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是刘纲纪美学中的重要问题。刘纲纪基于实践本体论,把情感理解为人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情感的主观性中包含了客观性的社会内容,艺术表现的对象根本上是现实,情感是中介。艺术表现的情感是直观到人的自由本质的情感。情感处在中国艺术与美学的核心位置,氏族时代重视血缘亲情是中国艺术与美学重视情感的历史文化根源。儒家的仁以血缘亲情为基础,仁的实现就是美的实现。道家美学具有超越差等之爱而兼怀万物的博大情怀,楚骚艺术极重情感缘于楚国更多保留了氏族社会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一、悲剧性与悲剧精神在美学理论中,悲剧性这一范畴一般简称为“悲剧”。悲剧性是把社会生活中的不幸与苦难、痛苦和毁灭的现象当作审美对象,对悲剧主人公在遭受到不幸与毁灭时所持的态度进行审美的判断和评价。换句话说,美学悲剧性是从人生过程中的不幸、苦难或生命毁灭的现象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美,并对这种苦难中的美进行审美判断与评价。因此,在美学悲剧性的领域中,往往把其他类型的美,诸如和谐之美、自然中的优美、形式美及喜剧性的欢笑之美排除在自己的对象之外。文学与艺术悲剧性作品,正是对生活中的不幸、苦难、毁灭等生命痛苦现象的集…  相似文献   

3.
一、用美学来观照和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一)艺术之美 艺术和美密不可分,艺术之美是美的重要内容。人们谈到艺术必然会联想到美,在人的观念中已形成了关于艺术和美的最为朴素的感觉。艺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和审美范畴的集中体现和典型形态。就美学而言,它主要以艺术为研究对象,艺术也一直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通过研究艺术,我们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各种审美现象。黑格尔认为:“美学的正名,应该是艺术哲学”。换言之,美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艺术。或者说,美学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还有,人们也把“艺术”一词理解为“创造新方法或创造性地使用方式方法”。事实是,新方法的创造和方式方法的创造性使用,既是美的要求,也是美的表现。科学揭示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和既有方法的创造性使用本身便是美的。一言以蔽之,艺术的标准就是美的本质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窦建军 《考试周刊》2013,(89):19-20
一、真实美是电视新闻的生命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研究现实的,它存在于现实美之中。电视新闻在于声画的现实表达。通过对现实的如实描述再现生活中的美的真实存在。人们通过辨别真与假、善与恶、丑与美,认识本质和规律,并通过思想引导日常行为。形成美的道德概念和准则,用之于社会实践。再在实践中传承、发展和创造,从而取得最大愉悦。  相似文献   

5.
艺术创作是作者以一定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把现实的社会生活升华为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以实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表达的思想理念为目标的创作过程。艺术创作的目的是让受众通过艺术作品得到情感共鸣和思想理念认同,用作品的感染力传播创作者的世界观和思想情感,从而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感受和深刻思考。歌唱不仅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歌唱者的艺术创作过程。歌唱作为艺术创作特定的艺术形式,思想性是其艺术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直觉与顿悟:古典美学中的感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兴在我们的审美活动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是艺术生成的源动力,也是欣赏活动中兴致和韵味得以激发的源动力,是一种艺术直觉,也是一种情感顿悟。中国美学中的感兴主要就是沿着这两条主线向前发展着,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在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研究中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艺术和美的关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有人把艺术等同于美,比如西方占典美学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美,艺术的美在于和谐、宁静、典雅,所以西方古典美学主要是研究艺术,黑格尔的《美学》就是通过研究艺术来研究美学问题。但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观点又认为美不等于艺术,美只是艺术诸本质中的一个本质,艺术除了美之外,还包含着其他社会因素及艺术自身的东西,所以又出现了与传统美学不同的以艺术为研究对象艺术学。从美术  相似文献   

8.
美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的科学。它探讨美的本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创作的规律等等。美学同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艺术理论等有着密切地联系。电化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美学问题。因此,几年前电教界就有人提出高等学校电化教育专业开设电教美学课的建议。然而,时至今日这一倡导也未能得以实施。究  相似文献   

9.
美育属于美学的范畴,准确地说是美学的一个分支。美育的任务是全面培养人的感知美、鉴赏美和进行评价的能力,以后逐渐形成人对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具有一定的接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等审美活动。对于所有审美对象都可以用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检验。艺术一方面应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媒介,另一方面则是肯定自我、陶冶性情、进行自我教育的手段。一般地说,美育有三种职能:认识评价作用,审美联想作用和美感教育作用。美育的认识评价作用,即以审美方式在个人精神物质生活中和国家政治文化、社会关系范围内起情感净化和思想疏导作用;审美联想的观点则着重于在审美中的想象的展开,把同时代的艺术潮流和反艺术潮流联  相似文献   

