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谊 《出版史料》2011,(1):45-45
2010年12月8日凌晨,许老走了!他走得那么仓促,又那么平静。去世前夜,他留下一封催促美术分类全集尽快收尾的信就悄悄走了,他没有惊动任何人。中国出版界一颗闪亮的巨星划过长空悄然西沉。我们无比悲痛!  相似文献   

2.
郭闻捷 《青年记者》2007,(16):85-86
"我的电视,在心里我是要带着你一起走的。我爱你。"这是纽约一个名叫吉尼罗·加西亚的学生在父亲不让他看电视后开枪自杀前留下的遗言①。对于电视来说,这个"最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那  相似文献   

3.
新闻周刊:小平同志走了已经七年了。你们是不是非常想念他?在你们家里,每年会用什么样的形式纪念他呢?邓榕:我们非常想念他。每年的2月19日,是他的忌日。他老人家去世以后,什么都没有留下。他的遗体捐出来供医学解剖,角膜也捐献了,骨灰撒在了大海里。他这个人对于生死问题非常达观,一再明确地反复地跟我们交待,死后不留骨灰,不要修纪念馆,不要竖铜像,不要这些钢筋水泥的东西。他说与其修这些东西,不如多种几棵树。我们知道,他是想回到大自然中去。所以,每年到了2月19日这一天,我们就买好多花,每个人拿一个小花篮,妈妈带着我们全家所有在北京…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20,(8):10-17
<正>1.缘起拍摄《文学的故乡》蓄谋已久。日历翻到2012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先生。那时我正客居洛杉矶,从电视屏幕上见证了这一时刻。我突然意识到,纪录片应该为文学做点什么。意识来自鲁迅先生。中国电影繁花烂漫的30年代,没有一台摄影机为鲁迅留下哪怕一分钟的活动影像,没有留下鲁迅用绍兴口音朗诵《阿Q正传》的片段。待明星公司意识到鲁迅的分量带着摄影机赶来时,先生已经走在去万国殡仪馆的路上。  相似文献   

5.
追忆纪卓如     
蔡祥斌 《新闻前哨》2014,(10):86-86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名记者纪卓如同志,静静地走了。按照他生前的意愿,丧事从简,连骨灰也没有留下,只给他的亲友、他昔日的老同事、老部下留下不尽的哀思与怀念。纪卓如同志是广播记者的楷模。1984年夏天,又一批年轻同志加入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行列。为使这批新鲜血液尽快成长,台里专门举办了青年记者学习班,邀请纪卓如同志给年轻同行讲课。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迟发的访问记,当它和《新闻与写作》的读者见面的时候,敬爱的绍棠老师已于1997年3月12日晨不幸病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绍棠学长,你只有61岁啊!你是带着中国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走的,你是奉献出了倾尽心血刚刚完成的长篇力作《村妇》后走的。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你的走,给中国文学和写作事业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给热爱你的作品的千千万万的读者,留下了太重的悲凉……一年前,我刚刚调到《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工作,绍棠学长曾抱病约我长谈,给了这本刊物很多关注和支持。今年本刊第一期,他的大作《中国人点头才算数》刚发出不久,我们还等着他的新作,然而,他却匆匆离我们而去了…… 欲哭无泪,谨以此文,送敬爱的绍棠学长远行!  相似文献   

7.
张潮走了,走得匆忙,晚年退休之余,竟没有留下44个春秋新闻生涯的经验总结。他像许许多多编辑工作者一样,默默无闻地倾注心血于报纸,化成了集体精神财富,又静悄悄地离去。这里仅仅记录张潮主持人民日报总编室工作时期一些新闻标题,表示悼念之意。张潮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对于制作新闻标题,有很深的造诣。他在1958年开始主编人民日报要  相似文献   

8.
洗脚水里泡档案 1977年9月,梁晓声作为工农兵大学生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国家文化部报到,再由文化部安排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文化部内务管理工作百废待举,新制度没有建立,旧制度也没有完全恢复,档案管理多有粗疏之处.从文化部到北影厂二次分配时,竟然让他自己把自己的档案带着走.  相似文献   

9.
母亲离世后,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父母留下的照片非常少,1949年以前的几乎没有. 记得小时候,曾看到过父亲穿着长衫、戴着圆形眼镜的一张照片.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1967年底"造反派"来抄家,照片被当作罪证搜走了,而且一定是搞丢了,因为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那张照片.那是个寒冷的黑夜,"造反派"抄完家,就把父亲押走了.他被押出了家门,再也没有回来,那年我十四岁.  相似文献   

