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靖霞 《学子》2014,(10):37-37
失语现象,顾名思义是指失去了语言表达的意识。本文所言及的失语现象是学生被动式地被绑架了言语表达状态。在当下阅读教学中,这种被失语现象可谓比比皆是,不禁令人痛心万分。一、虚假质疑,无中生有,在迎合教师中"被失语"【症状扫描】《第一次抱母亲》教学片断:师:(出示:母亲的身体这么轻,我很难过。)读了这个句子,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面面相觑,毫无反应)师:你们看,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轻"和"难过",  相似文献   

2.
倪学梅 《中国教师》2010,(16):29-30
<正>时至今日,新一轮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人心,但面对形式各样的创新课堂时,却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陷入了困惑中——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我们似乎迷失了  相似文献   

3.
<正>"失语"在医学上是指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是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丧失。我们所说的学生课堂"失语"并非医学所指,而是专指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发言日益减少,默不作声的情况越来越多,即令有的学生能够发言,往往也是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学生不敢、不愿、不会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一种现象。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面对课堂学生的沉默无语,也很是无奈与纠结。教师不得不喋喋不休地讲解,沉醉于  相似文献   

4.
失语指学生在课堂上不给予积极响应而保持沉默不语的现象。进入初中后,随着年龄增长,面对崭新的环境,面对新的思想政治课,学生的课堂"失语"现象越来越明显,不得不引起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成立课题组,研究思想政治课堂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文章主要从教师、学生、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积极寻找对策减少课堂失语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失语"是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教师是不利的,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与教师进行互动,通过互动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必须打破学生的沉默,让学生消除"失语",积极参与课堂。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状况,对小学语文课堂出现的"失语"进行解读与分析,并提出消除"失语"的重要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也许有人会问:中学作教学中该不该、能不能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呢?这是不是一种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一味迎合潮流的形式主义呢?笔认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完全可以,也应当被渗透到中学作教学领域中来。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作教学完全走入了一种模式化的训练路子:教师讲授写作方法——教师提供参考例——学生机械模仿。这样的作训练仅仅为了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我也曾困惑,是否要将人类经过了漫长岁月积累的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时间自己探究出来?到底该怎样来把握"自主探索"度?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本书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再也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那么,作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新课改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从而让数学课堂更高效。但是,一些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课堂提问却存在随意发问、一问到底的现象,使课堂变成了问题的堆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课堂提问更有效呢?一、紧扣重点——把握提问的精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满堂灌",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听众",在课堂上只是被  相似文献   

10.
现在,越来越多的洋节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也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那么洋节到底该不该过?过洋节代表的是中西文化的交融,还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伤害?到底是盲目的跟风,还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11.
<正>近来,网上屡有一些师生关系相倾的事件报道。来源不考,原因不明。单从这些事件表面,引起笔者的一些思考,师生关系为什么会恶化到如此地步?学生真心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笔者肤浅地认为,在这中间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是否足够?爱的教育在我们教师生涯中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我们是否全心地认识、实践"爱的教育"了?笔者认为,践行"爱的教育"在我们教师生涯中至少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摆正心态——利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的"山寨现象"可谓是"很红很雷人",貌似已成为一种时尚,被大众津津乐道.可是"山寨现象"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迅速蹿红?我们对这些究竟了解多少?对于这种强势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现象进行社会学科理论角度的剖析、解读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一、正确的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含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两句口号,我们喊了许多年,至今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质疑:教师和学生一个是"主导",一个是"主体",究竟谁更重要?到底怎么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其实,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误解了这两句话。这里的"主导"和"主体"是不同范畴的两个  相似文献   

14.
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的目标到底应该在怎样的氛围、情境中才能实现?当我们在媒体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阅读到"教师在学生脸上刻字羞辱学生"之类的新闻时,当我们在耳闻目睹了太多的教师、家长等等所谓的教育者,以教育  相似文献   

15.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新课改理念给课堂带来了一派勃勃生机。然而,在此背景下数学课堂也渐渐开始泛化:形式化的合作学习,走过场式的操作活动……这些充斥课堂的操作活动,到底具有多少思维含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成了我们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一、关注操作内需——"学生的手,学生的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推崇,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喜欢让学生"动动手"。然而,有些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未真正理解操作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根本就是不学无术。""现在的学生脑子里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有无限的感慨:学生难教吗?学生不学无术吗?到底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知道学生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语言中的"离经叛道"现象我们不能不去关注语言生活中的"离经叛道"现象:教师考学生,让学生填空:"鲁迅是______人。"答案五花八门:"鲁迅是中国人","鲁迅是浙江人","鲁迅是绍兴人","鲁迅是男人","鲁迅是死人"。到底哪个是标准答案?老师也说不清了。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关于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新闻"不时出现,诸如"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调侃屡见不鲜,由此也引发了家长与教师的"冲突",且舆论常常会指责教师的不作为.我们应当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此种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轰轰烈烈的语文新课改实验,给教师们输入了崭新的血液.新课程、新理念带给我们更多的震动与思考.但几年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摇摆不定的现象,也给不少教师带来了困惑,产生了"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迷茫感.语文到底教什么?语文课到底怎么教?成了目前最需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到底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清楚教师"教"的特征和学生"学"的特征。崔允漷先生《有效教学》一书中,这样表述教师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