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新创业教育上,高校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了诸多的问题,例如高校关于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学校的课程设计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为了能够推动高校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增强其创业信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兴未艾,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不仅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能力的教育问题,转变经济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问题,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民族创新力的战略问题,辽宁以大创业观统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相似文献   

3.
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已经形成,但还存在政策的权威性相对偏弱,政策的协同性有待增强,评价发现、选拔任用与流动配置三类措施的使用偏少,高层次人才对社会保障环境的满意度偏低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加强人才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政策反馈机制和互动机制,对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对湖南青年创新创业的取向、现状及其困难和诉求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其青年创业就业的若干基本走向:类型倾向于企业,行业倾向于服务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通过深化分析其诉求、成功率及其过程,提出了着力"供给侧"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升创业精神与能力、实施统筹财政资金支持、注重寓创于境孕育新生命、着眼基地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孵化功能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和紧迫问题。以典型院校为案例,从教学体系、实训体系和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及全过程、全方位和全覆盖三个维度构建了协同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对"三阶段"模式推进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三平台"联动模式完成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分类指导"模式保障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能为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出台了许多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政策及相关扶持政策.梳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有助于了解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发展历程,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国家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实中,由于存在着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意识缺乏、创业心理准备不足;创业教育缺失、指导虚化;缺乏创业技能和创业经验;创业项目选择不当;创业融资渠道狭窄、创业资金筹集困难;创业人才、核心技术缺乏;国家创业扶持政策没有充分利用;法律维权意识不强,受骗情况较多等问题,造成了创业企业生存发展艰难,成功率较低。为此,我们要完善创业法律体系,加大法律宣传力度,维护创业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创业指导,落实创业准备;提高创业心理素质,树立创业成功信心;精选创业项目,发挥核心优势;拓展资金渠道,建立创业互助基金;吸引优秀人才,构建优秀创业团队;积极利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构建"四位一体"创业社会支持体系。促进创业企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23):154-155
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培养适合社会所需的创业人才,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本文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例,阐述了"四层次立体化"大学生创新的创业课程设计内容,完善的创业师资力量和考评制度,从而顺利实施创新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大学生创业”认知与评价进行跟踪调查,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创业心态,同时,回顾与分析我国政府扶持政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亟须创新型思路和突破口。文章介绍了四川大学近年来以创新创业微视频创作为路径的新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探讨了这一新模式的设计理念、实施办法和意义。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和创业教育三者结合,可以极其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并大幅扩展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高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目前还存在人才引进、培养培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从人才管理、创新载体、政策保障等方面构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特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西部贫困山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由当年的“孔雀东南飞”变成了今天的“凤还巢”,缓解了家乡的就业压力,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家乡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创业环境,努力提升农民工的创业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创新创业政策评估体系建构,文章通过总结创新创业政策评估的研究类型与进展,形成评估体系建构依据。在结合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政策总目标的基础上,完成四级树状式结构的创新创业政策评估体系的建构,以拓展创新创业政策评估体系框架,突出政策本身与其宏观目标的契合度、与区域实际情况的匹配度、与政策执行便利度的关联性,增加了指标体系建构的系统性,为其他具体公共政策评估体系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就业体制改革以及就业人数的增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正面临就业体制改革以及就业人数大量增加的双重压力。相对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增加的工作岗位却相当有限,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则是就业之源。完善支持自主创业政策与扶持,加强就业观教育的任务需要引起现今高校的高度重视。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已成为现今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面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通过对“多层次两级别一体化”的立体创业扶持体系进行分析,从而为在目前高校创业扶持工作中所普遍存在问题的解决寻求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青年的就业工作是一直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青年创业是解决青年就业的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对温州市瓯海区的青年创业状况调查统计分析以及国内外的培育方式的比较,我们认为,应建立系统的、全方位的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资金融通体系;建立多功能、高质量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多方位、易获取的信息交流体系;完善青年创业的制度保障;建立青年创业人才培育的反馈、评价体系和跟踪研究,构建我国青年创业人才培育服务体系,为青年创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实现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以及如何帮助研究生创新创业已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为了了解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情况,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研究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旨在为高等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19,(5):112-118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扩大就业渠道、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内驱力,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文章首先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法,构建了包含政策工具维度和发展阶段维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二维分析理论框架。随后,文章以1998~2018年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经搜索、筛选,整理出59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文本,并从政策工具维度和发展阶段维度,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变迁情况,归纳出1998~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变迁的特征和不足。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的建议,以期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倡导下,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将创新创业教育从根本上制度化、规范化及规避短期目标,有利于学校获得可持续性内在发展潜力,有利于学生真正受益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基于系统的目标体系研究,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有效反馈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并通过保障体系构建,为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根本抓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关键在于形成特色和体系。同济大学在此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包括理论教育、实践基地、孵化平台、校园文化和三区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特色格局和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找到适合地域文化传统、符合地方高校大学生群体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已成为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需要地方高校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