10.
太平轮后事     
开庭数日后,被告中联公司的股东只剩下周庆云。他本来也有机会带着全家和财产远走高飞,但他不想被人戳脊梁骨,决定留下处理赔偿事务。  相似文献   

11.
“天空虽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经飞过。”黄明短暂的人生虽然只有31个春秋,但却留下了一个条坚实而闪光的足印。大熔炉催生了他的“记者梦”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军营,黄明走进了军队这个大熔炉;因为热爱新闻,黄明回了他的“记者梦”。1987年11月,又是一个征兵的季节。18岁的黄明按捺不住自己对军营的向往,报名参军入了伍。这时,他心中装有一个“小秘密”,到部队考军校、学技术、入党、提干。当接兵连长带着他和几十个战友一起上了火车、又换了汽车、再上轮船,一路风尘来到山东胶东半岛一个荒凉小岛的海军某部时…  相似文献   

12.
去年6月间,韩仲民同志将他的新著《中国书籍编纂史稿》一书赠我,当时很高兴地匆匆翻阅过一遍。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一年的时间,仲民同志已经离开人间,他完全不应该走得这样匆促,然而病魔无情地夺走了他奋发有为的生命,这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今天我再次捧读仲民留下的著作时,往事和悲痛一起涌上心头,使我无法宁静下来。  相似文献   

13.
李岚  化冰 《出版参考》2004,(9):10-10
老牧师大卫走了。临走前,他留下遗言:葬礼要举行得简短、令人愉快。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的楷模———夏儒阁周德元张建松杜宏年他走了,走得那么匆忙。带着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眷恋,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夏儒阁永远告别了他魂牵梦萦的工作岗位。他用短短的49年人生,铸就了改革开放时代新闻记者的楷模。病榻上,他对弟弟感慨道:“你种田,一粒米是一滴...  相似文献   

15.
1978年,来自农村的赵国光,带着一身泥土芳香,跨进吉林日报社大门,开始了他酷爱的记者生涯。十年来,他走遍了全省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农家茅舍,贫困山区,抗洪前线,都留下了他辛勤采访的足迹。每年,他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农村采访,见报稿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字是一滴血”──记新华社记者夏儒阁张建松他走了,走得那么突然。带着人们的无限惋惜,新华社上海分社主任记者夏儒阁永远告别了新闻战线。1997年10月8日,上海龙华殡仪馆龙柏厅他的追悼大会上,来自上海各界为他送行的人们,一直站到厅外很远很远……“倾...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写作除了具有与报纸、广播新闻的相同之处外,还有它特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口播多写,为画面少写当摄像机对准播音员时,播音员占据了主要画面:他带着一定的权威播读新闻,观众听着他的播报;播音员和观众之间有一种感情上的交流。播音员播读的稿件为各种没有画面的新闻留下了一个位置:快到播出时间发生的突发性新闻、无法拍摄的极短的消息,录相效果不佳的新闻、没有视觉形象的  相似文献   

18.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相似文献   

19.
阿革,已走了,默默地走了。阿革是一位普通的新闻工作者,没有写过让人拍案叫绝的新闻作品,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他在一生中留下的是平凡的脚印。然而,川台的同行们总觉着,那平凡中隐约透射出不平凡的光泽。1阿革在川台藏语部从事文字编辑和翻译。藏语部主任王康荣说:“阿革像一头默默无闻的牛,踏实,卖力,从不踩假水。”领导上布置地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跑一跑,征求藏区群众对省电台宣传的建议和意见。他二话没讲,便背着笨重的双卡收录机,进入甘孜州,穿行在丛山峻岭中。没有采访专用车,阿革便在路上“打游击”,…  相似文献   

20.
张潮走了,走得匆忙,晚年退休之余,竟没有留下44个春秋新闻生涯的经验总结。他像许许多多编辑工作者一样,默默无闻地倾注心血于报纸,化成了集体精神财富,又静悄悄地离去。这里仅仅记录张潮主持人民日报总编室工作时期一些新闻标题,表示悼念之意。张潮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对于制作新闻标题,有很深的造诣。他在1958年开始主编人民日报要闻版的时侯,就力求新闻标题简洁、明快和形象化、口语化,给长期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版面面貌,带来了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