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锡良先生《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是对古汉语虚词进行个案研究的一篇力作,但文中对甲骨文、金文中“于”字用法的归纳还有可补之处。喻遂生师据此做《甲骨文介词“于”用法补议》,对甲骨文“于”字的用法做了详细的补充。对西周金文“于”的用法尚可做以下补充:“于”带谓词宾语;“于”引进时间;“于”字结构的状语用法;“于”字结构的连用。另附“于”的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2.
population是一个集合名词,它的用法有时较为特殊,所以很容易用错。下面略议一下它的用法。一、population常与定冠词the连用,作主语用时,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例如:Theworldspopulationisgrowingfasterandfaster.全世界的人口正在越来越快地增长。Atthebeginningofthetwentiethcentury,theworldspopulationwasabout1,700million.在二十世纪初,全世界的人口大约是十七亿。二、当主语是具体表示“人口的百分之几,几分之几”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例如:AboutseventypercentofthepopulationinChinaarepeasants.中国大约有百分之七…  相似文献   

3.
议"(冏)"     
新词新语研究是现代汉语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本文集中讨论了近期网络中被赋予新的意义的古汉字"(冏)",着重从"冏"的来源及流行、用法、与"冏"相关的词语等几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上一期我们讲了《夹叙夹议的写作要点》。其实",叙"和"议"在作文中的具体运用是非常灵活的。"夹叙夹议"是一种用法,"先叙后议"则又是一种用法。所谓"先叙后议",就是先描写、叙述具体的人和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顺理成章地发表议论和感想。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倒过来,变"先叙后议"为"先议后叙"。不过那是下一讲的内容,这一讲的题目是——  相似文献   

5.
But用法综议     
But用法综议王美玲,张晓梅But通常用作连词、介词、副词和关系代词.1.But作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对立的词语或子句,表示转折,多用来连接两个同等成分.例如:The,atherwarmbutrathercloudr.天气暖和,但是多云.Theoryi...  相似文献   

6.
楚辞是我国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它不仅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异于《诗经》古朴的四言诗,而且在语法上有其鲜明的特点,本文即从“兮”字和断句、字句的错置、虚词的用法、同义词叠用四个方面予以诠释。  相似文献   

7.
NMET’98第9小题是这样的:Dr Black comes from either Oxford or Cam-bridge,I can't remember_____.A.where B.there C.which D.that说明:此题最佳答案为 C.Which 此处为代词,其意义为两者中的“哪一个”,充当宾语.Which 是中学英语里一个很重要的词汇,其意义和用法相当丰富.为此笔者就其用法进行归纳总结,供参考.一、Which 用作疑问代词which 充当疑问代词,其意义为“哪一个”、“哪一些”,可以表明两者中的“哪一个(些)”,也可以指三者中的“哪一个”.其后可以和 of 短语连用.例如:Which is longer,this one or that one?哪一个长,这一根还是那一根?(二者中的“哪一个”)  相似文献   

8.
后置词是维吾尔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多变、语意抽象、功能复杂的一种虚词,它依附在名词或名词性的词之后,并用一定的格位形式组成名词——后置词结构,表达在句中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通过总结归纳维吾尔语后置词的来源、定义、分类以及语法特征的同时,也对后置词研究发展提出一点拙见,希望能为后置词的学习和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才旺 《青海教育》2004,(11):27-27
为了多给学生营造英语交际的氛围,多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实践机会,教师课堂上要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首先,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各个环节中,凡是能使用英语的地方都尽量使用英语。如开始上课打招呼用语,课堂用语,如打开书、跟老师读课文、布置作业、考试结果的总结等等。这样不知不觉就会使学生吸收了许多英语用法。使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还要在数量和速度方面加以注意。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毕竟有限,英语在课堂教学中所以占的比例应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10.
英语的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的引导词大致分为三类:A,连接代(副)词和连词whether;B,连词that;C、关系型代词what(=thing(s)which)。下面打算就这三类引导词的用法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旋旋”的语义与用法,探讨了 “旋旋”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说明“旋旋”的使用是唐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朱子语类》副词“旋旋”杂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旋旋”的语义与用法,探讨了“旋旋”产生消亡的过程,说明“旋旋”的使用是唐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旋旋"的语义与用法,探讨了"旋旋"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说明"旋旋"的使用是唐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共时层面上分析了“的确/确实”主观性程度在客观评注——客观/主观评注——主观评注——话语标记的差异。相应的,“的确/确实”出现的语境也有差别,表现在对照式语境——非对照式语境——独用语境方面。“的确/确实”在客观性的语体中出现频率偏低,这是其主观性特征的语体证明。“的确/确实”经历了单用、短语用法、形容词用法、副词用法的语法化过程。“的确”、“确实”在用法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程巧丽 《培训与研究》2009,26(10):39-40
在现代汉语中,代词的活用十分普遍,本文把它主要分为四种情况进行分析:一是人称代词间的活用;二是单、复数代词间的活用;三是表确指的代词可以用来表虚指或任指等;四是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从以上四种情况考察出代词活用的原因:一是代词自身具有不定性,它的指代对象可以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可变的活动空间是它们能活用的最主要原因;二是在有些交际中没有办法或是没有必要指明指称对象,也可以造成代词的活用。一般情况下,活用都是为了适应某种交际的需要,以求表达某种特殊的感情,加强某种语气。因此,活用好了代词,能使交际者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代词的活用十分普遍,本文把它主要分为四种情况进行分析:一是人称代词间的活用;二是单、复数代词间的活用;三是表确指的代词可以用来表虚指或任指等;四是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从以上四种情况考察出代词活用的原因:一是代词自身具有不定性,它的指代对象可以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可变的活动空间是它们能活用的最主要原因;二是在有些交际中没有办法或是没有必要指明指称对象,也可以造成代词的活用。一般情况下,活用都是为了适应某种交际的需要,以求表达某种特殊的感情,加强某种语气。因此,活用好了代词,能使交际者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时是这样说的: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谈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时是这样说的: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白”字是常常出现在人们口语中的。那次去学校的路上,耳边就飘过一句话来:“今天要是下雪,一早上我扫的地就是白扫了。”我平素好咬文嚼字,一时竟被这“白扫”的“白”字弄糊涂了。到了教室,翻开字典,嗬!真没想到“白”字居然有六种用法,而“白扫”中的“白”,显然是用来指“没成就的,没有效果的”了。扫了地地就干净了,这就是效果。下过雪又得扫了,这是另  相似文献   

19.
英语传统语法中虚拟语气体系复杂,它把所有表示反事实(counterfactual)和假设(hypothetical)以及情态动词过去时的用法都纳入了虚拟语气,这在实际应用中造成了混乱。本文认为现代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是古英语的残留,从定义出发只有两种形式:动词原形型和were型。在条件从句和程式化短句中也只有这两种形式是虚拟语气。  相似文献   

20.
初学者都知道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主要有两点:1.表示现在(即说话人的说话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2.表示现阶段(包括说话时在内的)正在进行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这种情况不一定在说话时发生,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