10.
在构想美学原理体系之前,首先应当界定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我们认为,美学是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为轴心,把美与艺术、美的欣赏与审美创造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进行宏观观察,又进行细致分析的一门科学。美学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美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人们始终在生活中寻觅着现实美、艺术美和行为美,且不断审视、感受、领略其中美的真谛,用来培养情趣、陶冶情操,使我们向美的生活靠近,使我们趋于完美。美不仅存在于文学艺术、自然环境及现实生活之中,在小学体育中自始至终都体现着美,小学体育中的美是自然美和艺术  相似文献   

12.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黑格尔派的美学观点,提出美是生活的定义,肯定了美在现实生活之中存在的意义,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解释。车尔尼雪夫斯基为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存在着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13.
1 再现与表现做为一对美学范畴,在传统理论中被归结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再现的主要对象是客观的外在现实,表现的对象是主观的内在情感。艺术史研究中关于艺术发展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流的划分,主要是基于这种区别。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较为流行的看法是西方艺术重再现,因而创建了“典型”理论;东方艺术重表现,因而发展了“意境”理论。尽管有些同志对此提出异议。但也只是认为东西方各有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并不存在以哪一个为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审美情感的鲜明特点是较少沉溺于单一情感的体验而素尚多味性。特别是作为审美情感主要形态的悲与喜,在艺术作品中总是彼此渗透、互补共生。喜剧暴露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用嘲笑和讽刺加以否定。而悲剧作为另一种审美形态,又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主要从音乐以悲为美的历史渊源、本质特征、音乐喜悲的原因等方面谈音乐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5.
论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美学的重要范畴,它涉及到美的本质、自然美等问题,也涉及到整个美学体系的建立问题,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什么是审美关系?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和苏联的许多美学家都把它说成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苏联哲学研究所、艺术史研究所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一书,把审美关系归结为人对现实的"审美感知"、"审美感受"、"审美享受"、"情感评价"、"自我认识"的关系,归结为人对现实的"艺术掌握",归结为"一般意  相似文献   

16.
在审美领域里,文学作为审美对象得到日益充分深刻的研究。然而,同样以文字符号为信息载体、为物化形态的实用文却遭到冷落。美学将眼光更多地投入距离生活现实最“远”的“纯”的深层地区,但是随着非审美信息在生活中的增强,那些将“纯”美与生活直接联系起来的力量的增长,原本产生于功利而后似乎又脱离功利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又重新深入到生产形态中,我们面临的是“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同样的结合,技术结构和审美表现的同样的结合”①的局面,无论就劳动生产过程,还是人们生活其中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民族的声乐艺术都是在不断地发展与积累中逐渐形成的艺术成果,作品中所包含的美学意蕴是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的,并通过具体的演唱实践体现出来。声乐作品中的美学意蕴承载着作品的情感表达与艺术价值体现。通过作品中对于艺术之美的诠释,让我们对作品的美学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知。本文通过对藏族声乐作品的美学构成,了解藏族音乐在传承与发展中的特点所在,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在藏族声乐作品中对于美学传统的展现。  相似文献   

18.
崇高性是悲剧艺术最基本、最具社会意义的美学特征,千百年来不仅许多艺术家和理论家对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而且古今中外无数杰出的悲剧艺术,通过它们的悲剧冲突、悲剧人物和审美效果充分体现着悲而壮烈,悲而英勇,悲而畅快的崇高美,使悲剧艺术散发着恒久迷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以悲为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虽成熟于魏晋六朝,而其成长过程则相当久远,一直可以追溯到先奏时的南楚文化。楚国以其尚美、敏感的文化传统,融合了中原的理性主义,构造出瑰丽凄迷的楚辞美学。汉代以后,文学创作受楚辞影响很深,而文人群体的出现给这种美学传统带来新的特点,即为悲而悲,为艺术而艺术,是为所谓的“以悲为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代美学面临的困境,指出以艺术为中心的本质主义美学观,美学研究者固守的精英文化观念对世俗生活的拒斥态度是造成当今美学与生活疏离的原因。美学要走出困境必须走向现实、走向大众、走向生活,我们提倡"生活美学",它的产生是美学学科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它是人类学思维范式对应的产物,生活本身与美本身在本体论上是统一的。对待社会生活诸多的审美文化现象美学研究者应持宽容的态度更多地纳入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