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以象寓意的纯意象诗中,意象是给情思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直抒胸臆的点缀性意象诗中,意象是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那是分析诗的情思、意象  相似文献   

2.
3.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意境之中,不仅包含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包含形象之中所渗透进的诗人的真实思想感情。意境在不同的诗词中,有着不同的形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诗词意境同样有着不同的形式。 一、触景生情 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引起某种感情的抒发。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相似文献   

4.
何谓意境?《辞海·意境》条曰:“意境——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即“情意”,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即“形象”.“形象”由“形”和“象”组成,原指事物的外形和相貌.诗歌中的形象则是指诗中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生活画面.意和境,两者结合,虚实相生,相辅相成,互增光彩.意境之中,不仅包含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包括形象之中所渗透进的诗人的真实思想感情,所谓“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叙画》),“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才能引起人的美感.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诗词意境同样有着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美术鉴赏的基本要素是要求一个自然人应具备有一定的艺术知识和审美观。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往往会因鉴赏者的审美观点、角度和立场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反响和差别。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存在物,作为人文学科,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担负着人类社会功能的角色。美术作品塑造出的典型形象从不同角度叙述着感人的情节,给人以震撼、感动、思考。美术作用于社会意识的方式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一种方式,因而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提升人们艺术审美使之得到美的享受和愉悦,形成审美观念、实现审美理想,净化陶冶其性情与人格,是美术鉴赏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6.
古诗鉴赏试题是高考中的必考题型,考查内容涉及到语言、修辞、情感等多方面。很多中学生一遇到此类试题便感到茫然。笔者认为,教会学生明意象、品意境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诗词韵味十足,诗词的许多因素都能给人以美感,但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依存于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芙才是诗词美的至美.诗词的艺术美和感染力,主要取决于意境的有无和优劣.文章着重分析了诗词意境的美学特征、诗词意境的结构及诗词意境的创造方式,时诗词意境美的内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瑞法 《华章》2007,(9):183-183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十分重视以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韵味无穷为特征的意境的营造,从而使其诗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成为灿烂的文学宝库中永远值得珍视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9.
在浩瀚的古诗词海洋中,离别诗词的意境有着独特的审美韵味。送别难免有离别之苦,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使离别后的重逢成为十分不易的事情,有的甚至成为永别。离别就这样表现了生命的不自由,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神伤。鉴赏离别诗,捕捉作品特有的意象,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深究其艺术表现手法,可以从以下几种意境入手:  相似文献   

10.
方澍 《考试周刊》2012,(80):30-30
优秀的诗词总是以凝练的语言、和谐的旋律、动人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景,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与美的享受。如何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呢?在诗词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有三个环节是使学生入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陶渊明诗词风格中的审美意义陶渊明的思想继承、诗歌的描写对象、个人的喜好以及人格志向使得他创作的诗歌带有了一种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风格。陶渊明的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诗词意境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大气磅礴 ,雄浑壮阔而不空荡 ;感情凝重 ,深沉壮美而不哀怨 ;秀气逼人 ,明朗优美而不纤弱 ;蓬蓬勃勃 ,昂扬乐观而不轻浮。毛泽东诗词意境之所以有这些特色 ,与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境界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源始,诗歌的触角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自然景物、环境等形象,但无论是什么形象往往又要通过意境来丰富它的生动性和具体可感性.从而达到艺术形象的艺术境界和艺术价值。特别是抒情性作品的意境,往往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因此,在创作时要经常用意境去丰富创作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一、陶渊明诗词风格中的审美意义 陶渊明的思想继承、诗歌的描写对象、个人的喜好以及人格志向使得他创作的诗歌带有了一种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风格。陶渊明的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风,从此田园诗大量盛行,谢灵运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更是模仿陶诗不可多得的佳作。陶渊明的诗歌多描写平淡的日常生活,然而历代文人却多是不屑于谈生活、谈农事的,特别是在讲究文章词藻华丽的晋代,陶渊明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诗风实是一大另类,然而他的诗却能在平淡处见神奇,于朴素中见绮丽,将日常生活诗意化确是陶渊明的一大开创,亦是陶诗的审美意义的所在。  相似文献   

15.
简论中国诗词中的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我国古诗词意境有其鲜明的本质和特征。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是:意境是意象的空间,意象是意境的载体。营造意境的方式为:融情人景,借景衬情和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的内容,奇妙精到的艺术,被世人称为天工,视为绝伦,而作为这两方面完美结合与具体体现的审美意境,更富有总结传统、开辟新境的独特创造。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审美意境,对于了解毛泽东的创作生活和审美追求,对于认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实质和现实生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博大深远雄浑的意境形态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深入探讨了意境创造与人格修养的关系后总结说:“这种微妙境界的实现,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植,在活泼泼时心灵飞跃而又凝神寂照的体验中突然地成就。”在他看来,一切艺术境界的产生及其品位高低,都决定于艺术家自身的人格修养。结合中国艺术的创作实践,宗先生的这个结论是极富见地的。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其胸怀的宽广,意志的刚强,气魄的宏壮,已为每一个赏读他的诗词的人所强烈感受,诗人将这个光亮隽洁的心灵世界,真实地投射在自然景物和人间世相等审美对象中,由这些具体生动的审美形态所构成的情感投影系统即意境,也必然是博大、深远而雄浑刚健的。  相似文献   

17.
张文华 《语文知识》2014,(11):63-64
本文所探讨的意境,是指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的审美对象与读者审美心境之间的高度契合,是古典诗词作品中的丰富境象与作者寄寓于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绵远情思的高度统一。其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即如清代王夫之所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萱斋诗话》)鉴于意境是构成我国古典诗词作品诸多美学特质的重要元素之一,所以,教学时,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对之加以充分鉴赏。  相似文献   

18.
作为电影艺术特有表现手段的蒙太奇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营造有许多相似性;都要创造具有鲜明的感官性、再现性、此岸性的“象”(镜头或意象);都要通过“象”与“象”的联接组合以传达出原来单个的“象”所没有的新意-“象”外之象。都要通过“象”与“象”的联接组合手段等等。但它们在同中又有异,对它们进行交叉研究有利于促进电影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境和境界,是诗词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是诗词作品永恒艺术魅力之所在。好诗离不开美的意境,引导学生突破语言、意象表层去体悟诗词的意境美,达到审美的深度,是诗词鉴赏教学中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代诗歌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其鉴赏又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我们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花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据统计,历年高考考生在古代诗歌鉴赏题得分都没有过半。我们学生为什么鉴赏古代诗歌就乏力乏术呢?我以为这是因为学生不会读、不会品,不能通过有效的读来感受诗歌的理趣与艺术。那么,怎么通过读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