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爱的哺育。爱是快乐与信任组合产生的复合情绪,爱是施爱者积极主动地"给","给"不是为了"得",但"给"必然会带来"得"。父母爱孩子就要注意孩子需要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点,合理满足孩子需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要以身作则,获得孩子的信任,同时,坚定信念,无条件地信任孩子,让孩子具有生活的底气;父母还要积极主动地给予孩子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使孩子具备"给"的意识、习惯与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1.寄宿制孩子≠半个孤儿院儿童尹建莉老师的一个结论是:"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其实是她偷换了概念,将"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与"遗弃孩子"画上了约等于号,也将"寄宿学校"与"孤儿院"归为一类了。这完全是两码事。家长不是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以后就永远不管不问,孩子平时在学校可以给父母打电话,周末就可以回家团聚。就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依然可以感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这是"真理",所以,孩子有"病"需家长吃"药"。家长改变了孩子就能改变——这是"硬道理",所以,想要孩子变,家长自己先要改变。但是家长改变远比改变孩子难得多。家长希望孩子优秀,希望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原则、  相似文献   

4.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形成"我是谁"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自尊心极强的阶段,面对一系列的当众屈辱,一般孩子都承受不起这样沉重的打击,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善表达的孩子。而父母如果仍然像以往一样要求他、批评他,只会起到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负作用,使孩子的问题更趋严重。即使一些孩子眼下不出现异常,也可能成为以后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本案中的李铭从小是一个听话、省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是容易受伤害的孩子,他们往往不善倾诉内心的苦闷。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父母尤其要关心他们内心的感受。在家庭教育中,建议父母:从小要允许孩子适当顶嘴,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父母在家里也代表了"权威",孩子跟父母"顶嘴"需要"反抗权威"的勇气,所以,"顶嘴"的孩子也更具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母婴世界》2010,(5):33-33
孩子是我们的"润滑剂"孩子是父母的开心果争吵正一触即发,孩子突然插一句:"你们争吵,也要学会文明一点呀。"孩子一边说笑着,一边做着鬼脸,甚至还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网友在论坛发帖称:一些家长一直在讨论要不要给孩子买个窃听器手表,以此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确保孩子的安全。而在上海,某小学有多个孩子佩戴了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学生还没放学,教师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许多家长给孩子购买这种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保护孩子"。"保护孩子"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充满正面效应的理由,许多针对孩子的粗暴介入,都是在这个美丽的理由之下进行的。事实上,孩子也有着自己的隐私,保护孩子也包括了保护孩子的隐私,以上演"窃听风云"的方式保护孩子,反而可能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到教  相似文献   

7.
都说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听话"的孩子。今天看来,中国的孩子又岂止是"听话"而已,他们"说话"的功夫恐怕也完完全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  相似文献   

8.
正他生于北京,是一个让母亲挠头的"坏"孩子。可父亲却另有他的看法:不怕孩子皮,就怕孩子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太"乖",太乖的孩子往往抵挡不了坏。有时候孩子"坏"一点反而是一件好事,对"坏"孩子只要施以适当的教育,他会变乖的。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电子医学工程系的母亲觉得孩子的父亲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配合丈夫对孩子积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是家庭及学校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爱孩子是人的天性,爱孩子就要"管"孩子,"管"孩子就要"懂"孩子。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组织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及本人做家长的经历,谈儿点看法。一、学习效率贵在"境"一是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内环境"。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尽最大可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孩子的学习要防止目标极端化,也  相似文献   

10.
李萍 《考试周刊》2013,(6):188-188
童话是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是点燃孩子思想和语言火花的一团火种。相信童话的孩子是快乐的,在童话世界中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实践证明,长期感受"童话氛围"的孩子,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鉴别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均超越极少接触"童话氛围"的同龄孩子。所以在幼儿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孩子成长创造契机,尽可能地在环境中营造"童话氛围",潜移默化地启发熏陶孩子,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于是"家庭教育"自然成了教育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  相似文献   

