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位举行了一场足球赛,刚刚买了部DC的小王主动担当起“摄影记者”的重任,奔前跑后的不放过任何精彩的镜头,不过令他非常郁闷的是,无论是运动员奋力奔跑拼抢还是临门一脚的场面,都拍成模糊的了。像小王这样的情况,一些刚玩DC的也是经常遇到的,在拍摄飞鸟、车辆、体育比赛时常得不到清晰的瞬间画面,这是因为他们往往依赖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而忽视了“快门优先”这个非常实用的曝光模式。  相似文献   

2.
韩丛耀 《新闻界》2002,(5):52-54
一名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时时刻刻都在捕捉瞬间,对于他们来讲,重大新闻题材里有精彩的瞬间,左邻右舍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精彩的瞬间。对瞬间的发现和记录,既需要有一双敏锐的慧眼,更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每一个摄影者的工作方法和表现手段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其结果应该是一样的,那就是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直击受众心灵的“决定性瞬间”。主观记录者说所谓主观记录者只是相对他较多呈现的某类作品而言,他首先是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上,在照片的画面形式或题材的诠释中强烈地透射出摄影者的个性化色彩,其风格鲜明,态度明朗,每一位…  相似文献   

3.
同为媒体从业,字和摄影记因为手持不同的“武器”而有所差别。字记,以手中的笔记录事实;摄影记,用手中的相机再现故事。但如今,随着影像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新闻报道与表现方式上的配合、组合、融合已成常态。新闻图片走上版面也直接催生了报业“读图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摄影镜头是字记的另一双眼睛,在这一视野中,它记录着新闻瞬间的精彩,也为受众开辟了另一片本解读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因为这两种相机都各有所长。不过,可以根据您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做出个人的选择。数码相机使用方便,不必安装胶卷,不用显影胶片,一眨眼的功夫您就能看到刚刚拍摄的图像,它的“生产流程”比35mm相机快得多。您还可以把这些图像在几分钟内通过E-mail传送给亲人、朋友,在东半球拍摄的图像,马上就“飞”到西半球的亲人和朋友那里去啦!  相似文献   

5.
视觉瞬间性是摄影本身所固有的特性,但“瞬间”并不代表新闻摄影的全部。平庸的“瞬间”,没有意味的瞬间,就是抓住了,拍出来的新闻摄影作品还是苍白无力的。那么,如何让新闻摄影的“瞬间”变得精彩而富有内涵呢?一、要善于发现“瞬间”体现的深刻内容在办报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摄影记者和通讯员来稿,  相似文献   

6.
2003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尽管有SARS的爆发,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但印刷业发展的速度丝毫没有放慢。《印刷企业“十年”后3年总量、结构、布局宏观调控指导意见》的出台,全印展的火爆场面,中国柔印产品在国际上获奖……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数码印刷》为您献上一本记事簿,帮你留住2003年印刷业的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7.
报纸是“传播有效信息”与“信息有效传达”的结合。当今海量信息时代,报业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报纸版面没有瞬间捕获读者眼球的能力,即使内容再丰富精彩,也很可能被读者放弃,从而无法完成“信息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8.
留住2004     
2004年,中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2004年,印刷界的“奥林匹克”——drupa也如期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2004年已经过去,让我们一起回顾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大事,共同留住2004年的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9.
瞬间稍纵即逝,相机将其定格成永恒;图片方寸大小,摄影籍此传播信息。新闻图片“一图胜千言”的优势使得新闻摄影这“一翼”已经成为新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新闻竞争的利器。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这话不无道理。新闻之所以“易碎”,这是由它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纯新闻”的产生往往是瞬息之间发生的,尽管这其中的许多新闻带有久远的渊源或厚重的背景。因而,它也最容易成为人们的“过眼烟云”。而这“过眼烟云”又常常是以“精彩瞬间”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因此,这就决定了作为捕捉这“精彩瞬间”的新闻从业人员.要有猎豹一样的鼻子、磨隼般的眼睛,随时保持高度的“警觉”,以职业炼就的特有的新闻嗅觉,在眼花纸乱、杂草丛生中采撷色香俱全的鲜艳花朵。《常委会的额外议题》与其说是细心中采来…  相似文献   

