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设计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作后点评之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把课堂当做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做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一、转变评价观念--由传统走向开放 1.淡化习作,关注学生.批改作文是习作评价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传统的习作批改往往是教师不知疲倦地"精批细改",可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关注作文背后的主人--学生,而习惯于以成人的目光、成人的思维、成人的情感来进行作文的批改,把自己当做"主审官",不合心意则大笔一挥:"差"不合格""重做"等.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心理,学会用他们的眼光去评判,把批改习作当做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在与他们的讨论中用商量的口吻,委婉地指出写作中的不足,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  相似文献   

3.
徐燕秋 《广西教育》2012,(18):70-70
学生普遍怕写作文,既写不好,也不愿写。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把习作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呢?对此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阅读中积累素材,生活中激发灵感 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转变评价观念——由传统走向开放 1.淡化习作,关注学生。批改作文是习作评价的一个主要方面,而传统的习作批改往往是教师不知疲倦地“精批细改”,可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关注作文背后的主人——学生,而习惯于以成人的目光、成人的思维、成人的情感来进行作文的批改,把自己当做“主审官”,不合心意则大笔一挥:“差”“不合格”“重做”等。  相似文献   

5.
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习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用细腻的笔墨,倾吐情感,抒发情感,交流情感,让习作成为情感倾诉和交流的温馨的天地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情感交流式”的习作指导模式。 一、创设情境──诱真情 1.模拟“情场”,营造情感倾吐氛围。新课伊始,采用故事引题、谈话引题、情境引题等方法,创设并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或模…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1.顺应儿童天性。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把游戏与习作结合,正是顺应了儿童的天性。2.丰富学生体验。教学设计时,注意创设让学生访问、观察、参与、交流的情境,加强习作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用自己真挚的、丰富的情感叩开学生乐于习作的那扇窗是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写真情实感之作,抒内心深处之情,使学生真实的情感在习作中自然流淌。那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8.
习作话题的选择与设计是习作有效进行的前提.然而,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了解得还不够,习作话题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情感苍白.另一方面因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采取封闭式命题方式,使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严重阻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欲望,造成不少学生的习作与生活严重脱节,以致他们的作文“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相似文献   

9.
<正>习作话题的选择与设计是习作有效进行的前提。然而,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了解得还不够,习作话题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情感苍白。另一方面因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采取封闭式命题方式,使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严重阻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欲望,造成不少学生的习作与生活严重脱节,以致他们的作文"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习作话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评语应当关注学生情感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评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来关注学生,来唤醒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应该确立一种意识:习作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相似文献   

11.
习作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习作的简单评价和指导,更是一次以文章为载体的师生良性交流,有时甚至是一次难得的因材施教的机会。所以教师的习作评语不仅要在写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个性等方面进行人文引导。变理论说教为情感交流,变居高临下为平等对话,变单独作业批示为全方位的互动式交流。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习作练习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让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表达内心所想所感的训练。本文通过案例说明,阐述了语文教师应在习作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把对生活的观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通过自由的情感表达呈现于习作之中。  相似文献   

13.
金玲萍 《考试周刊》2014,(19):40-41
习作是人们交流情感、沟通心灵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实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习作的过程是人们展示生命的原生态,进行生命独立的过程,也是心灵对话的过程,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习作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其归结点应从对生命的点化或润泽,从对人生的体悟,对人的回归的角度思考,绝不能把写作只建立在"写"的层面,而应把它看成人的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让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和谐统一,从根本上提高习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作文不仅仅是一种教学,一种训练,更是一个人生活的表达,是一个人心灵的产物。所以,在习作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情感的体验、表达的惬意、交流的快乐,以此消除学生习作的恐惧。  相似文献   

15.
柴月午 《甘肃教育》2020,(5):170-170
习作,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自己的笔尖流淌出来,让学生通过文字记录生活、记录成长,达到情感交流。这本是一件自然而然、挥笔而就的事情,但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面对习作都有畏难情绪。那么,如何让学生喜爱写作,让写作变得轻松呢?以下是笔者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保留本真,尊重原创原创文字,是学生习作时最直接的情感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一、我对习作"自得其作"的理解所谓"自得其作",就是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获得作文的自由。一旦学生把写作文当做"交流""表达""随笔""说心里话"的需要,"爱写""我要写"就会成为必然的追求。二、学生的习作"自得其作"吗小学生并不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但大多数学生写作文常常是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有些学生一听"习作"两字就头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根据当前学生厌作、套作的状况,习作教学应植根于生活,走生活化道路。应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摄取素材,观察感受生活,丰富提炼素材;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的基础上,活化积累,激发倾吐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倾诉,随心所欲倾吐,把生活源头引入作文;同时,把生活和作文集合起来,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并通过讲评、交流、发表、写生活日记等活动,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他们善写、乐写、坚持写,养成写作的习惯,让习作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各学段习作的目的与要求做了一定的调整。"知识和能力"方面,降低了小学阶段学生习作的难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鼓励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过程与方法"方面,把注意力集中在写作实践上,重视读写结合、学用结合。作为一线教师,只有正确落实新课标理念,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呢?下面谈谈有关习作教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习作批语是师生之间一种最直接的情感交流。要使批语不被学生视作无用之词、无情之物,就不能简单了事,老师要做个"有情人",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其中,寄情于批语。一、极力赞赏,以情激情对于学生的习作批改,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学生怎么做的层次上,更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评判,要善于发现学生每一篇习作中的闪光点。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大多愿听、乐听赞扬的话。所以,对于学生习作中任何  相似文献   

20.
指导三年级学生写《我喜欢的小物品》习作,要求学生自选一件小物品,先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文章写具体。习作指导设计按“作前准备——示范观察——独立观察——互相交流——执笔写作”的步骤进行。一、作前准备习作前,教师要求学生从家里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小物品带到班上,这物品可以是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小工艺品、玩具等。并初步想想:这物品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评析:让学生自选物品为写作对象,可满足学生习作兴趣,也可避免习作千篇一律,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与表达的能力。二、示范观察上课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