12.
"赏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赞扬"或"奖励",如果说后两者更多地针对孩子已完成的良好行为、已取得的优秀成绩,目的是给予孩子肯定的评价,那么,赏识的更大的作用应该是针对孩子做事的过程、努力的过程,目的是让孩子有信心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3.
倘若说"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淘气就是孩子的本能"。若不是严重的恶作剧或淘出了事故,淘气可以说是孩子天真、活泼、聪明的代名词。倘若说"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淘气就是孩子的本能"。若不是严重的恶作剧或淘出了事故,淘气可以说是孩子天真、活泼、聪明的代名词。所以,大人对孩子的"淘气"要加以分析,不能一概地反对,更不能横加指责和训斥。孙儿鑫博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但也时不时地冒点"坏水",淘点"小气",对此,我采取了三种对策:欣赏、支持;顺其自然;教育、诱导。  相似文献   

14.
首先要相信孩子有管理自己的能力,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孩子在学习方面责任心的建立,小学低年级是个很关键的时期.从根本上来说,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要想让孩子拥有责任心,其实很简单,只要让孩子认识到做这件事情是"好"的、"对"的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5.
当"竞争"已成为社会的标签时,孩子学会的是"坚强",而不是"感动","感动"则被孩子渐渐遗忘.孩子不会"感动"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对比的参照物,习惯了正常的事情,而品德教学的"感动"也在羞涩地退却和飞快地贬值.为给孩子找回失落的"感动",教师要加强品德教学的"感动"教育,引导孩子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感动",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感动",在真情沟通中碰撞"感动",在教师激情中收获"感动".  相似文献   

16.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哲人说过,孩子不玩是长不大的。但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主动给孩子创造机会与伙伴玩耍的家长只有37.9%,经常一个人玩的孩子达46.7%;14.8%的孩子"没有知心朋友",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孩子没有玩伴,会失去很多对社会规则的学习机会,体验不到交际的快乐,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这些孩子走出"伙伴危机"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允许孩子犯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即"犯错"的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孩子健全是非观念;帮助孩子提升理性思维;帮助孩子激发道德行动力;帮助孩子形成宽容的人格特质。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错误观",善于挖掘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背后的教育资源,是降低孩子"犯错"教育成本和提升教育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孩子     
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孩子活动的主要范围是家庭,而现代家庭很少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不能成为家,没有孩子的家像是一株不结果实的树,总缺点什么,必定等到小宝贝呱呱堕地,家庭的柱石才算放稳,男人开始做父亲,女人开始做母亲,大家才算找到各自的岗位.我问过一个并非"神童"的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他说:"给我缝衣的." "你爸爸呢?"小宝贝翻翻白眼:"爸爸是看报的!"但是他随即更正说,"是给我们挣钱的."孩子的回答全对.爹妈全是在为孩子服务.母亲早晨喝稀饭,买鸡蛋给孩子吃;父亲早晨吃鸡蛋,买鱼肝油精给孩子吃.最好的东西都要献呈给孩子,否则,做父母的心里便起惶恐,像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一般.孩子的健康及其舒适,成为家庭一切设施的一个主要先决问题.这种风气,自古已然,于今为烈.自有小家庭制以来,孩子的地位顿形提高,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  相似文献   

19.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在教育中,我们应当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思想,带着平等、真挚、耐心的爱去教育孩子。同时,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只会接受爱,却不懂得付出爱,所以在"爱的教育"中教育孩子学会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育中爱孩子、教育孩子学会爱,唯有两点都做到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相似文献   

20.
小班孩子新入园时经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或经常生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环境,孩子心理上不适应;另一方面是家长心理上的不适应,加剧了孩子的排斥反应。针对孩子不适应的不同表现,幼儿教师会以爱来引领孩子,让孩子慢慢融入班级大家庭进行有序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