一下她那个在报社做编辑的小姨,让小姨传授绝招。瞧,这会儿她又拿着第五册基础训练8的作文要求开始电话"采访"小姨了。冰冰:喂,是小姨吗?我是冰冰呀。小姨:哦,是冰冰呀,你好啊!有什么事吗?冰冰:我们又要写一篇作文了,请您给我指导一下。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理念 由于本次口语交际训练话题互动性不强,而口语交际课就是要在交际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为此,教学时首先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敢说、愿说,这样才能实现交际;其次,要特别注重训练的层次性,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老师生气。”这首流传在学生中间的打油诗真实地反映出许多学生写日记的被动心理。而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每天面对78本足足一尺多高的日记,也实在有些吃不消,根本不可能做到篇篇都逐词逐句地批改。许多时候只能走马观花地翻翻,然后估摸着评个等级而已。我请教了其他一些老师,他们对日记的处理也都着实很苦恼。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老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就是习作,无话可说,空话、假话、大话在学生的习作中屡见不鲜。我觉得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将习作和生活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正好班里要调位,我借机把习作训练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习作实践中感受到习作不是为了“应付差事”,而是生活的需要。原本打算只进行一次习作训练——《关于选择同桌的申请》,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出现了我未曾预料的情况。于是.我又安排了一次习作训练。  相似文献   

7.
今天一上课.我走到窗台边,把插满鲜花的花瓶端到了讲桌上,仔仔细细地观察起来。学生有点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8.
王春平 《青海教育》2003,(11):24-24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中主要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学生都想“说”,起到生趣、激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当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我们老师也感到头痛。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作文质量更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那么如何搞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四要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强化语感训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课标》)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语课标》在“基本理念”的第一款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第二款中又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最后,《语课标》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11.
刘南琦 《大学生》2012,(9):30-31
中国传媒大学大一的刘南琦通过微博@姚晨的方式,以惊人的转发量,最终联系上了姚晨本人并成功完成采访功课。3月23日,在姚晨发布了采访照片后,各路媒体纷纷联系刘南琦同学要求采访,都被她婉拒了。在此,特别感谢小刘同学就此事第一次接受采访,并把此次采访经历分享给了《大学生》杂志的读者们。  相似文献   

12.
早上,值周的李老师照例站在学校门口,迎接着学生们的到来。他一边检查着学生的卫生、着装、礼仪、标志佩带,一边接受着学生们的问候。一声声“老师好”让李老师的脸上露出了幸福和满意的微笑。这时,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连声招呼也不打就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学校。  相似文献   

13.
写作能力是语素养的综合体现。本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体,从自然,社会,家族,学校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并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4.
祺卓 《家长》2010,(8):91-93
“请家长”不应该只是老师惩罚学生的手段,而应该成为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并成为激励学生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深入人心,口语交际的教学也越来越得到广大语文老师的重视,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取得了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口语交际课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陈红燕 《湖北教育》2006,(12):27-27
林铛,小男孩,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母在外经商,生活起居、学习监护皆由爷爷奶奶担当。几代单传,家中视之为掌上明珠,十分娇惯溺爱。林铛的生活虽谈不上锦衣玉食,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能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2.运用生活资源,丰富写作素材。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突出“第一次”带来的特有的感受及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这个周末,儿子的语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作题——描写秋天。我关心地问他准备写什么,儿子一脸的苦恼,答道:“不知道。”怎么办?怎样指导刚上三年级的儿子写这篇作?我思忖着。带着他上网搜索,或到小学生优秀作选上找一篇来“借鉴”,甚至让我这个做初中语教师的爸爸来“捉刀”……理智告诉我这些做法都不可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好“说”的训练呢?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的做法是,依托教材,充分利用现有的说话资料———课文,多方面强化学生“说”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感悟教材———以说导读,训练复述能力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脍炙人口的文章,要不断地读、不断地感悟。如果说读中感悟、理解主要借助于内在言语进行的话,那么将读的结果表现出来就必须把内在言语转化为口头(或书面)语言,而内在的言语作为阅读中思维的媒介,也只有通过外在的言语的…  相似文献   

20.
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五年级.我以为我了解这群孩子,对他们的得失和需求了然于胸。这种自信使我常常得意忘形:这些孩子太幸运了.幸运地碰到了我这样一个愿意相信、理解、宽容他们的老师;他们太幸福了,他们的老师——我,常为他们的幸福、快乐而反思着,学习着。就在我“沉醉不知归路”的时候,一条来自家长的短信在我的心中激起不小的涟漪——她告诉我,自己的孩子说班级有同学收费租借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