11.
摄影大师卡蒂埃·不列松曾经说过:“我们是恒变世界中的被动观者,惟有的创造就在于那按快门的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的确,摄影的魁力就在于把握那难以预知的瞬间。新闻摄影记者手中的相机更是担负着记录生活的使命,它要求把持相机的人能够在那短短的一瞬间拍出真实且富有创造力的想像。获得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的王瑶,无疑是同行中的佼佼者,走进她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一张张精彩的影像,更有影像背后那颗热爱摄影、关切生活的执着之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就要善于发现与抓取新闻事件中的最佳瞬间,而且要用“心”抓取。 《喜人的钻石婚》这幅新闻照片的作者就抓住了两位钻石婚老人在庆祝仪式上的精彩瞬间,突破了一般婚庆场面的表现形式。 在这幅照片中,记者所摄下的不光是普通人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同时也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瞬间。其一,饱  相似文献   

13.
一、摄影记者应有强烈的追“动”意识 追“动”也就是在追求新闻事件最精彩瞬间的魅力。这瞬间,倏忽即逝。一旦失去,会令你仰天长叹。 追“动”也是在追求对新闻事件最本质的意义的提炼。有一年获中国新闻奖大奖的作品《深圳8·10股潮》,抓取了在一夜等候之后却在关键时刻被人流无情挤了出来的青年的形象,他汗、泪交织,  相似文献   

14.
《现代声像档案》2006,8(1):34-34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独自一人踩着澳大利亚细软的沙滩,任初升的太阳亲吻着裸露在外的肌肤,眼睛被四周的红男绿女牵引,鼻子顺着烤肉的香味一路寻去,相机记录下精彩的瞬间……闭眼想想都觉得惬意无比。然而美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近日澳大利亚海滩救生协会提议限制在澳海滩拍摄,因为总有好事之徒,专以偷窥他人行为为乐,引起该组织的警觉。  相似文献   

15.
瞬间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新闻摄影中所说的“典型性瞬间”,是指从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抽取出来的一个能充分反映其新闻内涵的典型性瞬间图像。但在实践中,对新闻摄影的“典型性瞬间”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总的来说有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16.
一张好的新闻照片,不仅应摄取“精彩瞬间”,而且要有生动形象的文字说明,应该让读者感受到摄影记者的瞬间情感。 近日看到几张新闻照片的文字说明,觉得有些  相似文献   

17.
(一)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之类的先进典型,通常被人们誉之为“瞬间的辉煌”。瞬间的辉煌,惊心动魄,一鸣惊人。然而,瞬间的壮举,稍纵即逝,难以“定格”,无从再现。抓不住瞬间,就挽不住辉煌。恰如莎士比亚所说:“好花盛开,就该尽先采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二)、瞬间的辉煌,向来不贴“安民告示”。耳不聪,目不明,再好的“瞬间”,最终也会是过眼烟云。宋代陆游《文章》诗云:“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而“仍得”之妙,不仅贵在慧眼独具,匠心独运。而且,“机遇垂青于准备的头脑”…  相似文献   

18.
新闻摄影策划的核心,是研究如何“以图取胜”的方法。坚持图片领着新闻走,才能真正做到图文并重。在一部部行动的相机背后,有不同层次的、更多的脑和手的参与。一个个瞬间形象的摄取,一次次成功的图片报道,已经不仅依赖摄影记者个人能力的发挥,同时也依赖后方的策划与编辑。完善图片报道的评价体系,是构建大图片采编格局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编辑在编发新闻图片稿的过程中,往往对发“专题”还是发“独幅”难以与作者达成共识。就军报的情况来看,似乎要求发“专题”的越来越多了。针对这个问题,我想着重谈谈独幅照片的优势。一、从新闻照片的本质特征青,最能体现“一圄胜千言”优势的是精彩的独幅照片。我们常说新闻照片“一图胜千言”,是指新闻照片以其最能体现新闻事件本质特征的最佳瞬间,向读者展示了该事件最精彩、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情节和细节,使读者能从照片画面提供的有限信息中能联想起事件的前因后果和预期的发展趋势,而且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  相似文献   

20.
回首2004年,我们的视野中呈现过太多精彩的、辉煌的瞬间和时刻,我们的记忆中也抹不去那些愤怒的、悲痛的画面和声音。大众传媒作为人类社会的了望哨,记录下了这些历史的瞬间和画面,陪伴我们一起走过2004。一年过去了,大众媒体纷纷用它们特殊的方式向人们传递辞旧迎新的信号,解读2004年度留给我们的思考,盘点新闻、评点人物是媒体年终报道的主要取向,而“年度人物评选”越来越成为众多媒体的宠儿,掀起媒体评选的热潮。本文则是对反思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